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部长:促进农民增收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26日 08:41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本报记者 夏珺 风雨之后,方见彩虹。2003年,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而言,在经受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之后,仍然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喜人成绩。回顾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农业部部长杜青林侃侃而谈,说起明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景,更是充满了信心。 四大亮点拉动农民增收 记者: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取得来之不易的可喜成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杜青林: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是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今年,除粮食、油料减产和糖料主动调减外,棉花产量基本持平,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普遍增产。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稳步发展,预计肉类和水产品产量均增长4%左右,禽蛋产量增长3%,奶类产量增幅达25%。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增加值比去年增长13%,出口交货值增长20%,新吸纳农村劳动力200万人。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总动力预计增长5.2%。农垦经济发展实现了速度效益双增长,预计农垦系统GDP增长10%,利润增长31%。 二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种植业结构继续优化,主要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步伐加快,农产品优质化水平提高。优质专用小麦占小麦总面积的38%,比去年提高7个百分点;优质水稻、优质专用玉米和“双低”油菜籽分别占55.6%、28%和70%,均提高4个百分点。养殖业结构继续改善,畜牧业生产中生猪比重下降,牛羊比重上升;渔业生产中名特优水产养殖、深水网箱和工厂化养殖发展迅速,其中深水网箱养殖比去年增长52%。乡镇企业的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精深加工、贮藏保鲜、订单农业发展加快,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预计全年各类订单农业面积达3.69亿亩,增长12.8%。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全面实施,京、津、沪和深圳四城市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率比2001年下降21.4个百分点,瘦肉精检出率下降31个百分点。37个大中城市农药残留超标率今年之内下降3.5个百分点,16个大中城市的瘦肉精检出率下降6个百分点。农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双增长,今年前11个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354.9亿美元,同比增长30.3%。我们还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总成交额突破170亿元。 四是农民收入保持了恢复性增长。今年农民收入增长有起有伏,呈现前期高、中期低、后期高的走势。一季度开局良好,现金收入增幅高达7.5%,二季度受非典疫情影响,农民收入出现负增长,三季度农民现金收入增长6.5%,扭转了农民收入增速一度回落的局面。我们克服了非典疫情对农民收入的严重影响,农民外出务工人数达到9820万,比去年增加390万;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增长4%以上,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势头。 记者:今年农业在遭受非典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仍然达到4%以上,这一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 杜青林: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三场硬仗确保增收,四大亮点拉动增收。今年我们集中力量打了农村抗击非典、确保农民增收和恢复秋冬种粮食生产三大战役,使农民收入保持了恢复性增长势头。具体来讲,主要是四个亮点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是科技拉动效应。科技增收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贡献。首先是良种的作用。农作物推广良种,一般可以增效15%—20%。推广畜禽良种的增效幅度会更大。万枚良种奶牛胚胎移植的实施,使一头良种奶牛比一般奶牛增收50%以上。其次是节本增效。今年大力推行的稻田免耕抛秧等技术,使农民降低15%左右的种粮成本。此外,农机的效果也很明显。今年小麦机收面积达到2.39亿亩,机收比例达到72.4%,不但抢抓了农时,而且对农民增收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平均每亩可减少粮食损失20.3元,节省人工费用23元。 二是畜牧业拉动效应。今年全国畜牧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生产、效益同步增长。现在,一些省区畜牧业的产值占大农业的产值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有的地方已经接近一半,有些市县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已经占到了总收入的一半,有的地方今年农民收入增量的一半来自畜牧业。这些都说明畜牧业正在成为有效带动农民增收的一个大产业,撑起了农民增收的半壁江山。 三是劳动力转移的拉动效应。尽管非典使今年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受到了重创,但由于应对措施有力,很快得以恢复,第三季度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同比增长了20.1%。外出就业农民在去年9430万人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390万人,达到9820万人。这对农民全年增加工资性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改革的拉动效应。效果最明显的是农村税费改革。实施税费改革使农民的负担普遍下降30%左右。农民在改革中减轻了负担,得到了实惠。 统筹协调促进农民增收 记者:你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明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请问为完成这个中心任务,明年将采取哪些主要的举措? 杜青林:明年要按照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重点强化四项措施。 一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积极培育种养业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打牢农民增收的基础。二要努力拓展农业外部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发展,活跃农村非农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农民就业渠道。三要强化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服务,大力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农业部将主动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及时兑现农民工工资,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开展建立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制度试点。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实施国务院《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根据市场、企业的需求以及农民的意愿,扩大定点、定单、定向培训试点。围绕用工量大的餐饮、酒店、建筑、制造、家政服务等行业,完成250万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四要用好用足中央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各项政策,积极参与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和对农民直接补贴等政策,改善农民增收的环境。进一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的使用,要重点向‘三农’倾斜”的政策,积极争取和促进各级财政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不断提高农民增收的基础保障能力。 绝不放松粮食生产重点建设“七大体系” 记者: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请你介绍一下明年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思路和工作重点。 杜青林:明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的中心任务,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村改革、农业科技进步等重点工作,强化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发展、农业“七大体系”和农业系统自身建设等项措施,确保粮食总产量达到4550亿公斤,转移农村劳动力1亿人以上,全年农民收入增长5%左右。明年重点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七大体系”建设两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千方百计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关键是保护和提高基本农田的粮食产出能力、农业基础设施的抗灾减灾能力和粮食发展的科技进步能力,实现“三个转变”。一要由“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地”与“藏粮于库”有机结合转变。二要由一般号召抓粮食生产向突出重点抓粮食主产区和优势产区转变。三要由单一地组织粮食生产向全面提高粮食产业竞争力转变。重点组织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在粮食主产区和优势区,重点建设以小麦、玉米、水稻和大豆为主的九大优质粮食产业带和一批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以全面提升粮食主产区和优势区的综合生产能力。 大力加强农业“七大体系”建设。我们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种业、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动植物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等“七大体系”建设规划。明年是推进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的第一年,通过与各级农业部门的上下联动,密切配合,按照“体系服务农业,工程支撑体系,项目保障工程”的基本要求,整合现有投资,创新投入机制,推进工程和项目建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构建一个稳固的支撑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