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新银行业 > 正文
 
央行欲另立资产管理公司 与财政部产生较大分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8日 07:4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莫菲 上海报道

  拥有7000亿财富无疑是件令人开心的事,但如果这7000亿放在别人口袋里,你的心境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面对近7000亿元再贷款回收乏力的局面,央行想到了市场手段。而最重大的想法之一,则是设立单独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简称“AMC”)。

  但春节之前,一份由财政部签发的关于“不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申请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文件,却让央行蕴酿已久的AMC计划,不得不暂时搁浅。

  央行AMC计划

  2月10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周小川表示,要“最大限度地防范金融机构套取中央银行资金,保障中央银行的资金安全”。权威人士称,此话所针对的,正是那些在使用央行再贷款后,“无力”偿还或根本无意偿还本息的国家级或地方金融机构。

  一组有意思的对比数据是,据央行人士透露,1997年起,为清理整顿信托投资公司、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城市“三乱”,央行共发放1411亿元再贷款;截至2002年11月,仅收回20亿元。

  1999年,央行向四大AMC共发放5400亿元左右再贷款,其中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得到947亿央行再贷款的同时,也向工商银行发行了3130亿十年期债券。截至2002年4月,华融向工行支付了75亿元债券利息,却没有偿还央行947亿再贷款的本息。

  2002年起,央行先后向鞍山证券、新华证券、南方证券发放15亿、14.5亿以及80亿再贷款。分析人士认为,面对这些已关闭、撤消或行政接管的问题证券公司,央行收回再贷款的希望极其渺茫。

  权威人士估算,至今央行发放的再贷款总额接近7000亿元。

  世界银行高级金融专家王君认为,假设央行有1000亿再贷款得不到偿还,那么等于央行增加了1000亿的国内基础货币供应量,这将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较大冲击,隐藏着通货膨胀的危机。

  此情此景,央行无法坐视不理。

  有央行人士证实,去年年初,央行与银监会分家之际,央行研究局与金融稳定局开始着手研究关于“化解央行风险、维护央行权益、保持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有效方案。

  2003年下半年,一份被周小川看好的关于化解央行再贷款风险、维护央行权益的研究报告,正式出炉。

  上述消息人士称,尽管一些具体细节尚未确定,但这份“建议央行单独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方案基本有了雏形。

  方案内容大体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由央行出面,单独设立专门的AMC,统一承接央行出资救助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

  其二,借鉴专业AMC的运作模式,通过整合、重组、置换、资产证券化或打包出售的各种市场化手段,清理与保全已有的不良债权,回笼部分资金;

  其三,今后央行发放再贷款,尽量不使用纯信用贷款方式,即除了财政担保外,可以要求用问题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做抵押。

  该人士打了个比方,“如果有金融机构需要央行发放5亿再贷款,那么央行可以要求这家金融机构以10亿不良资产做抵押,一旦金融机构到期无法偿还,央行则可以通过处置10亿不良资产而收回1亿本金,其余4亿坏帐,央行可向财政部申请核销。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巨额不良再贷款对现有货币政策的冲击,而且可以防止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

  研究报告指出,从体制上看,建立AMC来管理央行不良债权好处甚多:有效减少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行为;整合了原有各临时机构处理有问题金融机构的职能;克服了原有临时机构专业性不强的缺陷。专门化资产管理机构具有处置方式专业化、市场化、多样化的特点,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回收资产、降低损失。

  引人注意的是,这份AMC方案已被蒙上一层外资光环。当初央行在设计AMC方案时,曾邀请一些著名外资投行出谋划策。

  对此,传言中的主角之一——高盛亚洲特殊资产集团以“机密”为由拒绝了记者采访。但据知情人透露,目前各方高层已就此事初步交换了意见。

  据央行内部人士透露,其实央行的不良债权并非都是“破烂”,其中某些资产中蕴涵着价值不菲的“金矿”,如金融机构的资质与牌照,或者机构拥有的土地、房产与设备等。而某些问题金融机构,譬如关闭券商的资质、执业牌照,在目前严格控制市场准入的政策背景下,正是一些外资可遇而不可求的“宝贝”。

  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十分看好央行的这一举动,他说,“对于规模够大,同时便于重组、回收(的再贷款),或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牌照,外资都会感兴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范建军也认为,“采用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只能弥补部分央行坏帐,但在我国尚未建立国际化存款保险制度的前提下,这已是维护中央银行债权的较好选择。”

  财政部提出折衷方案

  央行内部传出的消息称,尽管有关降低再贷款不良率的研究,以及近期市场热捧的“建立存款保险机构”设想,同样都是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的首要工作任务之一,但这份尚未成熟的“央行设立AMC计划”遇到的障碍并不小。

  知情人称,2003年年底前,央行曾向国务院上报初步计划,申请设立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央行再贷款不良债权。当时国务院的批复是此事转交财政部审批。

  “如果该设想能顺利通过,那么央行积累多年的风险与作为最终贷款人引发的潜在巨亏,完全可以从制度上得到解决。”胡祖六说,“该计划对于央行今后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从某种角度而言,方案为央行指明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独立制定与行使货币政策的央行;准财政性质的央行。

