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10大财经新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01日 07:43 北京晨报 | ||
1一夜成名的手机商人——马志平 马志平是“一夜成名”的最佳版本。2002年11月18日,当天的央视招标大爆冷门,名不见经传的熊猫手机以总标的额1.08亿元跃身“标王”。这个神秘的“冷门制造者”便是熊猫移 动掌门人马志平,原江苏最大手机经销商天创公司的老总。 在人们对这种“拼命三郎式”的广告投入举动尚存疑虑之时,熊猫手机今年跻身国产手机前五强。从最早的模拟手机到与爱立信合作,再到全新的熊猫手机品牌,在马志平的手下,熊猫手机迅速脱胎换骨。 冷门还在继续。今年春天,熊猫聘请梁朝伟做手机代言人,花了多少钱至今仍是个谜。而今年的央视招标,熊猫又抛出大手笔,以1.568亿元拿下了央视A特段的六个单元。但马志平善于“造冷”的头脑中,这一切仅仅是开始。 “我要做,就要占领制高点,做最好的。”马志平精明的眼神闪动,“造冷”神经一直处于兴奋状态。 如今,熊猫手机的口号已不仅是半年前的“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产销500万台,成为国产手机前三名”,而且放言“5到10年内将熊猫手机打造成世界名牌”。 晨报记者焦立坤 2从电池大王到汽车大王——王传福 王传福今年在财经界可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先是以资产3.28亿美元登上美国《福布斯》杂志的“中国大陆百富榜”,位列第13位,随后又在11月份荣获美国《商业周刊》授予的“亚洲之星”称号。 “电池大王”王传福之所以在今年成为焦点,主要原因是这位37岁的富豪今年来了个“华丽转身”,投入20多亿元巨资,打造他的比亚迪汽车王国。 王传福原是中国有色金属研究院的年轻工程师,1995年到深圳创办比亚迪,短短8年,比亚迪已发展成为仅次于日本三洋的全球第二大手机电池制造商。 2002年7月,比亚迪股票在香港成功上市,到2003年10月份,比亚迪的股票市值达110亿港元。 2003年1月,王传福斥资2.7亿元收购西安秦川汽车公司,4月,秦川正式更名为比亚迪汽车公司,总投资达20亿元人民币,预计年产汽车20万辆。 目前比亚迪推出的福莱尔“福星”轿车已于10月份在全国上市,明年初还将推出电动汽车。王传福表示,将用五至六年的时间把比亚迪打造成一个国内外知名的汽车品牌。 晨报记者杨钧 3互联网上“反黄”斗士——王吉鹏 2003年6月18日,一篇名为《网站CEO的下一个称呼——老鸨》的文章在互联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文章揭露了商业网站正涉嫌从事色情内容经营的事实,并且将矛头直指国内几大门户网站。 这篇文章的作者叫王吉鹏,30岁,辽宁省锦州渤海大学教师,也是当地教委派驻北京的代表,从今年6月开始发表大量有影响的批评网络色情的文章,被称为“中国民间网络反黄英雄”。 王吉鹏出于教师的本能,要为更多的孩子和一些所谓的“大人”创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面对陌生人的谩骂和恐吓,他照样发出挑战,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战斗中,结局很难预料。但在网络上,小人物的声音同样可以有大的影响,在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支持下,他越发坚定了“反黄”的决心。 “宁愿被人打死,也不能被一个电话吓死。”这是他的做人原则。6月23日,王吉鹏接到了平生以来的第一个恐吓电话,他已经意识到事情不那么简单了。 “批判网络色情的人太多了。作为一个网络爱好者,作为一个有孩子的父亲,我觉得这应该是一种最起码的关注。” 晨报记者张起卫 4 29岁的中国短信业“铁腕”——王雷雷 王雷雷,29岁,TOM总裁,他所领导的互联网企业,在中国网站中争夺第四门户的位置。 说到王雷雷,肯定要说到TOM的短信。由2001年10月TOM从中国移 动拿到6000元短信分成开始,TOM2002年第二季度收支平衡,直至2003年3月,这一数字直线飙升到了2003万元。在无线数据业务上,TOM无疑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TOM的短信在SP中排第三,第一是腾迅,第二是网易。