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经济升温让消费跟上投资 热钱涌向哪些行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31日 14:35 广州日报大洋网

  经济升温———在2003年将过去之时,经济形势给我们的这一深刻感觉却无法抹去。

  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扬。农产品的价格也在10月份出现恢复性反弹。黄金价格出现了多年来难得的牛市。这一切都使我们逐渐走出通缩的阴影。

  资本急速流入,投资领域统计表明,今年我国的投资是1978年以来增长率最高的一年
。现在我国的绝大多数产品的生产能力都过剩,这要求投资要根据需求来确定。今年钢铁业协会就对钢铁的投资热发出警示。

  原材料的价格上扬,也要向下游产品传导,如果传导至消费市场,对大多数产品来说意味着市场份额减少,能否保持原有消费量成为极大疑问,否则投资的增加会形成更多的产能过剩。但今年的消费市场并没有出现像投资领域的惊喜。摩根斯坦利中国区总裁谢国忠就认为,原材料价格一年内将会降下来。

  进入2003年,原材料价格上升将逐渐传导至消费市场,鼓励消费显得特别迫切,希望2004年消费市场有一个更兴旺的景象。(黄达兼)

  钢铁:基本面大幅改善

  今年钢铁业基本面大幅度改善。随着全球钢材市场缓慢复苏,国内钢材价格开始上涨,加之中国经济已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钢材供应缺口加大,导致钢材价格加速上涨。截至目前,钢材综合指数同比已上涨10个百分点。预计2003年国内钢材消费增长22%左右,供应增长20%左右。而全球钢铁行业正在复苏,产能利用率上升,价格水平提高,对国内钢铁市场是有力支持。因此,预测钢铁价格在今明两年仍将维持强势。

  在此情况下,一股投资钢铁的热潮骤然形成。许多民营资本和外资纷纷上马钢铁项目,成为此轮中国钢铁业产能扩张新的投资力量。如河北津西热轧H型钢项目,上海复星公司与江苏南钢集团合资经营项目等。

  外资方面包括台湾烨联的广州冷轧不锈钢厂项目以及福建100万吨钢厂项目,欧洲A rcelor、日本新日铁与宝钢的合资项目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民营钢铁企业已有和在建的炼钢生产能力共超过2500万吨,而全部在建的项目大约有1.2亿吨。

  相对于钢铁产能的大幅度扩充,市场饱和的风险不容忽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世俊说,钢铁行业面临产能增长和市场需求增长节奏失衡的风险,在市场强劲需求的诱导下,由于信息不对称,某些钢铁企业“只知道市场需求在增长,不知道别人在行动”,在一段时间内对钢铁集中投资建设;还有的地方并不具备资源条件,因此,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投产之日可能就是阶段性供给过剩之时。(黄涛)

  汽车:“外行”纷纷切入

  2003年,汽车行业巨头纷纷在华增资。7月15日,一汽大众以“高尔夫”为一汽五十华诞而庆祝之时,德国大众董事长毕睿德宣布,大众将在未来5年里,在中国投资60亿欧元,其中,有60%将用于新车型开发。

  接着,上海通用利用股东上汽和通用所留利润投资20亿元人民币以上对原上海金桥工厂进行扩建,使上海基地的产量达到20万辆以上。

  10月中旬,福特汽车当家人小福特访问中国,代表福特公司与长安集团签约,将在未来几年共同追加投资10亿至15亿美元。投资主要用于长安福特产能的扩张和福特在华第二个轿车生产厂以及发动机厂的建立。

  本田与东风合作,建立东风本田汽车,生产C RV车型,并讨论后续生产小轿车。7月2日,日本有关媒体披露,丰田汽车与广汽集团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准备于2005年在广州生产其主力车型佳美轿车。

