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巨头、经济学家聚沈阳 探讨振兴东北问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1月22日 09:01 时代商报 | ||
民企巨头争锋东北振兴巨头来了!老工业的春天也来了!“沈阳老工业的春天来了……”昨日,在“2003中国民营企业文化论坛”上,沈阳市市长陈政高的一句充满热情的开场语让百余名与会人员着实感受到了沈阳人的幽默和好客。“2003中国民营企业文化论坛”也在一片高涨的气氛中拉开了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民营企业老总、70多位全国知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齐聚一堂,就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意义等问题展开探讨,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献计献策。 昨日的论坛现场,新疆德隆集团董事长唐万里、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宏伟、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几位民企老总轮番上阵,就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意义、民营企业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作用、东北发展民营经济政策与战略等问题进行探讨演讲。因为时间有限,许多老总的发言都在会场上进行了临时限时。这也给许多老总提供了即兴发挥的空间,充满风趣的演讲使得场下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而在昨日会场上最忙的要算是十几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只要一个老总在台上讲完,马上又要在台下接受多家媒体的采访。而据记者了解,此次中国民营企业论坛的举办,不仅吸引了辽沈各大媒体,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新浪网等国家知名媒体也都派记者参与此次报道工作。今天,来沈参加此次论坛的民企老总、专家学者还将在沈进行一系列的参观考察、招商引资活动。(朱洲) 民企巨鳄为振兴支招 尹明善:想在东北造汽车 在昨天的民营企业文化论坛上,重庆力帆总裁尹明善一如既往的激情澎湃,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东北,我不会再造摩托,而是想介入汽车行业,造汽车。他说,现在中国摩托车市场供大于求,由于空间有限,不利于扩大投入。 沈阳作为汽车生产的重要城市,具有很好的资源整合能力,这也得到了各路民营企业家的肯定。尹总说,我这次到沈阳主要是考察一些有生产汽车能力的企业,有待以后跟他们合作,发展汽车产业。很多人都说“人家汽车生产商已经把市场占满了,你现在起步是不是有点晚了?”但是,我不信这种说法,后来者居上吗!世界经济史上很多开始领先的国家或者企业,现在不一定领先。 作为一个年过60岁的老人,尹明善称自己有很浓的东北情结,他表示,不仅要将自己的产业扎根东北,还要将爱心奉献东北,尹总慷慨激昂的讲话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谈到东北振兴,尹总坚信,五年内,东北振兴一定卓有成效。他认为,东北不仅要不断招商引资,还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本地的民营企业是东北振兴的原动力,他鼓励东北一定要发展好民营企业。东北国有企业包袱过重,尹总建议将私营企业进国有,这并不是将国有变私营,即便是70%股份私营,30%股份国有,私营企业也变得公了。本报记者王雪瑾 奚德平:关注沈阳房地产 在温州创业先锋中,奚德平是个颇具影响的人物。他拥有的浙江天宇锁业公司,是中国十个最具影响的生产锁具的公司之一,他的投资触角伸向了中国的各个角落。 奚德平说,东北的最大优势在于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和雄厚的工业及人才资本,这次的东北之行使他对此有了更深的感受,所以“东北要发展,正当此时”。 奚德平(以下简称奚总)把上述优势归纳为东北的硬件优势,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大本营,在这些优势上则更显突出。奚总认为,这次的高峰论坛选择在沈阳,除了因为沈阳是东北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区域外,也因为许多的敏锐的投资商已瞄准了沈阳投资环境上的优势,愿意让自己的资本进入沈阳。所以这次选择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而在投资环境的软件上,奚总列举了观念和政府的发展决心等方面,并举了温州发展的例子。他认为,现在虽然沈阳投资环境比较理想,诚信上没有问题,但也要吸取温州的教训,不能盲目上项目,要从最根本的基础行业入手,如市政规划、人才吸引和房地产等。 谈到观念上的突破,奚总谈到了一个细节:一些东北人有这样一个习惯,有了钱首先想到去享受,这个习惯不利于资本积累,而要赚大钱,就要从小钱上开始一点点积累。〓〓奚总表示他们很关注沈阳的房地产市场,有意进行投资。他还透露这次与会的五个(包括周天虎及神力的老总郑胜涛等)温州民营企业界的代表,在会议间隙,特地考察了一下沈阳的许多热点地块,包括浑南及五里河一带,从中寻找自己进入沈阳市场的滩头阵地。