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沥沥的小雨飘落下来,薄雾笼罩着山城重庆。站在七星岗公共汽车的站台上,头发被雨水淋得一绺一绺的张庆刚四处张望着,每当有人提着东西走过,他便满脸堆笑迎上前去:“要不要挑?”
37岁的张庆刚是“山城棒棒军”的一员,身上罩着破旧不堪但仍未取掉袖口商标的西服,脚穿解放鞋,拿着一根绑着两根粗绳子的竹棒,为过往的市民挑重物。
在重庆,“棒棒”和美女、火锅店一样随处可见,这座山城坡陡难行,不能骑自行车,“棒棒”因而很有市场,人数数以万计,是重庆市进城务工农民从事人数最多的工种之一。
和其他“棒棒”一样,张庆刚是抱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来到这座城市的。但是,期望中的宽裕生活依然离他很远。他离乡背井,戒掉了烟酒,尽量减少消费,期望能存点钱。但现实是,他的收入刚够供自己的两个孩子在老家读书,“等娃娃更大点,读高中甚至大学时,我就只能贷款了,砸锅卖铁也要送他们多读书,只求他们不要像我这样,卖苦力仍只能填饱肚子,没出息啊!”
因为收入很低,他不能有太多的梦想。钱就一个字,却真真切切地将他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和大城市孩子一起读书的愿望隔离开来。
他的收入
挑东西时,1元起价,一般收费两元或3元,平均每天能挑8次左右,每月能赚300元至700元,收入多少主要取决于运气和季节。春节期间的生意最好,当月往往能挣六七百元,有时也就三四百元,按平均每月550元计算,全年6600元。
他爱人在老家务农,耕种一家4口的田地,当地是山区,产量较低,每亩地大约能收1000多斤粮食(谷子每斤0.53元,玉米和麦子大约每斤0.50元,红苕每斤0.05元,主要喂猪,不卖)。但这些粮食多被人畜食用,卖出的较少。家中的收入主要是卖猪,一般能卖一两头猪,每斤两元多,平均每年收入大约为800元;加上卖粮等其他收入,家中收入大约1200元。
全家收入合计:7800元。
他的支出
张庆刚在重庆的支出:
①住:每月36元住宿费(睡的是在地板上铺成一排的“大铺”,一个房间睡10多人,包月36元,不包月则每天1.5元),全年432元,加上暂住费、联防费等,合计超过450元。
②吃:非常简单,平常每天7元左右,夏天因为喝水多,得10元左右;平均每月240元左右,全年总计大约2880元。
③其他必须的开支:买衣服、看病、乘车、上厕所(公厕每次至少0.20元,有的地方0.50元,全年60元左右)等,全年加起来,至少得300元。
此3项合计:3630元。
家中支出
①家中种地成本:肥料———磷肥、碳氨等都是22元/100斤,每亩各需100斤左右,每亩还需要尿素6斤左右,加起来,每亩地需要大约50元;另加上种子费、薄膜费和犁田费用,几项加起来,全家种地成本每年需要300元以上。
②需要交纳的费用:每人每年税费60多元,全家近300元;有时需要交一些集资款,譬如去年每人就交了25元的公路修筑款,两项合起来,平均每年大约330元。
③孩子读书:两个孩子都在农村老家读书,一个念初二,另一个念小学五年级,两人合计每学期需要向学校交纳近600元。同时,需要一些生活费、纸笔费等,精打细算,每人每月平均80元,此项合计,全年大约2040元。
④其他支出:比如春节回趟家、平时孝敬父母点钱等,平均每年600元左右。
所有支出合计:6900元。其中,孩子读书用去了纯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辛苦一年,全家只能有大约900元节余,但因为计算支出时并未穷尽,所以其实并没有这么多,大致收支两清。如果有意外,如患一场严重点儿的病,或天公不作美,田地歉收,他们一家就将入不敷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庆刚将孩子带到重庆城区读书,只能是奢望。因为在重庆,除了交纳城市孩子所交的费用,民工子女还需要交纳小学750元/每人每学期、初中1250元/每人每学期的“借读费”(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适当减免),当“棒棒”的张庆刚以一己之力,根本没法负担得起。
在重庆,也有夫妻俩都来打工的。女方多在街上擦皮鞋,每双1元,每月收入大约300元,也有做家政服务的,收入也高不了多少。这意味着,如果家人都健康,没有其他负担,并且只有1个孩子,他们的收入刚够孩子在农村念高中或者带往重庆读中小学;而一旦有两个孩子或者负担更重一些,孩子进城读书的愿望就无法实现。(文/记者田文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