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贤如
编者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这十三年中,我们党取得了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宝贵经验。
回首这十三年,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成绩来之不易。我们能取得这样的胜利,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靠的是党的高度团结统一,靠的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顽强奋斗。
从今天起,本报特设“回首十三年”专栏,由本报记者采访有关专家学者,请他们谈谈对党的十三年来的基本经验的理解。
记者:13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举世瞩目。人们公认,这十三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经济增长的奥秘何在?作为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的知名专家,请谈谈您的见解。
汪同三:中国经济发展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关键在于坚持了扩大内需的方针,根据形势需要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据计算,我国1997年至2001年内需增长对GDP增长的年度贡献率分别达到58%、74%、94%、89%和103%。我国的宏观调控是很成功的。
1996年那次软着陆非常漂亮。但1997年出现了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不是我们所能完全掌握的,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注意更多地依靠扩大内需,建立一种稳定的自主增长型的内需。
扩大内需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为了拉动内需,我们从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第一年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从1999年开始扩大到技改领域,花一些钱在更新改造上,从此比较全面地调动了投资。
拉动内需有两个重要动力,一个是投资,另一个就是消费。从1999年起,我们在加强投资的同时,开始启动消费。我们先是加强消费信贷,提高三条保障线水平。后来为了更加有效地拉动消费需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而收入正是影响消费的最根本的因素。人们只有能挣得进钱,才能去花钱、去消费。十六大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是非常正确的。
这十三年来,我们的宏观调控水平不断提高,扩大内需的力度不断加大。到今年上半年,投资增长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65%,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约达到22%。
所以,十六大报告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这既是十三年的宝贵经验之一,也是我们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方针。
来源:《光明日报》2002年12月0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