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记者李卫玲发自北京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战略部林采宜博士日前在《中国银行卡产业盘点与展望》一文中指出,2004年,中国银行卡产业三大趋势渐显雏形。这三大趋势分别是:产业规模继续高速增长,定价体系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合理化,新兴支付渠道生机渐显。
产业规模继续高速增长
随着联网通用的深入,2003年,中国银行卡产业规模继续高速增长。估计截至2003年底,全国商业银行累计发卡量将超过6.5亿张,同比增长31%左右,人民币卡交易量45亿笔,交易总金额18万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0%和44%。消费金额3380亿元,同比增长80%。新增特约商户4万余家,增幅约25%。通过中国银联转接的银行卡跨行交易笔数12亿笔,清算金额38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0.4%和112%。
估计截至2003年底,中国人均持卡量达0.5张,卡均交易笔数6.92笔,同比增长14%,卡均消费交易金额520元左右,同比增长38%,银行卡的活跃度有所增加,尤其是消费交易占总交易的比例明显上升。银行卡消费占个人可支配收入比重为7.58%,同比上升2.66个百分点。
贷记卡的蓬勃发展是2003年银行卡业最抢眼的热点之一,估计全年国内贷记卡发行量约为480万张,比2002年底增加325万张,增长幅度209%。贷记卡的卡均交易额约7400元人民币,远远高于借记卡和准贷记卡。贷记卡的发展,不仅改变中国银行卡的产品结构,同时也将改变银行卡产业的收入结构和盈利模式。
如果以前三年的平均增长规模为估计依据,预计到2004年底,全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将超过7亿张,银行卡交易额约24万亿元。其中消费交易在交易中的比重将继续提高,总消费额大约可达6000亿元左右。
定价体系逐渐合理化
2003年12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从2004年3月1日起调整现行银行卡跨行交易收费办法和标准,不再规定超市、百货业1%和宾馆、酒店业2%的商户扣率标准,只规定发卡机构收益和银联网络服务费的比例。
发卡机构收益及银联网络服务费,在超市、加油、航空售票等类型的商户中分别为交易额的0.35%和0.05%;在一般类型商户中分别为交易额的0.7%和0.1%;在宾馆、餐饮、娱乐、珠宝金饰、工艺美术品类商户中分别为交易额的1.4%和0.2%;在房地产、汽车销售类商户和批发类商户中,比照一般类型商户的标准收取,但发卡机构收益每笔最高分别不得超过40元和16元,银联网络服务费每笔最高分别不得超过5元和2元。
林采宜指出,人民银行一方面调低发卡机构和网络服务组织的收费标准,另一方面放开收单机构的收费标准,新的收费标准使银行卡产业的定价机制更加市场化的同时,也使各项银行卡收费标准进一步市场化。
新兴支付渠道生机渐显
银行卡作为主要的电子支付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该文章指出,中国目前有网民6800多万,互联网关的逐步整合将进一步促进网上支付的蓬勃发展。2003年中国互联网交易金额估计逾5亿元人民币,占零售额比例大约为0.012%,提供互联网支付服务的主要有银行卡组织网关、银行网关和第三方服务网关。
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2亿,庞大的潜在用户诱惑着银行、电信运营商和商家在手机支付上不断探索新的实现模式。目前长沙、深圳、广州、天津、郑州、杭州等许多城市都在试点和推广手机支付。
随着IT技术在支付领域应用的发展,固定电话、机顶盒、PDA、个人电脑,所有具备通信条件,能够把信息传输到转接平台的终端都存在成为支付终端的潜力。一方面是支付终端的多功能化,另一方面,是终端形式的多样化。“支付网络无所不在”随着通讯技术的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再是个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