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多事之秋 马富才可能留任并进行人事调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1月17日 08:54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华威 北京报道 新年的钟声并不总是悦耳的,至少对于中石油总经理马富才及其领导的上百万员工来说,今年是如此。 相比2000年新年前夕中海油总经理卫留成和他的团队因海外上市失败后而在四季饭店 从12月23日开始,这家中国境内最大的原油、天然气生产供应商的全部神经就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在谨慎处理了被外界称为人类开采天然气史上最大的悲剧性事件之一后,近几年来最大规模的中高层人士调整也在外界一片“问责”之声中展开。而这还不是麻烦的全部,该公司今年大幅升值的股票终于开始引人注意了,其第二大股东英国石油公司(BP)将手中持有的股票全部抛售。 现在,一系列严峻的考验已部分结束。该公司在井喷事故发生后所采取的积极行动基本被外界肯定,借此事件所带来的经验和改革机会则对于公司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特别是,随着马富才继续留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由他主导的人事调整将会给中石油带来一次危机中的重生。 “12·23”事故赔偿处理 2003年12月23晚9点15分左右发生在重庆开县罗家的中石油川东北气矿16号井的特大井喷事故是此次中石油面临一系列问题的开端。这是中国石油行业类似事故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共243条生命撒手人寰。在悲剧发生后,外界对中石油甚至马富才本人的不满扑面而来,这对于此前没有多少危机公关经验的中石油公司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据熟悉此事的中国另一家石油公司的高层人士透露,无论是中石油、中石化或者中海油,虽然都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井喷事故,但并不能和此次“12·23”事故相比。这样重大的事情对于中石油这样的特大型国企来说,需要考虑多方因素,上报的程序也非常复杂,这就导致了外界对马富才25日晚才到现场的不满情绪。 至今,中石油在事故发生后所采取的行动以及后来的赔偿工作基本被外界肯定,据悉政府高层对中石油核心团队能力予以肯定。从反应速度上看,由副总苏树林带领的工作组于24日赶赴现场,25日马富才连夜赶赴现场,当晚11时24分马到井场监督制定紧急抢险方案,27日上午11时,成功压井封堵。 另一个值得肯定的方面是经济赔偿以及援助。事故发生后,中石油员工自发捐款1165万元,2004年1月9日下午这笔捐款送到了开县灾区。在赔偿标准的确定上,中石油将最初决定的赔偿标准由《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改为执行的《最高法关于审理触电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后者的赔偿金相当于前者的近两倍。 目前赔偿工作基本结束。截至1月6日,中石油公司对事故遇难者共支付了赔偿金100多份;签订赔偿协议186份,支付赔偿115份,累计支付赔偿金1650万元,平均每人的赔偿金为10多万元。据开县县长蒋又一介绍,目前,中石油投入800万元援助的灾区公路已开工建设。此外,中石油援助建设的学校、医院、供水、敬老院等设施及一些工业建设项目将陆续开展。随后,中石油开始就安全生产方面进行全面检查,从1月7日开始,中石油高层分10个组分别奔赴全国各地中石油下属企业进行检查。 总结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中石油公司在安全管理上的重大失误被认为是事故主要原因,而缺乏相应的石油生产监管体制才是根本所在。在没有一个严格的监督体制下,富有的石油公司显然没有太多的动力去改善其设备的安全问题。 人事大调整,马富才可能留任 马富才是否应该为中石油事故承担责任?是否被调离?消息越传越盛。但从记者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其留任的可能性很大。有知情人士向记者分析,从原中石化总经理李毅中出任国资委副主任到原中海油公司总经理卫留成出任海南省省长等情况看,政府对中国三大石油公司领导人的表现是肯定的,此次事件固然对马富才会有影响,但并不一定会使之离职。相反的结果是,马富才极有可能借机在公司内部进行大规模的人事调整。 最近半个月,中石油发言人一直就马富才是否可能离职的消息拒绝评论,但1月15日,中石油新闻发言人曹政言对外表示:“如果就此事让我说话,我无可奉告。此事纯属无稽之谈。” 而本报了解到,中石油内部的人事调整已大规模展开。