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指出美中贸易逆差具有结构性和转移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1月26日 08:1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郭莉 陈辑宝 北京报道 11月21日,接受《华盛顿邮报》主编唐尼的采访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中美贸易问题做出回应:“第一,美中贸易逆差是结构性和转移性的。当美中贸易逆差扩大的时候,中国对亚洲许多国家的逆差也在扩大。中国今年1至10月出口增长32%,但进口增长40%。第二,中国出口的产品,65%是中外合资或者是外国独资企业生产的。一半以上是来料加工。出口 温家宝总理的话,为透视中美巨大的贸易顺差额提供了全新的剖析角度。那么,“结构性”与“转移性”的论据何以提出? 结构性变化:外企加入“出口美国”阵营 对于2003年的中美贸易额,业界普遍的预计是将“突破千亿美元”。而根据中国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2003年前三季度,中美进出口总值已经创下909.7745亿美元的历史最高记录。其中,中国向美国出口额达659.3403亿,进口总值为250.4343亿。 那么,659亿美元出口总额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 对中国出口贸易企业和商品结构进行数据分析后,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冯雷研究员得出结论,中国出口企业的结构已经出现变化,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已经占据了进出口规模的半壁江山。 冯雷依据的数据是:分析1997年~2002年的出口贸易企业结构表,可以看出,在整体出口数额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的比例已经从1997年的41%增长至52.2%,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国有企业出口额增长却不明显,所占比例也由1997年的56.2%下降到了37.7%。冯雷研究员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与我国利用外资规模持续稳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山东省经贸厅公布的一宗个案可以印证外资(中外合资)企业在中美贸易中的作用。 作为中国对美出口女式内衣数量最大中韩合资企业,青岛南南集团2003年1月~7月累计出口2910万美元,同比增长83.0%。在其中,南南集团仅仅扮演美国贸易商的代工企业的角色——按照美国商人更出的定单和品牌,南南集团只收一部分加工费,绝大部分的利润实际上属于美国企业。 不容忽视的细节是,在为美国企业做代工的同时,南南集团还需要向美国杜邦公司购买大概占到成本20%的莱卡(工业用氨伦)原料,而这样的合作模式在诸多美国公司和中国企业中普遍存在。 “美国的经济学家早就认识到中国出口企业的结构调整问题,温家宝总理的观点,是美国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从学术上,中美学者在此问题上的看法也是统一的。”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研究员如是说。李曾在中国驻美使馆商务处任职6年。 转移性:外企产品也算中国出口 中美贸易顺差“转移性”特征的提出,同样是言之凿凿。 中美目前贸易摩擦的焦点纺织品产业,其实就是“转移性”的一个典型代表。 商务部研究院美大部副主任王有莉介绍说,美国产业转型后,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海外转移,目前其国内纺织品生产成本高、生产规模小,为了适应国内市场的需要,不得不从中国等国家进口较大数额纺织品。尽管美国对纺织品进口实行了相当于其国家平均关税10倍关税保护,但是,由于美国经济处于低迷时期,纺织品等制造业依然受到了突出的影响。 “应该说,中国加入为WTO后,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如果仅仅因为中国是美国的最大贸易逆差国,就将其纺织界的失业归咎于中国商品出口,这是缺乏说服力的。”王有莉如是总结。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同样支持王的观点: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已有多年,目前,美国在非本土投资的制造企业,其销售额已经达到2.5万亿美元左右,背后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制造成本更低。 事实上,早在1996年,《中美贸易白皮书》诞生时,美国经济学界对中美贸易已经有非常清醒的认识。 1996年12月,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对美出口,大多产生于我们已不再生产任何产品的行业。中国劳动密集产品对美国出口,不仅不会影响美国的工业生产和就业,也不会影响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是对美国经济结构的有益补充,有利于美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而当前“中国制造”大量出口的实质是,中国制造业的投资环境日趋成熟,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已经形成了非常顺畅的制造业产业链,因此,跨国公司也将中国投资当作其全球生产链上的重要一环,而中国对于原产地的界定比较宽泛,所以才使得中国的出口额明显增长。而实际上,中国出口的产品,65%是中外合资或者是外国独资企业生产的,其中,美国企业在华投资超过400亿,是在华直接投资第二位的国家,有众多美资企业通过中国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