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只存不贷吃利差成众矢之的 发改委操盘邮蓄改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0日 09:24 新京报

  

经营模式备受诟病的邮政储蓄成了中国邮政的“自动取款机”。本报记者 康亚风 摄

  在各方重提邮政储蓄改革之际,这个每年给邮政带来180亿元收入的生存命脉实际上牵涉到邮政与央行、财政部、农村信用社等多方的利益纠葛,多年来改革举步维艰。

  但近日,本报记者了解到,对邮政储蓄改革的“操盘”实际上已更多地转到国家发改委,而不再完全是央行与银监会。

  由主管全国产业政策的发改委“操盘”,这表明,邮政储蓄可能突破金融改革和邮政改革两大范畴,还涉及到保险、证券等牌照的发放。

  4年前已批复至今未挂牌

  2月9日,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尽管最近关于邮政储蓄改革提速炒得火热,但实际上还没有最后定论。同时,他表示,既然老方案一直没有实施,应该是遭到了抵制,难以实施下去。

  所谓“老方案”,实际上指199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人民银行提出成立邮政储蓄银行来解决由于体制弊端带来的各种问题;1999年,国务院和央行明确批复表示同意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只等挂牌。但至今邮政储蓄银行未见踪影。

  而北京东区邮政局一位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根据国家邮政局部署,邮政储蓄2004年的重要任务是促进邮储业务结构调整,加大中间业务开发力度,尽快形成规模。至于是否现有的邮政储汇局将于近期改制成邮政储蓄银行,他表示还不好说,但他认为,“邮政储蓄的体制问题一定会改革的,因为央行对邮政储蓄已经断奶,邮政储蓄不改也不行。”

  “只存不贷吃利差”模式成众矢之的

  中国银行资金结算部一位人士告知,导致人们判断邮政储蓄近期必将加速改革的原因是去年央行的一项“断奶”措施,力逼邮政储蓄推进市场化改革。

  几乎所有各方都认为,邮政储蓄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按照北京邮电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的说法,“邮政储蓄应该说在满足城乡人民需要的同时,也引起广泛的争议”。

  原国家邮政局干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刘刚则认为,在业界,学者的评价还算是客气的,实际上,邮政储蓄的竞争对手———各商业银行们则经常用激烈的言辞抨击邮政储蓄“四不像”,认为邮政储蓄的赚钱方式不可思议。显然,邮政储蓄无论在邮政改革的范畴,还是在金融改革的范畴里都已成为众矢之的。

  而实际上,对邮政储蓄长期以来最为不满的是央行。

  16年前,确实是央行自己批准同意在邮政系统内设立邮政储汇局,当时设立邮政储蓄的初衷在于通过邮政系统回笼货币,降低通货膨胀的压力。但央行没想到,仅七八年以后,邮政储蓄就成了其沉重包袱。

  关键是邮政储蓄的特殊经营模式———“只存不贷吃利差”。根据政策,邮政从社会上吸收存款,然后转存到人民银行,由于人民银行所付利息的利率高于储蓄利率,邮政几乎不需要任何财技,就可稳获其中的巨额利差收益。

  十几年来,邮政系统对于邮政储蓄的热情非常高,原因是:作为揽储机构,邮政储蓄没有任何风险,只需要将储蓄金存到央行赚取利息差。这相当于央行请求财政部拨款补贴给邮政,而随着邮政储蓄额上升到8000多亿,每年要白给邮政180亿的真金白银。

  但央行也因此不堪重负,而且,此种金融模式对于央行推行金融改革也有相当的阻碍。央行同时负责其他商业银行的改革,但部分商业银行早已怨声载道,认为凭什么只有邮政能独享这种单一、无风险的业务模式?为何只有邮政储蓄是全国惟一一块没有任何坏账之忧的金融资产?

  这导致去年9月初,央行终于痛下决心,宣布对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人民银行部分的利息,按照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率付息。业内都清楚,央行此举就是想通过“断奶”,促使邮政储蓄面对市场学会独立生存。

  “明补”还是“暗补”都成问题

  但除了去年的“断奶”之举外,央行的其他改革建议也一直没能真正落实。

  北京邮电大学一位专家说,邮政储蓄暗含的复杂问题现在不是央行能够一家说了算的,因为央行只是金融业主管部门,而目前邮政储蓄更多地与整个邮政系统的改革紧密相连。

  关键是1999年后风云突变。1998年邮政与电信分家后,从1999年开始,国家对邮政补贴的金额逐年递减,但上述“明补”的大幅度下降是有前提的,即邮政依靠邮储的利润进行“暗补”。