见习记者曹宇震 周大虎:希望与沈阳企业合作 昨日,作为温州知名的打火机制造业龙头浙江大虎企业的掌门人,谈起这次的东北振兴,掩饰不住的兴奋,他表示,中国有90%以上的企业是民营企业,而东北的轻工产品却几乎都靠外地生产。目前他正在积极对东北市场做深入调查,希望有机会与东北企业合作,共同发展民营经济。 在轻工业打拼了十多年的周大虎对东北民营企业诚恳地建议,东北发展最好从轻工业开始,然后再盘活其他行业。周大虎是浙江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是温州烟具协会会长。在谈到这次东北振兴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时,周大虎说,面临中国经济大变革,东北企业要有一种迎头赶上,不服输的决心,另外,东北三省企业多半是以重工业的国营企业为主,而现今国家及政府正在倡导发展民营企业,沈阳的民营企业与外地的民营企业正在汇成浩浩荡荡的发展态势,但由于东北的民营企业发展受限于规模、资金等问题,起步阶段不可能从重工业入手,所以关系民生等轻工业应该是首选。 周大虎说,从在沈的温州企业一些经营形势来看,在东北的温州企业以房产,第三产业,酒店,贸易等行业发展相对良好,而且东北三省的市场空间很大,竞争力远没有经济发达城市或地区那么大,温州人十分看中振兴东北的这次机会。现在是沈阳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黄金时期,历史的机遇往往转瞬即逝,如果这一次东北企业在自己家门口不抓住机遇,东北这块大市场很快就会被外地企业瓜分了。〓〓他还表示,目前民营企业正在从单一的所有制向并购,合资的综合性企业发展,他自己就有这种想法,除了做打火机行业外,还很看好地产业。“而经过了解,沈阳地产行业虽然也早已起步,但空间巨大。”这一发现让他兴奋不已。本报记者钱阳见习记者曹宇震 张宏伟:开放心态鼓励民企 在昨日“民营企业与东北振兴”中国民营企业文化论坛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现任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张宏伟成为了众多媒体竞相采访的对象。在会议的间隙,记者有幸采访了这位曾被《华尔街日报》头版赞为中国民营经济20年发展中的代表人物、中国民营投资业的旗手的风云人物。 张宏伟认为,东北振兴急需解决的首先是体制改革的定位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应该站在一个战略高度来思考,要站在中国市场上看东北振兴,要站在东北看中国,站在中国看世界,在国际化的视野里看待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同时他认为,东北老工业改造与民营企业密切相关。首先,民营经济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贡献税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东北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大型国有企业的转制改革,而这其中民企身影格外引人注目,民营企业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经营方式、对市场的灵敏度等都优于国企。我们应该利用好民营企业的市场机制来转化国有企业的机制问题,把国有变成民营,等机制转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再逐步吸引外资进来。但民企发展需要扶持,同时也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要想发展民营经济,让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造,就应该营造良好的、宽松的、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政府要帮助民营经济解决企业发展的难题,解除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使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并且还有责任为民企提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以开放心态鼓励民企发展。只有这样,我们谈发展民营经济、振兴东北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本报记者朱洲 唐万里:对沈阳情有独钟 发家于新疆、在全国刮起了一股“德隆”旋风的德隆集团公司总裁唐万里的到来,也在本次民营企业家论坛上刮起了一股不小的“德隆”旋风,因为这位在世界资本领域长袖善舞的传奇人物,已经在沈阳制造了一个外地资本进入东北的标本———沈阳合金。 对沈阳企业界,唐万里并不是一个陌生人物,早在1997年初他就登陆沈阳,就给这个正处于困境中的老工业基地带来了一次不小的震动。目前其公司业务从原来单一的镍合金产品扩展到拥有电动工具、园林机械、数控机床等三大主业和众多系列产品构成的产业群。 在谈到德隆公司在管理上的秘诀时,唐万里说其实德隆公司并不如外界说得这么神通广大,他们成功其实来自于不断对自身提出新的要求。 在谈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时,唐万里认为,虽然老工业基地,现在的问题主要有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后劲不足、历史负担沉重等,但振兴东北经济也存在诸多优势: 总体上说,东北老工业基地自然条件较好,生态容量较大,工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科技实力较强,文化和教育水平较高,发展潜力较大。