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西门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在中国境内设立近50家企业。但迄今,长春西门子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仍是西门子在东北地区的“独子”。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目前西门子在长江三角洲各地的投资企业已经形成群落。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总经理王晓白介绍说,当初,东北地区的诸多企业曾是西门子公司“门当户对”的首选合作伙伴,但目前长三角地区吸引了西门子近2/3的在
华投资,而西门子与东北国有大企业的合作仍在艰难谈判。
记者在长三角和东北两地采访时发现,这种情形并非偶然。凭借与韩国的明显地缘优势,东三省本该成为韩国企业投资中国的“门户重镇”,而且从一开始,韩资企业也确实把这里做为投资的首选之地。LG集团1995年就在沈阳设厂,但最近几年,LG公司的投资重心却明显偏向长三角,仅去年该公司就在南京投资了4个大项目。和LG公司一样,三星、浦项制铁等众多韩国大公司也都舍近求远,“扎堆”长三角。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学家张二震认为,与长三角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东三省不能照搬长三角引资的模式。东三省可以取长三角营造投资环境的“真经”,但在引资方式上,更应注重让外资通过兼并收购,重组企业资产,藉此让国有资本在竞争领域逐步淡出。
“利用外资,环境构筑至上。”从事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17年的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宣炳龙认为,国际资本转移的步伐从未停止过,而环境的好坏是影响外资“候鸟”是否落脚最重要的因素。
在昆山,政府把“亲商服务”作为第一投资环境来营造,使这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弹丸小县成了海内外知名的投资热土,外资项目总投资高达88亿美元。昆山台商协会会长戚道阜说,投资时的一条龙服务、企业建设中的全方位服务、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正是昆山引资的磁力所在。
与落户长三角的外商对当地投资环境的由衷赞许相反,外商对东北投资环境的抱怨和批评却不绝于耳。一位几度遭遇纠纷、损失惨重的美商激愤地说:“东北的投资环境不改善,即便招来了外商,也难长久留住。”
有专家指出,在东三省目前招商引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经营环境”轻“法制环境”,重“先期免费”轻“后期服务”,重“引资”轻“规矩”等现象,不仅让投资者寒心,也让未来者望而却步。
张二震分析,当今产业的集约化发展趋势,促使企业群聚,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外商投资也因此注重寻找产业配套环境,使自身加入产业链中。构筑产业链吸引外资,正在成为现阶段长三角引资的新特征。
如今,顺应外资进入方式的变化,长三角各地招商引资的方法已实现由我方自行招商为主向注重“以外引外”、“委托招商”转变,由分散招商为主向注重组团式招商转变,由传统招商方式为主向注重网上招商等现代方式转变,由政府招商为主向注重社会中介招商转变。
在东三省,引资的力度甚至不亚于长三角,但因投资环境的欠缺和引资方式的偏差,引资成效却并不明显。至今,东三省许多地方仍热衷于组织庞大招商团前赴后继地到海外招商,而这种粗放式的招商方式,因成本高昂,且收效甚微早已被长三角各地摒弃。所以东三省目前要做的是,扎扎实实学习“长三角”的经验,取其之长,同时发挥自己的优势,走适应自身特点的新路。
与长三角相比,拥有庞大国有资产和众多国有企业的东三省在跨国并购方面无疑有着巨大的优势。“过去几年,辽宁的国有企业通过嫁接外资改造的生产性项目大都十分成功,企业获得了发展。”刚刚从国外招商归来的辽宁省外经贸厅厅长陈晓琨告诉记者,他所接触的美国、日本以及台湾企业界人士,现在对东三省的关注热情前所未有,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对投资东北跃跃欲试,希望探讨以各种方式开展与东北国有企业的合作。
“智者借力而行。”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祁玉民说,集团正在和日本、德国两家跨国公司展开合作,未来几年将通过“外引内联”,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实现企业的资本优化、机制创新和技术升级,最终参与国际竞争。
专家指出,跨国并购是在更深层次上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利用跨国并购方式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引导外资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组改造,推动企业资产重组,使更多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借助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人才、销售网络等优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靓女先嫁。近来东三省已精心选择了500多项重点对外招商项目,向位于世界前列的跨国公司主动抛出“绣球”,吸引外资前来参股、控股。据悉,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原材料等东北的优势产业。目前,吉林省长春市首批102家国企已展开引资重组行动。
作者:陈琪 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