半年时间,TOM进入了短信“第一阵营”。 王雷雷酷爱运动,奉行“高压力管理”,一天只睡四个小时。他带领员工骑自行车去北戴河,因为在高压力环境下“我们需要发泄”。 初见王雷雷,很容易联想到军人。剪得很短的头发,整个轮廓线条分明,身上的西装总让人觉得不过是他临时换上的便装。TOM员工在背后称这位实际上很年轻的TOM集团董事、TOM互联网事业集团总裁为“老王”。在企业管理方面,王雷雷也流露出一些军人气,内部员工戏称公司为“TOM军营”。 王雷雷认为,管理者一定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快速的反应和决策能力,能够承受繁重的工作负荷。他曾是国家二级运动员,喜欢网球和健身。“运动是主动的休息,睡眠是被动的休息”,这是他的口头禅。 晨报记者张起卫 5柯达与乐凯并购案“主笔”——叶莺 叶莺,这位曾被评选为“中国十大科技影响力人物”的前美国外交官,因柯达与乐凯并购案,在本年度再次成为业界焦点。 10月29日,柯达宣布与中国民族影像业的头牌——乐凯合资,以1亿美元现金和生产线技术换取乐凯20%的股权。据双方协议,在未来20年的合作期内,在中国与亚太市场并肩作战。柯达、富士、乐凯,中国胶片业的“三国时代”就此结束。 几乎所有的人都对这场长达七年的马拉松式谈判的结局感到意外。呼声最高的富士落马后,曾经与乐凯合资三原则针锋相对的柯达合资三原则改弦更张。而这正是“柯达中国政策大使”叶莺的非凡身手所为。 柯达的公开资料中是这样描述叶莺的:“她在柯达在华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屈就“乐凯控股,使用乐凯品牌,乐凯拥有经营决策权”的立场,以换取中国胶卷业“第一名和第三名的联手”,从而将劲敌富士关在门外。如同在七年前以12亿美元买下中国市场一样,在叶莺这个有商业手腕的女人斡旋下,柯达再次加重了其在中国的砝码。 晨报记者袁满 6一篇网文激荡深圳“新生”——呙中校 2002年11月16日,呙中校以“我为伊狂”为网名,在人民网和新华网的两个论坛上发表了长达1.8万字的《深圳,你被谁抛弃?》,对深圳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呙中校的文章,引爆了人们蓄积已久的参政议政的热情,“一石击起千层浪”,时任深圳市市长的于幼军作出回应,呙中校从虚拟的网络世界现身于现实世界,与市长对话。 2003年7月29日,由国务院原体改办综合试点司、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带领的七人调研小组悄然抵达深圳,调查研究下一步深圳自身如何发展及深圳如何为维护香港繁荣起到独特作用。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作者呙中校以民间代表身份应邀参加了座谈会。 正在上班的呙中校接到深圳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一位负责人的电话,邀请他参加国务院调研组的座谈会。呙中校说,被点名参加座谈会并没有感到意外,“当时就想,又有一个交流想法的好机会了。” 座谈会上,深圳有关方面人士在向调研组组长介绍时说,这就是你要见的“我为伊狂”。 呙中校,生于1975年,证券业研究员,1999年11月来深圳,到现在整4年,武汉大学企业管理系本科毕业,先在深圳百事达公司做战略研究员。 对记者的采访,他觉得他是网络时代的受益者,能做些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事情他很高兴,但后来的发展也出乎意料。 晨报记者张起卫 7 中国股市“草根领袖”——张卫星 “四年前,我的理论是个框架,现在我终于把他填充完整。”从微观改造到宏观探求,2003年,年轻的张卫星彻底完成了自己对中国股市重大结构性问题的理论搭建。 11月,新浪再一次为张卫星开辟专栏,气势恢弘地连载他的《中国股市全景分析与未来展望》。关于改造中国股市的大讨论卷土重来。 张卫星,这个中国股市最有号召力的“民间人士”宣布:自己完完全全找到了中国股市搞错了的微观与宏观问题之所在。 此文一出,追捧者有,批评者有,不屑一顾者也有。但是,对于极度自信的张卫星来说,这些都不足以触动他的任何一根“神经”。现在,他的感觉只有“豁然开朗”。 自从1999年10月张卫星第一次指出由于国有股不流通导致的股权结构问题而一夜成名以后,他就不得不用各种方式来说服别人。