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优惠政策渐次到位 沿海人仍痛感投资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27日 10:40 《财经时报》 | ||
发改委、财政部、国税总局等优惠政策渐次到位,沿海地区投资者感叹东北地区软硬件环境亟待升级 本报记者王长勇 本周三(12月24日)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长金人庆说,2004年中国将调 对此,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税总局已制定了具体的财税政策,包括中央财政一般转移支付、国债项目贴息、豁免企业部分历史欠税、解决企业债务负担、剥离企业办社会及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但是,面对即将出台的众多政策措施,东北地区各级政府、老国有企业似乎仍然准备不足。 “一个城市怎样才最具有吸引力呢?应该是城市环境。没有梧桐树怎么能引来金凤凰?”上周在哈尔滨举办的一次“新东北战略高层论坛”上,上海爱建房地产投资置业集团总裁王昌达告诉记者,到哈尔滨已经一年多了,感觉现在最缺的是投资的软硬件环境。 上海爱建集团2002年6月30日正式与哈尔滨市政府签订投资协议,迄今已投入32亿元。“我们很幸运!在中央正式做出振兴东北的决策前先行了一步。但不是所有投资者都能够享受到这样的待遇。”王说。 谈到当地政府对投资者的态度,王昌达说:“事实上,现在外来的中小投资者很少。” “因为我们是东三省最大的投资项目,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地方政府担心,如果失败了,谁还敢来投资?”但中小投资者会遇到不少障碍,可能爱建集团去一次能办成的事,小企业去20次也不一定能解决。“尽管这种问题哪里都有,但开放程度较高的地方会少些”。 另外,“我们希望让这里的政府领导班子能稳定一些。这里的干部换得太频繁了,像走马灯一样。这对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吸引投资非常不利”。 苏宁集团副总裁孙为民认为,老工业基地要投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合资、转让、资产重组等,首先要有一个能留住人才的好环境,没有这个环境,人呆不住,投资再多也没用。 投资竟吃“闭门羹” 作为中国商业巨头之一的南京苏宁电器集团,进入东北投资可谓一路不顺。苏宁电器集团是1990年创建的民营企业,在全国拥有三万多名员工,年销售额达到120亿元,集团于2003年10月开始对东北地区进行投资。 “刚来东北投资,我们就在当地媒体面前吃了闭门羹。为了开店,我们投入资金做广告,但被拒绝,说我们与当地的某家企业有竞争,而当地企业有一些‘背景’。我们把广告款打过去,一直不给做,说是有压力。我们最后只好动用上面的关系,总算把广告的钱花了出去。”苏宁集团副总裁孙为民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一脸的无奈。 他说,尽管竞争十分正常,但这种情况苏宁集团在全国其他地方从未遇到过。 上海爱建集团的投资,也遇到因政府之间扯皮而推迟的情况。王昌达介绍,爱建集团在松花江畔有个几千亩土地的开发项目,和地方政府达成协议。“没想到,我们必须修建松花江江堤,需要中央批准。就因为这个批文迟迟未到,项目开发只好延后。”王说。 王昌达表示,企业承担了公益性项目的建设,地方政府可以用土地置换做些补偿,达到企业与政府双赢。他说,这在深圳、上海的建设中,早就是惯常的做法了,“而这里还要报中央批,实在难以理解”。 吸引投资需要民众心态的开放及各级干部的思想解放。王昌达说,开发振兴东三省,政府的诚信程度非常重要,而没有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础,那谁还敢来投资? 东北效益重视商业 “从做企业的角度说,国家对东北地区投入610亿元的国债资金,这种做法不一定明智。”孙为民认为,发展一个区域的经济,主体必须是企业。由于企业投资的有限性,会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发展的需求来做出相应的投资选择。但反过来,如果一种资本可以无限索取,而且个人没有连带责任,那么这种项目或是投资最终会导致无效率的结果。 对于国债贴息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王昌达认为,对老国有企业进行改造,要有整体的规划和长远的打算。比如,企业原来在市区,现在考虑整体搬迁到郊区,如在搬迁之前就进行技改投入,那会加大今后的搬迁成本。 