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
编者按:2月8日,新华社受权公布了中共中央2004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记者招待会,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介绍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和农村政策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是这次谈话的内容摘编。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这个问题在去年10月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已经明确提出来,之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都在进行有关政策和法律的修改工作。
改革征地制度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中国人多地少,因此要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征地制度的改革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保证农民的权益,一个是控制征地的规模。
对于农民来说,土地被征走了,征地方面就必须解决好他们的生计问题,包括就业和社会保障。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起草指导征地改革的政策性文件,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开始启动修改《土地管理法》的工作。
征地制度改革肯定会对房地产有一定影响,但是建筑用地的价格不会大幅度上涨。
关于征地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2004年一定会出台,但是修改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而且这个法律要通过三审才能最终公布,所以时间进程没有办法预料。
-粮食产需缺口
目前,中国的粮食总库存仍然处于历史上比较高的水平。去年粮食总产量8600多亿斤,粮食需求大概在9700亿斤左右。
为了逐步地缩小产需之间的缺口,这次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文件都强调,要鼓励和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农业部已经提出了计划,希望2004年的粮食总产量能达到9100亿斤。应该说,从今年开始,粮食当年产需之间的缺口会逐步缩小。
-财政支农资金
中央政府财政对于农业的各项开支,目前是历史上最高水平。
去年,中央财政支持农业各方面的资金是1200多亿元,今年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增长的幅度是很大的。增长的资金主要用于4个方面:第一,支持农村税费改革,增加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第二,进行生态建设,特别是林业、水利等;第三,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农村的教育、卫生和青年农民的培训;第四,主要增加在农业农村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的扶贫工作方面。
-中国城镇化
从过去几年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来看,经过努力,每年提高城镇化率1个百分点是有可能的。到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再提高15到16个百分点是有可能做到的。
城镇化的发展必然要占用耕地。过去几年,每年建设用地所占用的耕地大约在260万亩到280万亩之间。所以,中国必须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农产品价格上涨
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肯定是有利的。从去年10月开始,一部分食品的价格开始上涨,但总体来说上涨的幅度并不大,大约在10%到20%之间。从价格的总体水平来说,实际上还低于1996年的水平。因此,农产品价格还有一个合理上涨的空间。
政府的有关部门只要做好对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各种扶持政策,农产品价格应该让它回到合理的水平,这样对增加农民的收入才能起到比较积极的作用。
提供两个数字做参考:第一、2001年,平均每个城镇居民用在粮、油、肉、菜方面的开支比1996年减少了131.2元;第二、2002年,平均每个城镇居民用在粮、油、肉、菜方面的开支比1996年减少43.8元。而同一时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超过了3000元。
农产品价格的合理回升不会超出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放弃对重要农产品的调控。
-重要农产品进口配额
重要农产品的进口配额不是中国政府确定的,是中国政府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确定的。去年增加了棉花的进口,而不是提高了棉花的进口配额。由于去年棉花价格上涨,一方面进口增加了,另外一方面,中国农民增加棉花生产的积极性也得到了调动。所以,2004年中国国内棉花产量肯定会超过2003年。
各类主要农产品由于年度之间有风险余缺,总是要通过国际市场做一定调整,所以每年进口多一点或者是出口多一点,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但中国政府会严格执行对WTO承诺的配额。但必须强调的是,承诺配额并不是说一定要进口配额所规定的那些产品,而是那些产品能不能进入中国市场取决于中国市场自身的价格。至于配额分配的部际协调,这个工作一直存在。
-农民平等就业权利
关于农民的平等就业权利问题,最近三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多次强调,而且制定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措施。这次在文件中进一步强调,是提出了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在中国的二、三产业中,农业部门转移的劳动力就业的比重迅速提高。比如,现在在服务业中,农业部门转移的劳动力大概已经占到总的从业人员的50%以上,在制造业中占到60%以上,在建筑业中大约占到80%。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际上不仅仅是对待农民权益的问题,也是对待产业工人的态度问题。
至于农民权益受侵害的制度性因素,主要是两点:第一,目前农村的税制有不合理的地方;第二,目前农村基层的民主制度还有不够健全的地方。
-农村税制改革
农村的税制还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今年又采取了三方面的重大措施:第一,农业税的税率总体上降低1个百分点。第二,取消农业特产税。第三,要求加快精简机构、精简人员等配套改革。
关于基层农村的民主制度,当前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着重抓这项工作,叫做村务公开,让村里的各种事情,尤其是财务方面的事情,要让普通的民众了解,让他们知情,让他们参与管理。
中国“三农”政策十大动作
2003年,中共中央就“三农”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积极决策。具体来讲有10个方面:
1、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为农民减负。这项政策落实到位的话,能减轻农民负担的30%。
2、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以解决农村中小学学生上学难、农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几年内,在国家的扶持下,要解决好贫困学生就学和贫困地区学校改造。中央财政为每个农民出10元,地方政府筹集10元,农民自己出10元,逐步试点恢复农村医疗体系。
3、扩大农村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力度,放开市场。一些地方尝试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也起到很好的效果,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农民的利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启动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选择了8个省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帮助农村信用社增强自身活力,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5、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国债资金中专门安排了“六小工程”资金,建设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民生产生活必需的小型基础设施,如沼气建设、乡村道路、草场围栏、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水电等,这些对改变农村面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6、进一步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11个品种上实施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已经基本形成了长江中下游的优质水稻的产业带,黄淮海专用小麦产业带、东北的专用玉米的产业带等。对大豆、小麦等实行良种补贴,凡是在优质区域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较好,价格也比普通的同类产品要高。
7、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去年主要开展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一是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力度很大;二是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尽管在财政等体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但总的原则定下来了,外来务工农民子女要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待遇。
8、各地将普遍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为农民外出就业创造条件。国务院已批转了农业部等几个部委的农民培训规划,每年要培训上千万人,国家拨专款,进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9、很多地方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在进行农民社会保障、保险等方面的探索。特别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上海、浙江等地,正在按照城市居民社会低保标准,统筹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险等问题。
10、在户籍制度改革上,不少地方有很多突破。
(中国农业部农业政策法规司陈晓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