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二月十三日电(姜煜 张梦麒)上海海关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在持续增长四年后,上海口岸填充用羽毛羽绒的出口去年首次出现了下降,当年出口量为二点二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一成七。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羽绒制品出口基地,出口量占国际市场的七成,羽绒出口不仅与国内羽绒生产企业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还间接关系到服装、寝具等羽绒制品的出口前景。此
间专家指出,羽绒出口速度的放缓为广大生产企业敲响了警钟:加强对国际羽绒羽毛标准的研究,强化行业自律已成为非做不可的“功课”。
近几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对羽绒制品的质量要求日趋严格。欧盟加强了羽绒制品微生物检验,对卫生指标和蓬松度也制定了详细的标准;美国把鹅绒中含鸭绒的比例限定在百分之十以下,并提出对中国的羽绒加工企业进行消毒许可认证;日本对羽绒的清洁度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二○○三年六月,韩国通过了新的填充用羽绒羽毛标准,新标准在填充料绒含量上的要求比二○○一年标准提高了五个百分点,对禽种类、羽绒成分和耗氧量、透明度、油脂、气味等卫生指标一一做出最低限量。自一九九七年以来,韩国连续数年位居中国羽绒原料出口前五名,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新标准的推出使中国不少对韩出口羽绒企业遭遇了退货。
除对“国际标准”研究不足之外,国产羽绒质量的下滑也是遭遇出口“瓶颈”的重要原因之一,无序竞争压低了价格,也降低了产品质量。此外,国内不少企业羽绒加工手段依然沿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工艺,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上投入不足,缺乏对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专家建议,随着中国羽绒标准的日渐完善,羽绒生产企业应以科技为先导,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竞争行为,树立品牌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得到长效发展,把羽绒行业做大、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