有大量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还有大量的熟练劳动力,稠密的高等级的交通网和比较便利的出海条件等等。但振兴东北,观念更新是当务之急。他认为,国企改革的难题之一在于观念更新。新的形势下,应该是有什么样的政企关系、银企关系;市场经济下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效益观念、服务观念、规则观念等等,这些都需要研究和思考。另外,应该全面认识并购整合的作用,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议尽快完善并购整合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服务;东北振兴还要依靠制度创新,创建一个让各种生产要素尤其是稀缺要素(例如资金、技术、管理人才)自由流动的机制。本报记者李春娜见习记者曹宇震 芦新菊:光彩在沈也要发光! 沈阳人真的很热情!这是中国光彩事业极具代表性的女企业家、河北亨豪企业集团的董事长芦新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今年48岁的芦新菊是个很爽朗的中年女子,在其他企业家在台上发言时,她认真地听着并不时拿笔记着什么。芦新菊说,以前听说沈阳是个老工业基地,发展比较滞后,可这次到沈阳才惊讶地发现沈阳城市建设发展的这么好,特别是晚上的夜景很漂亮。芦新菊说她对沈阳这个老工业基地重振雄风的前景非常有信心,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她最关注的是沈阳市政府能够给予哪些政策扶持民营企业在沈发展,能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芦新菊对东北振兴提出了她自己的看法,她说东北也是个农业大区域,每年农民进城务工达850万人,给城市就业造成很大压力。她认为发展农村经济,降低农民进城打工的几率,会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成本。能否振兴东北,其关键与人有关,与机制、体制有关。只有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让农民参与到整体经济圈里来。农民富了,城市就安定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步子也就快了。〓〓最后芦新菊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光彩事业在沈阳还没有确定项目,但这次来沈阳我就是带着热情和信心来的,沈阳是个有着自己独特文化底蕴的城市。”她相信光彩事业在沈阳同样会发光生彩,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主任记者刘巍 媒体声音长枪短炮聚集振兴 本届“民营企业文化论坛”,不但有众多民营企业巨头前来参会,也吸引了《南方周末》、《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等国内十多家知名媒体前来捧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巨头们交流,本报记者也没有放过这些远道而来的同行。 会议表达一个强烈的意图 《南方周末》经济部主任冯启若:这次会议其实在表达一个很强烈的意图,我觉得会议的主持方也在很明确地传达这个意图。让这次会议与东北振兴之间有一个很默契的对接。振兴东北这个话题,媒体和政府已经探讨得很多,《南方周末》也作过多次报道,有一点算是共识,就是东北需要改变一些传统观念和机制。 气氛不够,还需加温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夏日:这次来了不少重量级人物,但总的来看,气氛还是不够,其实东北地方官员和企业界人士最应该向大家表达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资本为什么要到你这个地方来”?资本是冷的,它需要赢利,希望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运行,东北官员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两个点上。振兴东北是国策,但一些具体运作却是商业行为,在这一点上政府需要拿捏政策的分寸,对民营企业家而言,他们最需要的并不是政府的低姿态,而是平等,低姿态吸引不来多少资本,因为资本并不是按照“谁姿态低就投入谁的怀抱”这样的原则来流动的。 软环境有待改善 《中国经营报》记者古力志:开这种会的必要性还是很大的,作为一个财经记者,从中央提出振兴老工业基地这一目标后,一直很关注这方面的动态。但感觉辽宁的软环境有很多需要改善之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所在就是调整经济结构,发挥民营企业的优势,目前辽宁的软环境对此的支持力度还不够。此次来参加会议的企业家都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佼佼者,他们来沈可视作彼此双方(企业家与政府)之间进行的初次接触,要想达成共识可能还要经过双方利益协调,以及经济结构理念上的碰撞。(主任记者刘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