  此外,外行也纷纷斥资切入汽车业。美的斥资37亿元人民币做汽车业。接着,顾雏军宣布格林柯尔出资4.17亿元人民币收购亚星客车67.67%的股份。10月,奥克斯集团出资5000万元,购入沈阳双马汽车95%的股权。另有消息称,波导将和浙江省政府合作,投入30亿元进入汽车业。目前车型已确定,先期将生产M PV和三厢轿车。(李国勇)

  医药:朝阳行业备受宠爱

  医药行业作为朝阳行业,其丰厚的利润和持久的生命力,一直为其他行业所觊觎。2003年,大批资金流入医药行业,仅S ARS疫苗研制一项就吸纳了大量资金。

  外行介入医药界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先是华润出资3.5亿收购东阿阿胶,最近又传出华润收购云药集团的消息。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也与北京同仁堂合作,开始出师中医药行业。四通电子也于近日花11.72亿港元收购了史玉柱手中的两张王牌———脑白金和黄金搭档营销网络75%的股权。家电企业澳科玛也坐不住了,抛资1个多亿进军制药业。

  与此同时,本已在医药市场上长袖善舞的企业更是借助自己手中的资金优势将外行拉入医药业的怀抱,哈药控股S T天鹅,将旗下的三精制药注入天鹅股份,天鹅股份开始朝着制药行业奋飞。万基集团也把自己手中的超级武器“女人缘”注入了S T烟发,并将S T烟发拉到制药业的主航道。S T永生这个与医药毫无瓜葛的企业,也开始向医药转行。

  明年随着G MP、GSP认证大限之期的临近,医药业大洗牌的日子将真正到来,但医药这个改革起步比较晚的朝阳行业,依然将是2004年投资的热点。(黄佩、周思详)

  电力:硬缺电带动投资热

  在走过电力富余的1998年以后,中国的电力供需开始出现新的不平衡,直接表现就是“硬缺电”,这种硬缺电在2003年达到极致,全国先后19个省市拉闸限电,缺电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国家新一轮的电力投资热。

  2003年最引人瞩目的电力项目仍属三峡工程,三峡工程目前已进入局部运行阶段。据估计广东可能在明年2月份就能用上三峡电。另外一些大的电力投资项目包括华能国际投资的华能金陵燃机电工程项目,浙江华能玉环电厂和华能汕头电厂二期工程项目等,其中浙江华能玉环电厂动态总投资约为83.31亿元,而几个电厂项目总投资额达168亿元,目前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

  截至今年11月,广东省电力工程已完成投资120亿元。其中,惠州至汕头、曲江至广州北郊500KV输变电二回路、贵广交流等4个电网子项目投产,西电东送能力达到了500万千瓦。此外,江苏也加快了电力建设,在12月23日,江苏无锡供电公司四季度以来已有18个2004年的电力建设项目提前开工,预计明年电力工程建设投资高达55.5亿元。(徐海星)

  文化产业

  ◆AOL时代华纳投资1396.5万元人民币,购入上海永乐影院49%的股权

  ◆保利文化投资6120万元向“华亿”伸出并购之手

  银行业

  ◆招行、民生、浦发行发行可转债

  ◆IFC正式入股民生,花旗表态继续增持浦发

  ◆IFC、恒生银行和新加坡政府入股兴业银行

  网络游戏

  ◆2003年进入企业至少有80家

  ◆行业投入资金在20亿元左右

  ◆根据预测,2006年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将由今年的19.7亿元上升到83.4亿元

  房地产:投资趋向稳步增长

  6月13日,央行出台调整房贷通知,对高档房和个人商业用房贷款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有关人士宣称,房地产业进入寒冬。而下半年,房地产行业的投资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摩根士丹利亚太经济的研究者认为,房地产、汽车、电力等行业多数在今年取得了30%的增长,但预计房地产市场投资的快速增长会降温。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突破8000亿元,达到8285亿元,同比增长32.5%。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5647亿元,同比增长27.5%;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同比增长速度均超过40%。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在中国经济全面向好的大背景下,2004年的地产业将会获得长足发展。

