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绍兴“师爷”资本经营魔方:创造千亿GDP秘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 08:29 21世纪经济报道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越来越多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浙江民企,正急于摆脱乡野角色,淡化“家族制”,上市则成为他们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寻求向“公众公司”转型的一条有益出路。绍兴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完成这个企业现代化蜕变的过程中,产权制度的变革是必经之路。而其中,民间与政府的力量交织前行,绍兴竞争力在民间资本的无形冲动中酝酿升腾。

  特约记者傅白水

  杭州报道

  2003年12月30日,国内第一家台资上市企业,位于绍兴的国祥制冷在上海挂牌,这让绍兴股民们兴奋不已。国祥制冷在上海成功挂牌,无疑是“绍兴师爷”内外合作进行资本经营的又一佳作。

  在2003年里,绍兴上市的股票在全国创下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绍兴市上市办主任夏九英介绍,“绍兴板块”2003年多了三个家。6月30日,宝业集团在香港上市,一个月后,浙江龙盛在上海挂牌,随后是国祥制冷。这三家上市公司共募集到资金10.51亿元。累计实现公司上市16家,募集资金达61.9亿元。而通过买壳或进行资本控股在海内外上市的远远超过16家。如精工钢构通过买“壳”上市,控股了长江股份,使精工集团业已控股了三家上市公司。

  除了上市的,绍兴还有4家公司已顺利通过证监会发审会审核等待上市。3家企业已向证监会申报材料;4家企业通过辅导验收,5家企业正在接受上市辅导。目前绍兴累计已组建股份公司81家。

  尽管“绍兴师爷”表面上对上市不作渲染,但私底下却运作不断:一些企业家看到资本市场的魔力,内心激情涌动,竞相上市。绍兴成为浙江省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地区之一,并且绍兴企业上市势头之猛似乎无人能敌。毫不夸张地说,未来几年,绍兴将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的一流强市。

  上市无疑使绍兴尝到了资本运作的甜头。在经济迅速成长的同时,资本运作为绍兴企业的发展锦上添花,资本与财富迅速积聚,上市后企业运作模式的现代化,为绍兴民企的二次飞跃提供了新的平台。但这些直到2003年8月份才展现在众人的面前。

  2003年8月,2002年度浙江非公(民营)企业100强正式公布,此次入围的100家企业入围“门槛”为年销售额7.19亿元。令人惊讶的是,谁也没想到一直默默无闻的绍兴竟然有35家民企入围,远远超过杭州的21家和温州的12家。

  2003年的排行榜终于让闷声发大财的绍兴师爷走到了前台。绍兴商人做事含蓄低调和灵活机变的作风让人印象深刻。如浙江玻璃2001年12月在香港成功募集资金6亿港币,成为第一家发行H股的内地民营企业。有意思的是,对这一极具新闻性的事件,其老板冯光成从来没有在媒体做主动性的宣传。这与其他地区企业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比。

  几乎是同时,浙江省农村经济调查队公布了浙江最发达100个乡(镇)的名单,绍兴共有17家乡镇入围,数量居全省第二,以民企上市著称的绍兴县杨汛桥镇位列榜首。

  2003年度浙江籍“中国经营大师”公布,绍兴十有其三。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爱莲、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道才、盾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姚新义3位企业家上榜。

  2004年初,绍兴又传出好消息,2003年绍兴的GDP将达1070亿元,成为浙江第四个千亿城市,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绍兴人均可支配收入10281元,在长三角居第三位。在经济高速发展同时,精明的“绍兴师爷”还未忘记生活质量,今年年初,绍兴以其优美的环境成为国家的园林城市。

  位于大名鼎鼎的柯桥镇的绍兴县是浙江经济第一县,全国经济十强县。2003年11月,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前100强县(市),绍兴县排第二。这里,年产纺织面料20多亿米,连接起来可绕地球50多圈,是全国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基地。县城所在地的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批发市场,去年成交额达226亿元,在全国十大市场成交额中居于第二位。

  “海归”少帅掌门破解温州式困局

  “绍兴师爷”不但足智多谋,而且深谋远虑。绍兴民企的创业者们,在改革开放的机遇中,凭借勤劳、精明和过人的胆识掘得第一桶金。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商务领域的日益国际化,尤其是进行复杂多变、要求严格规范的资本经营,这些学历较低、知识面相对较窄的企业家显然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目前,绍兴县一些民企的创业者陆续步入老年,进入了换代阶段。企业家们高度重视子女教育,其中一些富有远见的企业家,便送子女到境外学习、进修和工作。

  上个世纪末,绍兴开始了大规模的乡镇企业改制,随着机制的转变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一批学历高、管理能力强、有开拓思想、懂经营的年轻企业家走上了前台,而这些年轻的企业家多为企业老板的后代或亲属。绍兴县目前共有大小民营企业7000多家,企业经营者1047人,45岁以下的“少帅”就有627人,占到了整个规模企业经营者队伍的六成。与众不同的是,在绍兴企业掌门的继任者中的相当部分是“海归”少帅,据统计,在绍兴县年销售超亿元的102家企业中,有20余位老总的子女留洋后回国,到父辈企业继任或即将回国接班。如浙江亚太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老总一儿一女,分别被送往日本和加拿大留学,现已学成回国并分别支撑起公司的两大块业务。这些企业老总子女在国外学的大多是与本企业经营业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国外多方面地吸收了先进商务理念和管理模式。