把老厂搬到郊区,可以继续发挥工业企业的优势,增强所迁地区的经济优势。而老厂原址的那片空地,必须先期整体规划,才能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效益,创造出新的地产价值和经济活力。 孙为民认为,新东北的发展必须有“重商主义”思维。这应当变成东北各行各业乃至政府的共同理念。 “先是引狼入室,然后与狼共舞,这是沿海地区开放早期的信念。现在东北要发展,恐怕也要过这道关。”孙为民说,每一次变革都会达成一个新的平衡,但不能低水平循环往复。目前引入商业理念就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打破平衡。 王昌达同意孙为民的看法。他建议:振兴东北不要只说老工业基地。如果与广东的批发商和义乌的小商品批发商结成战略伙伴,在东北的开发区建立小商品生产基地,通过他们在浙江的贸易渠道及物流平台直接出口,效益可能比工业更好。 对于将要推出的税收优惠政策,王昌达认为,如果能制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于吸引外来投资作用非常大;外来投资多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也相应会增加。“当时的深圳、海南、浦东开发都能实行优惠政策,那么对于起点较低的东北三省,为何不实行这样的政策?”王说。 税收优惠意义有限东北国企急需休养生息 企业长期亏损或微利,现在即便有所得税优惠政策也意义不大;对国企技术改造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情况类似 本报记者王长勇 休养生息三五年 “东北地区的老国有企业大多数连年亏损,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他们没有多少意义。” 哈药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孙树林告诉《财经时报》,许多对国有企业的优惠政策如同给了张“空头支票”。比如,把银行的表外利息免除,谁来落实?大部分银行在进行股份制改造,政府说了不作数。 黑龙江煤矿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财务资产部长王建德也表示,近10年企业经营基本亏损或微利,原先企业都交不起税,现在即便有所得税优惠政策,也没什么用处。同样,对国企技术改造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因企业根本没在这方面投入,也不会有什么效果。“重要的是国家能给企业3~5年休养生息的时间,在此期间进行改制”。 对于国家可能在东北地区首先试点的增值税转型,王建德说,对处于设备更新、技术改造阶段的企业,增值税转型后会带来好处。但目前企业税收负担比较重,1994年增值税实行前,煤机集团的流转税平均负担为5%,实行增值税后增长到了10%。 日前中央“11号文件”明确宣布,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给予减债卸负、财政税收支持、项目投融资以及就业、社保等;中央的目的是首先减轻企业现有负担,再让他们轻装上阵。 王建德介绍,煤机集团目前也存在欠缴税金、债务过重、企业办社会及社保负担过重等一系列问题,集团目前正在引入合作伙伴及重组,但历史负担造成了重组的困难。 对冲欠账 王建德以集团下属一煤矿专用设备厂为例:该厂主要生产采煤设备,资产总额5亿元,到2002年年末欠缴税金总计6680万元,总负债3.9亿元,其中欠银行贷款本金9500万元,欠利息2500万元,欠下游供货商的材料款8300万元等。这些负债从1990年开始余额基本没什么变化,对到期贷款基本是采取“借新还旧”的办法解决,每年利息负担就达七八百万元。 设备厂近年的年产值为8000万到1亿元,增值税对经营的影响也较大。现在企业的负担主要包括税金、利息、企业办社会、离退休人员——他们的劳保费每年就达600万元。因企业办社会账面负债200万元,另外,隐性负债约有300万元。 另外一个困难是来自应收账款。2001年设备厂销售收入8500万元,而应收账款累计达2亿元。“现在能把今年的账收回来就不错了,陈账根本就收不上来,煤矿企业的负担更重,历史欠账根本就不还”。 近几年的现金回款只占销售额的30%左右,生产经营只好采取“抹账”的办法维持,就是煤矿企业欠设备厂的货款、设备厂欠钢厂的货款、钢厂欠煤矿企业的货款,在结算时,几家企业拿着账单坐在一起,没有现金交易,只是将彼此之间的欠账对冲掉。 王建德说,今年设备厂获得国债贴息资金8000万元,但还未到位,因为国债贴息项目要求企业获得银行的贷款承诺。而企业长期欠银行的贷款,信用等级较低,获得新的银行贷款几乎没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