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东北区域电力市场试点模拟运行,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打破垄断迈出实质步伐。然而,业内人士指出,从首个区域电力市场上市交易电量比例不难看出,电监会“破垄”之剑举得异常审慎,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之路尚远且艰。
开市锣声不小交易电量不大
1月15日,中国首家区域电力市场——东北区域电力市场模拟运行鸣锣开市。经济生活中最具垄断色彩的“电”,终于可以和其他商品一样上市交易了。国家电监会主席柴松岳在讲话中称:“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区域电力市场正式建立,说明我国电力市场改革已经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许多专家认为,东北区域电力市场的开张,就如同当年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开市一样,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可是,记者在电力交易中心现场发现,“电交”与“证交”的不同之处还决不只是交易员们着装的色彩。与证交所繁忙的“红马甲”相比,电交中心的“绿马甲”们全都静静地坐着。在他们身后,反映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电力企业竞价交易的屏幕墙上,标明“无约束中标电量”、“有约束中标电量”、“约束电量差价”、“申报电价”、“折算电价”、“网损系数”、“厂用率”等内容的数字一动不动。
上市商品交易量的大小与活跃程度,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市场繁荣与否的关键指标。可记者注意到,在东北区域电力市场开市仪式上,备受社会关注的上市竞争性电量并没有对外公布。据东北电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忱介绍,目前的电量交易还只是“月度交易”;竞争模式是部分电量竞争;参加交易的发电企业仅有26家,总装机容量为2174万千瓦。正式启动的东北电力交易市场眼下尚属“模拟运行”。
去年早些时候,国家电监会副主席宋密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考虑到东北区域全口径电力装机以及近年来发电量和用电量情况,我们认为从东北三省实际出发,在电力市场启动初期,竞争性电量约占区域电力市场实际交易电量的20%左右。非竞争性电量原则上按同类型机组、同等利用小时数并参照东北电网近年来平均利用小时数合理核定,执行政府批准的上网电价,按合同电量方式管理。”据有关人士透露,从1月15日开市行情上看,实际上市交易的电量并未达到20%。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不少业内人士对此很有意见。他们认为,电力交易市场不能“锣声大,交易小”,竞争性电量比例太小就失去了竞争的意义。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七台河市等地经贸委的同志建议:应该适当提高竞争性电量,使电力交易市场名副其实。
而且,就目前来看,区域电力市场竞价上网仅仅是侧重发电端开放市场,对于用电方面而言,商品供应商间的市场规范短时间内对终端消费者尚看不到多大影响。有专家指出,发电、输电和受电三方供需联动,才能形成有效市场态势下的竞价上网。
电力市场化改革遭遇太多“尴尬”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如果真正了解中国电力管理体制及其相关利益体系的话,我们对刚刚启动的东北区域电力交易市场便不会给予过多的苛求。因为,年轻的国家电监会,在主导并推动区域电力市场改革中,遭遇到太多的“尴尬”。
由于改革涉及各方利益的再调整,电监会必须首先面对来自基层的不同意见和呼声。去年下半年,本报记者曾随同电监会调研组赴东北三省采访,发现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针对区域电力市场的交锋相当激烈。
从地域上讲,黑龙江作为东北地区能源大省,对建立区域电力市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辽宁作为电力消费大省,对区域市场改革存在诸多忧虑。
从供电方面看,不同的电力公司对区域市场的观点也存在着明显差异。一位电力公司的负责人,建立区域市场后,把1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上网竞价,省级公司只有售电权而没有了采购权,难以体现省级公司法人地位的完整。他甚至认为,区域电力市场改革有点操之过急,而目前的省级电力市场其实更符合国情。
从发电方面看,各发电公司作为上网竞价的市场主体,因企业自身状况不同,对区域电力市场的意见也不尽相同。多数新建发电公司特别是独立发电企业,对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大都表示“热烈欢迎”。而一些历史包袱较重、市场竞争力较差的老牌发电企业,对电力市场化改革则显得忧心忡忡。
用电方面一直被认为是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最大受益者。可记者在调研中听到,来自电力用户之间的反响也不全是欢呼之声。
不过,电监会在改革进程上承受的最大压力并不是来自基层的意见和呼声,而是来自体制的不畅。有专家称:我国电力监管职能不清,责权不明。电监会是有监管职能却没有监管的权力,最主要的表现就在于对电价的影响力。
记者注意到,自2003年3月,挂牌不久的电监会便把电价规范管理和区域电力市场试点建设纳入工作日程。2003年6月,由电监会组织实施的全国电价大检查全面展开,并查出“降低或变相降低国家批准的上网电价”等七大问题,可对这些问题如何处理,最终未见下文。
特别是去年岁末,即由电监会紧锣密鼓地推进着的东北区域电力市场即将启动的前夕,国家某部委推出了一份《关于调整电价的通知》,于是推动“竞价上网”的市场化改革与政性指令发生了“对撞”。
电监会沉稳推进电改棋局日显精彩
正是因为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制约,国家电监会在推进电力市场改革中的步伐迈得异常沉稳和审慎。
据了解,早在2003年3月,刚挂牌不久的电监会便开始就区域电力市场试点建设问题组织专家反复调研讨论,最后选择了从历史条件到电网结构都比较适宜的东北电网作为试点。
随后,电监会制定了“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等原则,把东北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划分为“初期、中期和远期”目标。
截至目前,东北电网公司、若干发电公司等区域电力市场主体已组建完毕。有关东北区域电力市场的《实施方案》、《运行规则》、《技术支持系统功能规范》等配套办法以及市场《监管暂行办法》、《准入暂行办法》、《电价改革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均已出台。
据了解,在东北区域电力市场模拟运行的当日,与之相应的电力监管机构筹备也开始运作。一位专业人士称,东北区域电力市场的启动,不仅为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试水,还将为我国电力监管体制的完善探路。
有专家认为,东北区域电力市场的开市交易是电监会精心布下的一盘战略棋局。虽然开盘之初未见明朗,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将日显精彩。首先,模拟运行是东北区域电力市场运行的第一步,下一步将逐步推进电量日前交易、实时交易、双边交易等,这将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电量分配模式,消除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关系电量”等不规范交易行为,为电力企业打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平台;其次,东北区域电力市场开放发电市场,逐步允许发电权转让,开展全电量竞争,并建立电力期货、期权等电力金融市场,这是电力部门向投资者发出的重要信号,预示了电力资本市场多元化变革的开始;其三,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后,机组电量上网竞价交易,真正实现电力从“产品”向“商品”的转换,这将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促使电力工业乃至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作者:李新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