1月15日,《中国石油报》在一版报道了详细的部分岗位的调整情况:原中石油物资装备总公司总经理刘兴和替代安郁培出任集团公司市场管理部主任,原物资装备总公司党委书记吴大鹏出任集团公司监察部监察专员,原集团公司办公厅副主任毕跃明顶替邢祖侗出任中石油技术开发公司党委书记;由王志刚出任集团公司办公厅副主任,丁士炉出任集团公司资本运营部副主任。 同时,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对部分下属企业高层也进行了调整。王涛出任物资装备总公司总经理;史习盐出任物资装备总公司党委书记;马广悦出任物资装备总公司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张冠军为物资装备总公司副总经理。同时聘任张晗亮为中石油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刘东徐为中石油审计服务中心总审计师。 上述调整只是1月6日马富才在中石油召开2004年工作会议后宣布的高层人事任免的延续。本报记者获悉,此次调整免去了吴耀文中石油副总经理职务,任命周吉平、段文德、王宜林等三人出任中石油副总经理,和此三人一起履新的还有廖永远、徐文荣、汪东进等三位总经理助理。而吴耀文离职的解释是到了退休年龄,属于正常离职安排,与井喷事故无关。 据中石油一位内部员工介绍,段文德此前曾任中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王宜林赴京之前的职务是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周吉平此前则担任中石油集团的总经理助理,三人的年龄均在50岁左右。此次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和井喷事故并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发生的时间颇为巧合,或许有借机调整的考虑。该人士还表示,三人担任副总的目的比较明确:周吉平和其助理徐文荣将来主要负责海外市场的拓展,而王宜林则主要加强西部油田的开发,段文德将负责石化产品的市场。 如此大规模的人事调整,投资界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一位证券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很难判断中石油人事调整对公司未来的影响,但个人估计其利好的方面居多,新高层可能会给公司发展带来动力。 BP出售中石油股权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中石油0857.HK尚未结束井喷事故处理、人事调整刚刚展开的时候,本应是“亲密的伙伴”的战略投资者——世界第三大石油公司英国BP石油却在1月12日称,已将所持的2%中石油股票全部转让。 据本报记者了解,BP是在1月12日以每股3.7港元的价格全部出售了所持的中国石油股份,共计35.16亿股,出售价较此前一天4.025港元的收盘价有8%的折让,总成交金额约为125.3亿-129.5亿港元,折合16.1亿-16.6亿美元,成为历年来针对中国企业最大的一起股票抛售行为。BP在2000年中石油上市时以每股1.28港元的价格购买其H股,本次转让获利85亿港元。 高盛是此次BP向机构投资者出售股票的惟一全球协调人。市场人士表示,此次出售获得了超过5倍的认购,其中60%的认购为亚洲资金,其余40%由欧美资本各占一半。但高盛并没有对外公布具体的买家,其他几家股东包括巴菲特的B.H基金公司、邓普敦基金等持股情况并没有变化,而包括长实、周大福、新鸿基地产等股东也并没有表示减持的意图。 对于此次BP采取出售行动的原因,公开的说法是因为BP正在全球出售其非核心资产来支持在俄罗斯的投资,BP中国总裁加里·德克GaryDirks表示:“公司在中石油的股票投资是非常成功的,而我们相信现在是出售这些股份的适当时机。中石油的股价最近一年内上涨了153%,BP认为是时候变现了。”另一种说法是BP可能用出售中石油股票换来的现金回购自身公司的股份,结果当日中石油股价下跌了5.3%,而BP的股价在早盘交易中上涨了2.4%。 但从中石油公司内部却传出了另一种说法。本报记者在12日晚采访一位中国石油业人士时获悉,BP意图抛售中石油股票的想法由来已久,这一点中石油早就知道,两者因为在2002年西气东输的合作上曾关系紧张,据说当时BP曾一度决定中途退出西气东输的管道项目,并且和中石油管理人员有过争执。尽管BP宣称,它将保持与中石油和中国的良好关系,并承诺未来5年内在华投资30亿美元,但两者的合作显然将因此受到影响。 中石油一位人士并没有否认“两者不和”的问题,但该人士表示,BP抛售对中石油股价的影响非常小,毕竟BP只是向其他机构配售股票,而且获得了超过5倍的资金认购,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在目前中石油发生了较多意外的情况下,国际投资者还是非常看好其未来发展前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