  有投资者从数据趋势分析来看,2004年房地产投资的增长率将会离开30%的水平,向20%以下回归。最有可能出现的实质性调整应该在2006年。一方面,近3个月以来房地产信托基金数量增幅达500%,房地产上市公司普遍提出或是正在进行大规模融资;另一方面,9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已经达到21327亿元,其中个人房地产贷款余额也超过12000亿元,央行存款准备金上调、社会资金收紧;由此可见,房地产企业资金控制水平和运行节奏将决定谁在2006年后还能留在市场上。

  广州房价上行空间较大

  房地产研究者表示,明年如果整体经济持续向好,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稳定和回升是有利的。但是,如果采取严格的金融紧缩政策,可能会适得其反。目前,从表面上看,上海和北京的房地产市场最具投资吸引力,许多国际游资都涌向上海和北京;但实际上短期投资的高回报也隐藏着高风险,而一般的投资者是不具备抵御和担当这种风险性极大的投资能力的;反而,广州房地产的价格目前可以说正处于一个历史上相对的低位,而上海、北京基本上是处于一个历史上相对的高位;换言之,就是广州房价上行的空间比较大。(李妍)

  银行业:外资进入先声夺人

  论及对资金的饥渴程度,银行业今年显得尤为突出。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急速扩大,今年以来信贷规模的增势更是惊人。一方面,银监会即将出台《资本充足率暂行管理办法》,对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实行更加严格的监管,但另一方面,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速度却远不能与资产规模扩张的速度匹配,长期以来,银行资本来源除了依靠增资扩股、利润分配和准备计提外,上市似乎是仅有的道路,但上市后银行却不得不面临增募资金道路愈发难行的困境。

  商业银行争相上市

  现实是残酷的,招商银行发行100亿元可转债计划遭到基金公司集体“围攻”,接下来是民生银行的40亿元可转债出现转股“转不动”的尴尬局面,上海浦发银行宣布发行60亿元可转债也如履薄冰。下一步,四大国有银行重组改制上市又迫在眉睫,银行补充资本金的瓶颈如不能尽快打破,整个银行业的健康发展都将面临威胁。

  同时,各方资金要求进入银行业的呼声也一路攀高。外资进入先声夺人但深度不够。先是I FC正式入股民生,然后是花旗表态继续增持浦发、加拿大丰业也表示明年入股西安商业银行,但单一外资在中资银行持股比例仍在15%以下。

  中资企业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兴致也同样高涨,在民营银行方案中,可以看到志高空调、海印集团、中科智担保等熟悉的身影,而更多的是新兴民营企业的名字。

  12月8日《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出台,对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的单个股东比例、多个股东比例大幅放宽;12月9日允许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话音刚落,16日IFC、恒生银行和新加坡政府便宣布入股兴业银行,将占增发后该行股权的24.98%,国有银行也“透出”发行金融债补充资本金的风声。这一切使得明年各方携资金大步进入银行已勿容置疑。(孔华)

  网络游戏:投资主体多元化

  2003年网络游戏凭什么吸引了资本青睐?清晰合理的商业模式,带动电信、P C、出版、文化产业的完整产业链……都使得网络游戏成功地吸收其他产业的资金注入。

  据I DC数字显示,2006年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将由2003年的19.7亿元上升到83.4亿元。统计显示2003年进入这一市场的企业至少有80家,而投入的资金也在20亿元左右。投资动辄就是上千万元,最少也达百万元。

  对网络游戏的投资,最大特征就是投资主体多元化。不仅有电信、科技、广电等相关行业,还有房地产企业、汽车企业、化工企业或是看好网络游戏的市场前景、或是想借机进行资本运作,而在这一领域纷纷投资。

  大量涌入的资金对网络游戏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在中国运营最成功的盛大网络C EO陈天桥看来,许多人仅仅以为简单“复制”盛大即可获得投资的成功。投资分析家认为,这其中难免也存在盲目投资、急功近利或借概念炒作的现象。由于不排除一些公司想借网络游戏概念进行金融运作的可能,众多投入网络游戏产业的资本在2004年很可能面临“如何退出”的难题。(叶成云)

