本报记者 何忠平 成都报道
这是一个还原动作——说它简单,它恢复了过去传统的旅游线路;说它不简单,在它背后折射出了川渝分家后两地旅游一度各自为政的困局。
打破“地接”割据
“以前总想着‘此路是我开,要走留下买路钱’,”王庆瑜作为重庆市旅游局局长,他看得很清楚,结果“地方设置壁垒关卡,比如跨省必须交团”。
2月3日,川渝“1+6”之旅游合作协议签定:两省将共同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双方旅游团队可以直接进入对方地界运行,同时享受对方旅行社在当地享有的优惠政策。
此外,协议中还有诸多“有话好好说”,如通过多种渠道将所接待的境内外旅游团队引导到对方城市旅游,积极引导各自的旅行社组织本地市民到对方景区旅游。
依此协议,王庆瑜认为“四川的旅行社带团游三峡,就不用再在重庆做‘地接’了”。
反过来,过去重庆的游客到九寨沟旅游,必须通过重庆的旅行社从重庆出发到成都后,再交由成都方面的旅行社负责安排九寨沟旅游的事宜。
协议约定取消“地接”制度后,“重庆游客来川旅游可以直接到景区,所有活动直接由重庆当地旅行社和景区联系,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消费者费用”。四川省旅游局市场开发处处长苗玉砚还指出,同时也避免旅行社之间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矛盾。
成都光大国际旅行社总经理邵凡表示,重庆直辖7年后的这份川渝合作协议,无异暗示着川渝旅游业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对原先川渝彼此的旅游保护性政策,王庆瑜则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不但有违旅游要义,也不利于产业发展。中国旅游业没有大集团,原因在于此。
打通行政区划
根据“1+6”协议,冰冻长达5年时间的“川黔渝金三角旅游规划”将再次激活。
据了解,川渝黔3省市交接地带拥有全球保存最完好的原始常绿阔叶林。这一“金三角”包括重庆江津四面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四川合江佛宝国家森林公园、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习水国家生态自然保护区等8个“国字号”旅游品牌,总面积2000余平方公里。
但由于行政区划,各地考虑到自身利益和投资分配,“金三角”一直缺乏统一规划开发,鸡犬之声相闻,旅游往来却较少。
早在2002年,西部旅游工作会议明确把“金三角”的发展列为2003年—2007年国家的重点投资开发项目,准备投资30亿元,新建旅游景点。
省旅游局规划财务处陈处长告诉记者,“没有把资源有效整合到一起”,原因是相互间没有形成交通网络。
江津市政府人士指出,各县市虽然已把最基本的各景区的公路连通提上议事日程,但有关方面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显得并不是很热心。
重庆市旅游学院院长罗有贤分析,川渝分治前,如果路不通,那说不过去,因为都是“一家人”。现在产生的问题,关键在于川渝是两个行政单位,双方把行政区划凌驾于经济区划上,导致川渝旅游资源“大”但旅游业并不“强”的结局。
理顺竞合关系
事实上,七年之罅隙,也给双方造成发展之困境。
无论是四川还是重庆,“我们的旅游不能和上海、北京、广州竞争,甚至也不能与西安、桂林相比”。重庆海外旅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唐常毅认为一是双方不团结;二是国际航班偏少。“协议约定双方合作,有利于推动国际航班的发展。”另外,“协议算是打破藩篱,完全约定向对方开放,大家互不拆账”。
然而,双方合作中的竞争也在所难免。成都已明确提出要全力拿下“最佳餐饮旅游城市”这块“金牌”,而重庆市除了决心建立旅游结构调整基金外,它还将从“最佳餐饮旅游城市”和“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中选出一个作为重庆的创建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