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召开的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向人们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经济已到进行宏观调控的关键时刻,金融业人士表示要积极贯彻中央决策——
金融宏观调控箭在弦上
“现在是需要积极发挥金融这一宏观经济调控杠杆作用的时候了”,刚刚参加完全国
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的金融业高层管理者发出了这样的呼吁。
2月10日下午,国家开发银行迅速召开党委会和全系统电视电话会议,认真传达学习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国家开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陈元强调,温总理的讲话十分重要,对于认清当前金融形势,进一步做好金融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开发行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宏观政策,以融资促进宏观经济中突出矛盾的解决,积极发挥促进金融改革发展和金融安全、金融稳定的作用。
种种迹象表明,此次金融工作会议不仅对金融业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对今年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清醒看待经济形势
2003年的中国经济无疑是全球经济的一个亮点,但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也令人担忧。国际舆论对此作出了各种评判,美国《纽约时报》最近有这样的语句:“从疯狂的厂房建设、推测性的现金流入到迅猛增加的银行贷款————都表明中国可能出现泡沫,特别是在投资方面。”
外国记者的观察也许有些片面,但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经济存在的某种隐患。在许多地方都不断有上规模的投资项目上马,一些行业的盲目投资不仅带来了产品大量过剩,而且加剧了电、煤等能源的紧张。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强劲的经济增长数字背后可能是生产能力的过剩。更有人担心,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会形成新的一轮通货膨胀。
中国经济再次走到了一个关口。令人欣慰的是,高层决策者已经清醒认识到了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及时作出了正确的对策。
金融调控正是时候
在这个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作为国家经济核心的金融,无疑应当扮演好宏观调控杠杆的作用。
毫无疑问,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诸多力量中,银行贷款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去年银行贷款的超速发放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应加强货币信贷的管理和调控,严格控制对部分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加大对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是当前金融工作的当务之急。
但是金融业人士也强调,金融宏观调控必须讲求手段运用的技巧,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保护好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调控过程中,要加强信贷政策、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的协调,对那些已经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要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对土地征用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对贷款进行严格限制,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
中国金融业已经在多次宏观调控中有着上佳表现,在此次宏观调控中必然也会从国家大局出发,为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金融机构大有可为
银行业如何配合好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开发银行行长陈元在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要充分发挥开发行在推进金融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有效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防范长期信贷风险,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银行的资金导向作用,促进融资体制改革。作为一家政策性银行,陈元强调开发银行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根据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运用开发性金融,对“两基一支”领域内的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县域经济、中小企业、“三农”等难点、热点问题积极探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通新的融资“瓶颈”。对重复建设和国家限制的领域,坚决不介入。
他还特别提醒各级分行,要按照中央要求,在贷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高度关注土地占用和农民安置问题,使之得到妥善解决;注意各地财政的承受能力和信用建设,引入国际评级公司对各地进行评级;注重规划和平台建设,制定符合国情和切合当地实际的发展目标。
正在致力于全面改革的中国金融业,将承担起经济宏观调控的重大职责,这是历史所赋予的使命。
文/本报记者王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