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温州受制于既有条件 产业升级方向不是高科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25日 01:48 新浪财经

  温州的衰退已成为继“苏南模式”的终结之后区域民营经济研究热点。新浪财经同原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现温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在此问题上进行了交流。马津龙对新浪财经表示,温州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原来的条件消失后,适度向原有的地位回归是无可奈何的必然过程。

  “最初国内没有民营企业,温州率先搞起来了,取得了领先。像永嘉县桥头镇,原
来甚至根本不通交通。其之所以成了全国的纽扣、拉链生产基地,是在计划经济有所放松,民营经济开始解冻的特殊条件下,率先搞起家庭工业集群生产,取得了先发优势。”

  “温州原来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在100多名,现在综合竞争力15位,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达到16035元,仅次于深圳。但温州没有香港、新加坡作为中心城市的地理条件和国际资本环境,甚至没有国内大多数经济发达地区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毕竟不是中心城市,也不是原来发展基础很好的城市,而更像是一个暴发户。国内领先地位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温州的发展受制于既有条件

  但马津龙对人们将抱怨温州增长放慢归因于近年来温州经济发展环境恶化很不以为然。他对新浪财经表示,并不是这些因素原来不存在,只不过以前被有利因素掩盖了。

  马津龙认为,温州这两年经济增长放缓,主要是因为温州本来的发展就是超前的,这两年的发展在浙江省内相对是慢的,但在全国还是领先的。温州初起时,全国只有温州普遍民营化,在同其他机制的经济实体竞争中占有特殊的优势。但这种超前行为随着全国企业民营化的深化,其他地方集体企业纷纷改制成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也在进行股份制改造,温州这种先发优势弱化了,原来制约温州发展的因素就开始发生作用了。

  他举例说,温州由于面积狭小,山地众多,土地资源一直很紧张。温州经济的在产业链的环节上不算高,但在发展过程中也还是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可以说,即使是龙头企业,也没有一家发展所需的工业用地解决得很好,更不用说那些规模更小的企业了。龙头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受到资源瓶颈的制约,必然要向中心城市发展。而且这些企业外迁后在外地往往能享受到特殊待遇。小企业搞地的成本更高,自然也会延续这种趋势。

  马津龙认为,民营企业有的要求合理,有的在温州既有资源下并不尽合理。外地土地资源丰富,这是温州不可比的。像最近正泰公司在上海1300多亩园区开始启动,这个面积超过正泰在温州零星分布的所有园区面积总和。

  “现在企业搬出去的不多,主要是增量部分因为受到用地限制搬出去。全部搬出去的企业很少。”

  “一般来说,处于产业链底端的产品,像拉链、钮扣,可以在温州生产。但像服装工业,不可能长期在温州这样的偏远城市立足,它的设计、推广、销售、市场都在大都市,必然要向上海这样的中心城市靠拢。而且服装工业产品生产线和管理都比较单一,从长远来讲两地管理成本太高。假设一家服装公司搬一部分到上海,交通、通讯成本就居高不下,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又不能即时跟踪,质量管理也就不尽人意。”马津龙说。

  “更多的是像正泰公司,在上海生产的同温州生产的不是一种产品。”

  “从个人角度来说,倒希望企业多迁些出去。温州面积太小,企业又太多,别说企业发展空间,连人的居住空间、生存空间都受到了挤压。”马如龙半开玩笑地说。

  面对国际化,温州人开始敞开怀抱

  温州模式让人们诟病的一处是相对封闭保守,几乎没有外资引入,二十多年来仅有的几亿美元“外资”实际上也是温州人在海外转了一圈后再投回温州。

  马津龙称,部分龙头企业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已开始同世界巨头合作。天正集团上海公司同ABB公司开展了合作。奥康公司同意大利GEOX鞋业合作则深入到双方共享营销网络,互相帮助进入对方市场。报喜鸟集团则同意大利最大的面料商马佐托公司、温州加利特同日本全球最大泵业制造商荏原公司。三帆明胶厂同世界500强之一荷兰索贝尔的子公司法国罗塞洛公司都开展了深层次的合作。生产夏蒙服装的温州夏梦公司同意大利最著名的品牌之一杰尼亚合资时,虽然各占50%股份,但夏梦公司董事长考虑到以自己的能力难以领导这样的企业进行国际化竞争,主动放弃了CEO职位,由杰尼亚公司派人出任。这些合作都是民间自发的。

  “微观层面不需求政府介入,政府要做的是怎样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中国原来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的领域,温州人都早已进入,发展空间已不大,需要开辟更多的领域让民营企业去自由发展。不说航空、电信、银行这些有国家准入制的行业,一般的基础设施,如果没有政府开辟道路,民企进入进入也很困难。”

  温州市已启动了“百项千亿”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工程,其中40%以上允许民间进入,“这还不够,应该更多地让民企进入。”马津龙评论说。

  产业升级还应着眼于轻型制造业

  产业发展基本上以市场为导向,让企业自然而然地引进。在量的增长同时强调质的提高,强化品牌价值,不只是产品品牌,还包括产业品牌、城市品牌、服务品牌。

  “现在温州的方向是建成国际轻工业城。原来温州搞过数码城,但不成功。实际上温州企业家不可能选择高新技术产业。温州的教育、人才资源不够决定了这一点,而这不是几年内能解决的。”

  温州几个政府部门也联合办过产权交易所,但成立以来几乎没有几笔交易。

  传统的轻工业概念排斥电器业,甚至不包括服装业,已不适用于温州的产业结构。马津龙强调,应该称之为轻型制造业。

  从温州的产业结构看,具有比较优势的还是在轻型制造业。现在温州在这个领域已有7个中国驰名商标,52个免检产品。与其冒险进入不熟悉的领域比如重化工业,还不如驾轻就熟,在轻工业上下功夫,提升品牌价值。

  “温州服装业中的高档皮料、面料都要进口,加工设备也是国外的。这些附加值高的部份国内都没有生产。正泰用来生产电机的设备也是进口,只不过其电机产品创出了品牌而已。”马津龙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非常落后,零部件工业也是。这个问题以温州的能力解决不了,国内一时也解决不了。温州今后的方向是争取把附加值高的环节拿下来。有的人轻视轻型制造业。其实要能把轻型制造业的高附加值环节都拿下来就是很不错的。”

  温州人经济不会衰落

  很多经济学家建言,对于温州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温州经济,而是温州人经济。马如龙也作如是观。

  他的理由是,温州的民间资金是充裕的。温州房价太高,没有炒的余地。在没好更好的投向时,资本逐利的本性使得温州很多老百姓都在外炒房。而在温州民间筹资行为中,最活跃、总量最大的的还不是所谓的地下银行,而是普遍存在的一对一的借贷。这种私人借贷在法律上是合法的。

  “比资金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温州人的学习、创新能力是具有长期精神的,不会衰落,即使温州一定程度的发展变慢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有温州人精神在,就不会后退太多。尤其是温州形成的企业家文化,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这是温州的优势所在。”

  “总的来说,我对温州的发展是有信心的。”马津龙这样总结他对温州经济、温州人经济的看法。

文/墨非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