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普尔调升中国评级 称中国经济已具更强韧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9日 07:31 中国经济时报 | ||
长期和短期外币评级分别由‘BBB’和‘A-3’调升一级至‘BBB+’、‘A-2’;评级展望仍为正面 记者单羽青2月18日北京报道 今天,一向以保守著称的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出人意料地把中国的长期和短期外币评级调升一级,调整后的长期和短期外币评级分别为‘BBB+’和‘A-2’,这两项评级在调整前分别为‘BBB’和‘A-3’,中国的评级展望则仍为正面。 对于这一积极变化,标准普尔的解释是,“该评级的调升反映了中国持续的结构改革已有成效,使国家经济具有更强的韧力,而且政府的税基扩大,使政府的开支压力得以舒缓,并令国家更有能力继续进行长远的改革。而正面的评级展望则反映了标准普尔预期中国经济改革的步伐将会加快。” 标准普尔主权及公共融资评级董事周彬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过去几年,改革奏效使中国迈向更大程度的市场化,而经济趋向市场化则意味着将可减少依赖政府开支以维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此外,国有经济虽然仍旧效益低下,但在国内经济蓬勃发展和商品价格高企的支持下,它们的盈利能力已有所提升。同时,整体经济的改善,加上税制改革和税收执法的强化,使中国的政府一般收入得以增加,估计由1998年占GDP的13%提升至2003年的19%。 周彬指出,市场体制的强化将有助于支持经济增长和提升增长潜力,国有经济的持续改革则可舒缓政府的或有负债。最重要的是,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改善,因为这将有助于控制不良贷款的增加及令资源的分配更加有效。目前,中国用以应付信贷和货币总量急速增长的工具有限而尚欠成熟,银行体系的强化将有助增强货币政策的弹性。 标准普尔企业及政府评级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顾国麟说,中国的评级属投资级别,其评级因强劲的外债支付能力而得到支持。中国的外汇储备雄厚,外债和利息负担不高且在减少之中。预计2004年中国的外债总额将下降至占经常账户收入的40%左右,外债利息总支出(包括短期外债)则占经常账户收入的20%左右。中国外汇储备庞大,是短期外债的6倍多,预计将会继续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也会继续流入。 顾国麟和周彬均表示,假若中国能够在强化市场体制、改革国有经济、改善金融体系和增加税收四方面进一步改善,中国的评级还将有可能获得调升至‘A’。 不过,顾国麟也指出,“令人担心的是,政府综合债务及或有负债高企对中国信用状况的影响。假若金融体系现有的呆坏账由政府承担,以金融体系的不良贷款回收比率为20%的一般水平计算,中国政府用于金融体系资本重整所需的支出将使政府一般债务由占GDP的38%增至超过100%。” 据了解,标普此前对中国长期外币评级共进行三次:1988年,评级为‘BBB’;1997年调升一级至‘BBB+’;1999年降回‘BBB’。 “评级展望”则是评估发债人的长期信用评级在中至长期的评级趋向,“正面的评级展望”表示评级有上升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