  实际上就是国家邮政局的生存问题———假如让邮政储蓄市场化,那么没有了占其收入1/3的邮政储蓄作为生存之道,整个邮政是否能活下去都是个问题。所以,邮储改革显然是难以孤立推进,央行从金融改革角度为邮政储蓄进行的设想必将遭到国家邮政局的反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也认为,邮政储蓄必须与邮政体制联动改革。他说,将邮政体制撇在一边,单独进行邮政储蓄的改革不可行;不考虑邮政储蓄改革,单独改邮政体制也不行。

  这就形成了一个连环套。央行希望邮储改革首先是进行专业核算,其认为现行邮政储蓄不利于邮政部门实行专业化,同样不利于央行对邮政储蓄业务实施监管,不如先成立邮政储蓄银行。

  但邮政系统担心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很可能会“被人”拿走,因为只要成立了银行,就属于金融机构,统一归央行节制,邮政系统不愿让煮熟的“鸭子”飞了,并且没有邮政储蓄的补贴,其生存都困难,因此,邮政提出要先解决国家对邮政的正常补贴机制,即恢复“明补”。

  但是,对邮政的“明补”涉及到已确立的邮政普遍服务机制,这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程度绝不亚于邮储改革的一大难题,牵涉到《邮政法》的修订等问题,这种情况决定了与邮政改革联动的邮储改革很难一步到位。

  所以,邮政储蓄改革变得日益复杂,有专家说,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时间,应该既取决于邮政储蓄业务自身的改造速度,也取决于纯邮政业务自身的造血速度,而似乎不取决于央行主导的金融改革了。

  保险牌照是未来关键要素之一

  在央行与国家邮政局长期各执己见的情况下,有消息说,有关邮政储蓄的改革“操盘”权已转到国家发改委,因为央行与国家邮政局事实上已成为利益对等体,谁提的方案因为牵涉到对方的利益都很难得到对方认可。而国家发改委的介入就是要找到平衡邮政储蓄模式与国家邮政局利益的有效办法,另外,对邮政储蓄的改革已有新的设想,部分领域已不是央行的管辖范围了。

  据悉,目前有两种改革方案。一种是建立邮政储蓄银行,成为商业银行;另一种则是建议让邮储转变为相当于基金管理公司的综合型金融机构。

  两者的共性都是邮政储蓄可以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参与银行间同业拆借活动,参与货币市场操作,购买货币市场的短期投资产品;两者的差别则在于前者定位于商业银行,可以发放贷款;后者则不可以放贷,但可以涉足证券保险业。此前传说国家邮政局将金融保险定位于未来三大主营业务之一正是由此而来。

  事实上,这两种改革方式正是国际上邮政储蓄改革的方向,尤其是保险业是各国邮政储蓄利润的强劲支柱之一,日本邮政储蓄二战后改革,开办的主要业务中,其养老金和人寿保险方面业务非常好。荷兰储蓄银行后来发展成业务极其广泛的商业性金融机构———荷兰国际集团,其中,保险业是其招牌业务。

  邮储与“三农”问题似远实近

  但中国的邮政储蓄无论往哪个方向发展,几个关联方都顾虑重重———假如邮储成立商业性银行,国家邮政局就会担心未来煮熟的“鸭子”飞了,而且目前国内环境回收贷款的风险太大,给予放贷权并非好事;而假如变成拥有投资保险证券资格的综合型金融机构,这可能是国家邮政局所希望的,但又牵涉到邮储资金服务“三农”这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中国邮政储蓄区别于国外同行的一个焦点是它大规模地在农村吸储,由此带来农村资金流入城市、农民和农村企业贷款难的现象日趋明显。

  农村信用社是比邮政储蓄还严重得多的改革痼疾,但农村信用社却把相当多的原因归结于其竞争对手邮政储蓄,指责邮政储蓄从农村抽出资金而无注入。

  人行总行研究局甚至曾有专家撰文建议,为给农村信用社改革让路,农村邮政储蓄网点要撤并。所以,假如邮政储蓄如国家邮政局所愿获批证券保险牌照,那资金主要投向必将不是农村,这在长远来说不利于农村金融改革。

  显然两个方向都存在争议,但刘刚认为,无论争议有多大,尽快走出邮政储蓄改革的第一步是关键,邮政储蓄必须为自己吸收的存款资金苦寻出路。这样,可以帮助邮政储蓄建立合理、规范的制度与监管体系,培养合格的专业人员。

  “邮储只有形成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有了清晰的成本核算时,各方才能对邮政储蓄树立起信心,一会儿担心是‘扶不起的阿斗’,一会儿又担心利益受损,思前顾后,其实先走出第一步,后面的改革可能反而会迎刃而解”,刘刚如此说。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郭冬颖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邮政储蓄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