  陆续回国的“海归”派少帅已崭露头角。如濮雅萍出任浙江亚太加拿大轻纺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后,充分运用海外留学经验,使公司目前在加拿大的出口业务蒸蒸日上。而此时,同样以民企著称的温州市,却陷入了“代际锁定”的困局。

  近10多年来,温州的制造业结构演变极其缓慢,基本局限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皮革、服装、打火机等。

  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认为,在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当一个时期中,由于温州人率先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从事市场交换活动,同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应的法律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在经济转型的起步和发展阶段,通过人格化交易方式(在亲戚朋友等熟人间的交易方式)比较容易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一旦这一方式被确立,就会产生惯性和路径依赖,造成“代际锁定”,即一代又一代产业格局与交易方式的固化。这种“代际锁定”的原因之一是它的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异常缓慢。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温州的产业基本上还是集中在以服装、皮鞋、箱包、打火机等劳动密集型、低加工度的制造业结构上,即使在温州的第二代企业家中,仍然大多从事同样的行业。随着各地民营化改革的推进,温州改革的先发优势明显弱化。并且作为全国著名的民企大市,温州没有一家上市民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产业更新。

  绍兴的民企代际交接明显好于温州。“海归”派少帅为绍兴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海归”派成为新一代管理者,将在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等方面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是进行资本经营,让民企上市,使私人企业变为公众企业,很轻松地化解了温州式的产业演变缓慢、“代际锁定”的困局。

  “海归”派少帅已崭露头角,无疑为绍兴民企在海内外的资本经营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方式,更为绍兴民企的二次飞跃打下了先进的运营与管理基础,这不能不说是绍兴人的精明所在。

  化解“冰棍”难题

  绍兴民营经济发展迅猛,财富积聚如此之多,绍兴民企在海内外资本市场游刃有余,离不开当地政府的积极扶持和引导。当地政府如此为企业“卖力”,来自于政府的前瞻性思维。国企(集体企业)的“冰棍现象”(有专家将国有企业比作冰棍,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改革,就会慢慢融化,最终国有资产全没了,有的还欠一屁股债)在绍兴没有显现。

  绍兴市政协副主席陈建设认为:绍兴的民营经济可分为三块:一块是原生态的个体私营经济,第二块是合资企业,第三块是量最大的,是近几年改制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农村乡镇企业。绍兴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对民营企业的规模、民营经济成分进入的领域不加限制,因此绍兴现在民营经济不仅存在于工贸领域,还投资办教育、公用事业如供水、医院等等。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绍兴对国有、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进行改制,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最大限度地退出;对企业职工身份最大限度地置换:由原来的“企业人”转变为“社会人”;提倡让企业经营者持大股;提倡技术、管理要素参与企业经营成果的分配。到2000年前后,绍兴地区95%以上的企业改制已经结束,国有经济成分从原来国有、集体企业以及乡镇企业全面退出,这部分企业全部改制为技术、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经营者持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较为彻底的改制,使绍兴的企业产权清晰、归属明确,建立了现代企业运作模式。

  民营企业成为绍兴的中坚力量后,如何进一步让民企做大做强,绍兴政府又引导民企走上了资本经营之路。绍兴企业自身具有较强的实力,产权制度改革比较彻底,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政府前瞻性地看到,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必须走资本经营、上市之路。为此,绍兴各县(市)都由财政拨款成立了上市办,由35人组成,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对企业改制过程中遇到的政策障碍,基本上都由政府出面,帮助它们解决,比如说为了鼓励民企上市,从2001年起,杨汛桥镇政府就决定把镇集体的股份全盘撤出;还积极为民营企业上市提供配套服务,如帮助他们选择券商等中介机构、组织民营企业家去香港、新加坡等境外资本市场考察等。

  绍兴市上市办主任夏九英认为,虽然民营企业上市工作起步迟,但因为经济实力强,业绩状况好,产权明晰,经济基础扎实,现在已呈现出后发先至,在资本市场争先恐后、逐渐加速上市的态势。绍兴企业外向度高,开放型的经济使该市企业的市场运行规则比较符合国际惯例。由于境外上市过程较短,在浙江玻璃的示范效应下,民营企业选择在香港等海外市场上市已在绍兴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2002年12家在A股上市的企业平均每股收益为0.16元高于全国0.143元的平均水平而且没有一家亏损企业。面对业已取得的成绩,“绍兴师爷”雄心勃勃。仅绍兴县有关人士表示争取到2005年,实现10家以上企业上市的目标,构筑上市公司的“柯桥板块”。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绍兴经济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