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7日电香港大公报今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内地加快建设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具有极端重要性,此外,还应有更多的举措来确保石油安全。
文章称,专家分析认为,十七年后,中国的年石油消费量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一倍。相当于目前美国的年消耗量。届时,中国所需石油的百分之六十将依赖进口。为确保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并考虑到世界油价的波动性,内地加快建设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具有极端重
要性。
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高层人士透露,作为建设石油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步骤,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已经成立,准备首期投资六十亿元,在沿海地区建设四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
要确保石油安全,除了建立战略储备基地之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当其冲就是控制资源。中俄安大石油管线项目几经波折,前途未卜。中国当然有权要求俄罗斯信守政府诺言,同时也应有多手准备,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今年以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和澳大利亚政府就石油和天然气合作项目达成协议,与哈合作项目的远景目标可达年输油五千万吨,与澳合作项目三年后澳方将向广东年输三百万吨液化天然气。中国还与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商讨能源合作计划,并加强与中东产油国的合作。中海油在印尼等地的并购活动也取得成功。中国必须坚持走石油资源地多元化的道路,广辟来源,形式多样,以避免资源地单一可能带来的风险。
文章还指出,有了资源地,也有了储备基地,两者间的运输链将成为“生命线”。石油运输除管道外,最重要的就是海上运输。国家开始加快进口石油运输船队建设,仅这个月,就相继传来长航集团与中船重工签约建造四艘十一万吨级原油船,以及中远集团投资建造三十万吨级超大型远洋油船的消息。然而,内地进口石油运输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远洋油船吨位不足。现在,内地进口石油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由国外航运公司承运。但与此同时,以招商局为代表的中国船东的百分之九十运力,却是在为国际市场服务。这种矛盾现象的背后,是中国的油公司与船公司之间缺乏长期战略合作的关系。政府应该鼓励并出面协调油公司和船公司在双赢的前提下达成合理的价格公式,以长期租约的形式来稳定双方利益,使石油运输这条“生命线”更安全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