  教育培训:新资金不断涌入

  当前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可以被称为是“朝阳产业”。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竞争加剧,迫使人们接受再教育,从而形成庞大的教育培训市场。

  居民储蓄40%将用于教育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居民储蓄中有30%至40%将用于教育支出。目前我国居民储蓄超过8万亿元,潜在的教育支出每年约为2500亿元。而在2003年,中国的教育产业实际上已有近300亿元的营业收入。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趋势是用于义务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比例在下降,教育培训的比例在上升。以英语培训市场为例,2002年,北京参加人数20万人以上,支出金额约8亿元。2001年,中国企业教育培训市场约10亿美元,需求最大的领域分别为:销售,项目管理,市场,管理,沟通,团队建设等。上海2002年约有200万人接受各种培训,北京的潜力不在上海之下。

  目前,中国高层经理培训的市场2.5亿美元,到2006年将为40亿美元。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2002年教育市场规模接近230亿元,比2001年增长24%,2003年将达到285亿元。在未来两年中国教育行业将保持持续增长,其中2004年增长速度将达到顶峰,高达25.2%。

  在远程高教领域,目前开展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院校已达67所。国家已投入资金3.6亿元,社会资金达10.7亿元,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学生已接近100万。

  中国国际教育产业投资集团首席执行官郗慧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新的资金正不断地涌入中国的教育市场,他们在运营模式上也有别于传统教育,着眼于对传统教育资源的整合,引进资金,并最终将整个公司上市。”他还特别提到,美国由一个近70岁老人创办的网上教育公司——凤凰城5年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现市值已达110亿美元,相当于五年前的20倍。(陈海玲)

  文化产业:资本角逐新焦点

  2003年文化产业有着极大的发展,今后中国文化产业将成为各路资本聚焦点,影视、图书出版、音像、网吧,游戏、媒体、广告甚至主题公园等各大领域均会有资本潜伏。

  政策放开引发资本大战

  在影视产业,国家广电总局12月17日公布了废止127件广播影视法规性文件的《通知》。从2003年开始,有很多资本进入了院线建设领域,A OL时代华纳就投资1396.5万元,购入上海永乐影院49%股权,而各地影视集团旗下的院线公司都已开展了大规模跨省扩张。

  此外,随着外商投资影院新政策的实施以及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规定的出台,电影产业从上游涵盖至下游将成为资本角逐的新焦点。

  “中国文化产业最大并购案”便发生在这一背景下,保利文化在持股“旅游卫视”49%后又向“华亿”伸出并购之手,投资6120万元,而在2006年年末之前,保利在文化产业和其它业务领域这个板块上的投资额将达15亿元。而浙江横店、中信文化以及美国八大电影公司、三大院线等跨国资本又都不会错失任何投资机会。

  图书出版业的开放将引来各方关注。其实在国家出台了新的有关图书出版发行的相关规定后,德国贝塔斯曼已在12月3日成功收购民营企业北京21世纪锦绣图书连锁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的图书连锁企业。此外,白马、T OM等资本正注视着图书出版发行到分销的各个环节。这也是2003年资本流动的方向之一,并且随着政策的放开,流量会越来越大。

  作为文化产业中仅次于媒体和出版业的音像产业,从2002年开始,各路资本已提前角逐,随着《中外合作音像制品分销企业管理办法》的实施,环球、索尼、百代、华纳、B MG等全球五大唱片公司先后瞄准内地合作对象,这一市场的资本大戏将更趋激烈。(戴动坤、卢德夫)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热钱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都市生活掌中搜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身体与身体对话
爱要这样做出来
非常笑话
酷辣笑话过足瘾头
让生活特别有滋味
图片
铃声
·[阿 杜] 坚持到底
·[和 弦] 我愿意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年贺岁招商有礼!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低成本实现网上创业!
先试后买邮箱送大礼!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西安教育资讯!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