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华:粮油蔬菜价格上涨确实存在通胀因素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1月16日 17:3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见习记者 张子鹏 本报记者 付辉 上海报道 “中国经济确实发展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在11月8日召开的中国钢材高层论坛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发表演讲时强调,“对形势的判断,需要更加科学,需要更加冷静,也需要更加客观。” 就在10月17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邱晓华介绍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第三季度GDP增长9.1%,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351亿元,同比增长30.5%,比去年同期加快8.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央行的第3季度金融统计资料出台,统计显示,1-9月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5.6万亿元,同比增长23.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8.9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和贷款的高速增长,加上市场上部分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顿时引起了经济学家关于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而通货膨胀降临中国的声音也开始出现。这些声音和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起,构成了今年宏观经济的重大挑战。 正如邱晓华所言,“在新的阶段,调控得当,我们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反之,调控失当,我们可能丧失良好的发展机遇。” 宏观经济形势的研究和数据分析正是邱晓华的专长,他自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进入国家统计局,中间除了1998年9月到安徽省任省长助理之外,一直在国家统计局从事宏观经济的研究工作,历任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1999年9月起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邱晓华认为,“我们要极力避免两种极端,既不能简单急刹车,也不宜简单踩油门,使我们良好的发展形势丧失;而应该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温和而又坚决的措施。” 在会议期间,邱晓华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采访。 中国经济是否过热 《21世纪》:近期粮油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意味着通货膨胀已经发生? 邱晓华:我认为确实存在一些通胀的因素,如财政的赤字、信贷的扩张,以及部分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都是通胀的因素。 但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只上涨了0.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了2.2%,带动整体价格水平上涨了0.7个百分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食品价格的上涨,是目前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食品价格为什么上涨?主要是蔬菜的价格上涨了,由此带来了整个消费价格上涨了0.6%,也就说90%以上的消费价格上涨是由于蔬菜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蔬菜上涨主要是因为今年严重的旱灾涝灾带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价格上涨不是主要因为需求拉动,而是自然灾害带来的。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由于一些地方提高了煤、电、气、水等服务项目价格,前三个季度,服务价格上涨了2.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0.5%。所以0.5加0.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1.2%,而实际只上涨了0.7%。 换句话说,服务价格、食品价格以外的消费品的价格依然是下降的,目前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没有改变。眼下推动消费价格上涨的因素并不强烈,物价依然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所以说,从通货膨胀这个传统的角度来衡量,似乎还不能说经济已经过热。 《21世纪》:那应该如何衡量中国经济是否过热? 邱晓华:衡量中国经济是否过热通常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看是否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个方面在刚才的问题里已经解释了。另外一个方面是看社会总供求是否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的局面。 如何评价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我认为不应该轻易地用过热与不过热来评判。因为当前整个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一个比较复杂的国际国内的大背景下,所以非常有必要从一个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看。 今年供给增长速度是8.5%,而我们25年来的平均速度是9.4%,今年的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下。所以从供给角度看,并不存在着过热的表现。 从需求角度来说,全社会投资前三个季度增长了30.5%,确实是199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但投资需求只占全社会需求的40%左右。从占社会总需求60%左右的消费来看,有些非业内人士,仅仅从公布的零售总额增长8.6%这个指标就认为整个消费需求增长,实际上,零售总额只占全部消费需求的60%,还有40%是服务性项目和自给性项目等消费需求。从全社会最终消费需求来看,前三季度增长幅度只有7.2%,低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水平,也不能说它就热了。所以全部内需并不存在过热的现象。 那么来看外需,今年以来,出口确实增长了32.3%,前三个季度,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但另一方面,进口增长得更快,增长了40.5%,接近3000亿美元。出口大于进口91亿美元,顺差比去年同期少了50%以上。从核算的角度来看,外需对经济的整体拉动不是一个正向的,而是一个负向的。所以综合考虑,很难得出,内需外需已经全部失控,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求大于供的过热的局面的结论。 况且,投资增长快,还有历史的原因。这几年来,我们发了8000亿的特别国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的就是要把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逐步刺激起来。眼下投资需求自主需求增长机制应该说刚刚恢复。另外,从全年增长趋势来看,投资增长估计也就在23%到25%之间,并不是30%以上的增长。 当前经济中的三大问题 《21世纪》:那么,目前经济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存在? 邱晓华: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有几个信号值得注意,一个是投资盲目性的问题。比如,开发区热、某些行业的过度投资且低水平重复建设,有些投资并没有着眼于长远的需求变化,而是着眼于短期的需求变化,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能不加以注意。 第二,银行信贷扩张中的一些盲目性。虽然说信贷增长快有其合理性,但并不排除合理性的背后也有不合理的一面。一些银行为了追求不良贷款比例的下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银政结合起来,这些现象在许多地方有,需要我们给予必要的警惕。 第三是粮食的问题。一些地方忽视农业的基础,把调整农业结构,简单地理解为减少粮食面积,大量地占用耕地,使我们粮食的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削弱。尽管眼下粮食依然是供大于求,但是从近几年动态的情况来看,粮食播种面积今年已经降到了50年来的最低点,粮食产量降到了10年来的最低点,人均拥有粮食降到了20年来的最低。粮食当年生产及当年需求的平衡,已经连续四年出现了缺口,而且缺口逐年扩大。 如果这种趋势不加以注意,任其发展,就可能使我们目前好不容易保持的相对宽松的宏观环境发生变化。历史的经验表明,投资、信贷、农产品三者之间如果问题同时交织在一起,就容易带来宏观上的被动。也许这个问题,目前只是苗头,但是这个苗头我们不能不加以重视。 明年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长速度可能低于今年 《21世纪》:能否谈谈你对2004年中国经济的展望? 邱晓华:明年发展的宏观环境,总体看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中国经济明年将继续保持良好快速的发展。 但是,从影响经济增长的具体因素分析,由于国内需求和政策的变化,加上国际环境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明年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低于今年。 之所以这么认为,从产业成长看,农业可能快于今年,服务业也有可能一定程度地恢复性增长,对经济的贡献将增大,但由于工业生产可能受需求和资金等要素的约束,加上今年高基数,虽然可以保持较快,但比今年可能减慢,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比今年小。二是从需求角度看,预期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将趋于减弱。今年前三季度,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从明年情况看,刺激今年投资高增长的银行贷款和行政推动因素将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加上今年投资高基数的作用,预期投资增幅将会低于今年,拉动作用有所减弱,但仍会保持较快增长。 明年的消费需求预期平稳增长中有所加快。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应该会超过今年的不足40%水平;出口需求的前景不容乐观,受到降低综合出口退税率、美元贬值因素减弱和基数高,以及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出口预期增长将会低于今年,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有所减弱。进口由于加入世贸组织影响的深化和国内需求的拉动,增长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因此明年的贸易顺差将会在今年大幅减少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甚至出现逆差。 《21世纪》:你对2004年的中国经济有什么建议? 邱晓华:总体上还应该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同时在一些方面进行必要的微调;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保持稳定中增添增长的新动力。继续把加快发展,优化结构,既要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又要提高经济的质量,改善经济的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