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
将2003年超预算增长的税收收入投向定位于税制改革的启动资金,而不是将其用作日趋膨胀的政府部门支出财源,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实施步伐就可大大加快。
新年伊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税务杂志社联
手发起主办了"税收收入专家分析会2003∕2004"。这一次的税收收入专家分析会,有四个特殊的背景:其一,从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现行税制,恰好有了整整10年的历史。其二,中国税收规模历史性的跨越了20000亿元大关,2003年达到20450亿元。其三,中国税收增长额再创历史新高,2003年达到3446亿元。其四,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方案从2004年元月1日开始实施。以此为标志,新一轮税制改革已经在中国大地上正式启动。
注意到背景的特殊性,我们关于税收收入高增长问题的讨论,似不应停留在以往就收入规模论收入规模(分析成因、推断利弊或预测未来)的层面,而须跃上一层:将视野放宽至它可能为企盼已久、刚刚启动的新一轮税制改革所可能带来的效应上。
我们深知,在当前的中国,制约新一轮税制改革进展状况的因素固然不少,但相对而言,对方案本身的完善程度及其影响的评估并不重要--既有的研究基础,已经颇为厚实。其实,更为重要的因素在于,税制改革要花钱!我们能否承受或者能否舍得因启动税改而可能出现的税收收入规模减少--甚至仅仅是税收收入增幅的下降?
要花钱,就得去找钱,就得先有钱的铺垫。在往常年间,真正可以用来作为启动税制改革的钱的来源只有一种,那就是财政收入的超预算增长--与打入预算、许下了婆家的预算内增长有所不同,超预算增长这部分钱并无相应的支出项目,可以作为机动财力,灵活调动。去年的税收增长额如此之高,其超预算增长的部分至少有1700亿元。起码这笔钱以及今后几年的类似款项,首先可以用来支持拟议进行或亟待进行的新一轮税制改革。
这就是说,站在税制改革的立场上看待中国税收高增长的现象,我们发现了比税收增长本身更重要的东西。将超预算增长的税收收入投向定位于税制改革的启动资金,而不是将其用作日趋膨胀的政府部门支出财源,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实施步伐就可大大加快,现行税制同现实环境之间的矛盾现象就可迅速减少,税制改革带给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推动力就可立即显现。有了如此的收益预期,我们的确没有理由因财政减收的担忧而搁置拟议进行或亟待进行的税制改革。我们也的确有充分的理由让税收的高速增长撬动新一轮税制改革的车轮。
换一个角度,从税制平稳运行的意义看,税收收入的增幅之所以如此之高,特别是税收收入的超预算增幅如此之高,不能不归结于现行税制同现实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距离。正是因为其间有了距离,而且距离被日益拉大了,对于税收增长的预期才变得不那么明晰,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才变得不那么易于把握。一旦走到这一步,现行税制的变革已经刻不容缓。
令人欣喜的是,最近的这一段时间,有关税制改革的"利好"消息接踵而至。先是去年10月中旬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税制改革作了周密的部署,并且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入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紧接着,11月末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调整了以往的财政政策思路,将支持以税制改革为代表的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作为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再后来,12月下旬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全国税收工作会议,又拿出了有关分步实施税制改革的初步方案,并对今年的税制改革工作作出了相应部署。
可以说,在新年伊始的这次税收收入专家分析会上,我们已经听到了新一轮税制改革越来越近的车轮滚动声。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