今天,“股权分裂”、“全流通”这些曾经被经济学家和管理层批为离经叛道的理论,虽然有的被改头换面,但事实上已在股市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而张卫星认为,这预示着中国股市即将迎来变革的一年。“中国股市能够因全流通改造而获得新生!”这个中国股市的“草根领袖”正在等待尘埃落定的那一天。 晨报记者刘映花 8互联网第二代“双榜”富豪——陈天桥 上个世纪90年代,陈天桥与同样IQ极高的妻子在凶险的股市上赚了好几十万元,照这么发展下去,陈本来也就是位普通的大款,但夫妇俩居然就再创业去了。几年后,一款叫《传奇》的韩国游戏成就了陈天桥的事业传奇,在胡润与福布斯的富豪榜上,他的身价是40亿元人民币,坐第十把交椅。 在富豪榜前十位中,1973年出生的陈天桥是崛起速度最快的富豪,也是最年轻的富豪,他创立的盛大公司每天的收入有上百万元,是他当年创业金额的好几倍。 但陈天桥现在真的没有40亿元,他连4亿元应该都不趁,富豪榜算的是陈天桥未来的财富。陈的公司去年收入在4亿元左右,并正忙着到纳斯达克上市,IPO的目标据说在5亿美元以上。 所有人都对陈天桥的未来抱有期待,这从著名风险投资商软银的表现可见一斑。今年3月,软银亚洲火急火燎地卖掉部分雅虎股票,套现4000万美元后,一股脑地拽给了盛大。 今年盛大与韩国游戏厂商的突然决裂以及随后处理的生硬,说明陈天桥还有待磨炼。另外,陈在创业时受了不少委屈,这让他在成功初期多少有些暴发户的傲慢,但知识分子出身的陈天桥据说已很快调整好了心态。 晨报记者张旭光 9福布斯富豪榜的操盘手——范鲁贤 中国大陆亿万富翁的座次,由胡润与范鲁贤这两位外国人排定,整个10月,所有的财经记者都在为此困惑并忙碌着。 虽然都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可与英国大帅哥胡润相比,学者气很浓且头发稀疏的美国人范鲁贤本来不应该有什么知名度。但操刀《福布斯》杂志的“中国大陆百富榜”,与胡润直接对抗,这一切注定了范鲁贤会一夜成名。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这位“同行”不时会露出腼腆的微笑。他是有86年历史的权威杂志《福布斯》派驻到中国的首位正式雇员,同时也是一名资深的财经记者。 人们喜欢拿范鲁贤与胡润去做比较。胡润特在意自己的品牌效应,而范鲁贤则言必称“福布斯”;胡润四海漂泊,光为念大学就去过三个国家,范鲁贤则在福布斯当了十多年的财经记者。英国人胡润的性格更像自由奔放的美国西部牛仔,而美国人范鲁贤却像一个严谨稳重的英国绅士。 不可否认,在有了竞争后,范鲁贤的榜与胡润的榜都变得更加权威。范鲁贤如今不再掩饰他的成就感,在与“中国通”胡润的较量中,他没落下风。这场较量也让范鲁贤变成了彻底的工作狂,他经常会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 范鲁贤现在正在为圣诞假期筹划,但他也需要为明年的压力未雨绸缪。两张富豪榜总要产生一个主角,更何况,已经有消息说,中国人也要自己做富豪榜,范鲁贤的头发也许为此要更加稀疏。 晨报记者张旭光 10打倒“热钱”的独立学者——郎咸平 2003年,郎咸平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飞机上度过的。自由学者当得并不轻松。 调停仰融和辽宁政府的矛盾,“炮轰”美日“热钱”,力主人民币稳定,仗义执言使郎咸平获得了不少喝彩,成为今年各家媒体上“出镜率”最高的学者。但是,作为代价,郎咸平不得不在北京、香港、青岛、广州等地之间做起“空中飞人”,赶场似地参加各种各样的论坛。 从昔日为小股民所称道的“民企杀手”、“郎监管”,到今年为更多人所熟知“独立第三方”、“金融博士”,郎咸平的角色已经悄然变化,没有变的是他的针砭时弊和为亚洲经济一搏的初衷。 当年,在对香港资本市场的建设和监管不抱任何幻想之后,郎咸平的工作重心向内地倾斜。 1997年金融危机,郎咸平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了内地经济转型的生机和阵痛,“这种痛苦的过程我感同身受。” 今年3月,郎咸平多了一个头衔——长江商学院的客座教授,从此落户北京。在内地,这个自由学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认可。 “我绝不愿做一个只在象牙塔中埋头做学问的学者。”2003年,忙碌的郎咸平为自己的这句话作出了最好的注解。 晨报记者刘映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