  最终,针对这份非常超前、甚至超越某些现行制度的AMC计划,财政部给出的答复是:“不同意央行单独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

  有央行知情人透露,财政部在回复中称,央行没有必要单独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建议委托四大国有独资资产管理公司来处置央行的不良资产。

  显而易见,财政部并没有推翻处置不良资产的想法,但在央行单独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还是委托专业机构处理的问题上,产生了较大分歧。

  权威人士称,央行单独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计划,因此暂时搁浅。

  据其透露,当时财政部的看法是,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部委、国务院组成部分与基础货币的投放者,不适合注册公司。央行开设公司,会与现行的某些法律、制度发生“撞车”现象。有鉴于此,财政部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既然市场上有专业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那么央行完全可以把不良资产交由他们运作,这样成本、效率与市场化均是较优的。

  尽管财政部的说法十分在理,尽管谁也无法保证央行开设AMC是否会引入“机关化”管理,或者滋生新的问题,但对于财政部委托四大AMC处置再贷款的建议,央行仍有更高层面的担心。

  一央行人士表示,央行拥有的不良资产,几乎全部来自于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农信社等各类问题金融机构,面广而量大,并且某些资产的处理方式会涉及国内金融行业的系统稳定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试问,目前国内哪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有这样的专业本领?”他说,“包括成立已三年多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或许也没有这样的实力与效率。”

  事实上,号称“走大投行道路与专业化道路”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近些年的表现也着实难让央行放心。

  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3年末,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5093.7亿元,回收现金994.1亿,现金回收率19.52%。这一数字在去年是22.39%。如果扣除AMC回收现金的费用率8.65%,1%~1.2%的AMC员工激励,以及需要支付的债券和再贷款利息,实际回收现金要远低于统计数字。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回收率低,很可能造成国有资产低估而售。”这位央行人士表达了他的忧虑,“如果央行同意把不良资产交由四大(AMC)处理,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二次流失。”

  再贷款处置的商机与成本

  两大部委各持己见,最终结果殊难逆料。但毫无疑问的是,近7000亿央行再贷款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必然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一位央行内部人士直言,虽然央行设立AMC的初衷是回收不良再贷款,减少央行的损失,央行AMC并不以盈利为目标,但AMC毕竟是企业,按照正常的企业行为,AMC完全可以从回收的本息中扣除日常三费(处置费、管理费、人员费),以及实施业绩提成的激励奖金。

  同样的道理,假使央行委托四大AMC来处置再贷款,同样需要每年向四大AMC支付这部分费用。“处置不良资产的利益,为什么一定要拱手让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呢?”他说。

  “肥水不流外人田”,在央行人士眼中,这部分利润似乎没有必要再一次分割。

  而另一方面,站在“老板”的位置上,财政部扶持四大AMC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更何况,四大AMC的“钱景”,并非原先预想的那么光辉灿烂。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工作提速,有关其不良资产二次剥离至四大AMC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建行正在筹划的拍卖数十亿抵债资产的行动,更将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四大AMC的生存空间。

  此时,如果央行能顺应财政部建议,把数千亿不良资产剥离到四大AMC,无疑是四大AMC的极度利好。不难想象,凭借央行剥离的大量“垄断性”金融类不良资产,四大AMC将吸引多少外资投行的青睐与关注。

  这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权威人士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待央行再贷款,央行与财政部间存在的最大协调难题是——“谁为损失最终买单?”

  截至2002年11月,在央行为国家历年清理整顿信托投资公司、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城市“三乱”共发放的1411亿元再贷款中,有1031.2亿元经过各地财政担保。但从还款情况来看,由各地财政主动还款与“被动式”还款(从财政转移支付与税收返还中扣除)的总额不到20亿元。

  “甚至有部分地方政府提出‘是否可以豁免央行再贷款,难道这不是放松银根的好办法吗’。”一位央行人士抱怨说,“这实际上是把本应该由财政支付的钱转嫁到了央行身上。”

  央行与财政部“谁是最终买单者”的难题,同样表现在央行单独设立AMC还是委托AMC处理的问题上。

  四大AMC设立时,它们用于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资金,一部分来源于400亿财政部拨款,而绝大部分来自央行再贷款与向国有银行发行长期债券。

  知情人称,央行为四大AMC提供的再贷款约为5400亿元,占央行再贷款总额的近79%。

  国际清算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马国南说:“在四大AMC比例悬殊的融资安排中,政府引入央行巨额再贷款而且不公开对四大AMC债券作出担保,一是尽量不对财政赤字造成压力,二是可能想引导央行在将来承担四大AMC的亏损。”

  按此同样的逻辑,一旦央行同意向四大AMC剥离不良资产,那么四大AMC用于购买央行不良再贷款的资金将由谁来承担?

  “如果还是按照原先央行提供再贷款的方式进行,无疑是央行再次打自己耳光,掏钱为财政买单。”前述央行人士说,“这样做就是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央行仍承担准财政的职能,而央行的风险与损失将继续放大。”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央行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