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2002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逐步趋向强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1月14日 11:50 和讯

  2002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随着城市发展战略的调整,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增强了城市综合功能,城市居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城市逐步向强势发展

  2002年,我国城市增长趋于稳定,城市人口规模及区域进一步扩大。至2002年底,全国共有建制市660个。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市(中央计划单列城市)15个,地级市260个,县级市381个。

  2002年底全部地级城市人口(不包括辖县,下同)32923.75万人,比上年增长8.3%。城市非农业人口19034.65万人,比上年增长7.2%。行政区域土地面积54297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9844平方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0%和12.8%。

  大中城市数量增长较快。2002年城市结构和规模逐步向大中城市发展。在全国所有建制市中,市区人口达400万以上的城市10个,占1.5%,比上年增加2个;200-4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23个,占3.5%,比上年增加6个;100-200万人口的城市138个,占20.9%,减少3个;50-100万人口的城市279个,占42.3%,和上年持平;20-50万人口的城市171个,占25.9%,减少9个;20万以下的城市为39个,占5.9%,比上年增加2个。分地区看,基本上形成大中小相配套的城镇网络体系。

  东部地区城市287个,其中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23个,占8.0%;100-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73个,占25.4%;50-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35个,占47.0%;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56个,占19.5%。

  中部地区中小城市有了很大发展。中部地区城市247个,其中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6个,占2.4%;100-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44个,占17.8%;50-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06个,占42.9%;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91个,占36.8%。

  西部地区城市126个,其中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4个,占3.2%;100-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21个,占16.7%;50-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38个,占30.2%;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63个,占50%,西部城市是新世纪城市发展的重点。

  二、中心城市推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大中城市的快速增长,大大推进了全国城市化水平的上升趋势。至2002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8453万人,城镇人口为50212万人,我国城市化水平(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39.1%,比2001年年末提高1.45个百分点,达到了1998年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38%)。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已经制定了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中国也需要拥有若干个国际性的中心城市,这样才能建立广泛的国际经济联系,参与世界经济循环。而城市的国际化将导致城市产业结构发生转变,即由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变成为以第三产业为主,城市的经济将迅速增长,从而导致城市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化发展看,城市化水平高于40%的地区有;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广东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江苏省、湖北省、山东、新疆、海南,比上年增加2个城市。城市化水平后几位的是河南省、河北省、云南省、贵州省、甘肃省。

  三、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平稳上升

  我国经济和城市发展正经历一个重要的新阶段。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跃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达到102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引擎,城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全部地级城市(不包括辖县,下同)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价格)64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3%;高出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5个百分点。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3%,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来看,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4883.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2981.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532.8亿元,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1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9%,占全国的21%;第二产业增加值318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占全国的60%;第三产业增加值292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占全国的84.8%。从城市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看,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的城市有69个,比上年增加14个。超过1000亿元的城市有13个,比上年增加4个。这些城市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武汉、杭州、沈阳、南京、佛山、大连、重庆、成都。

  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城市的财力。2002年全国城市实现财政总收入(包括市辖县)150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69%,其中全部地级城市(不包括辖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1172.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分城市看,地方财政预算收入超100亿元的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南京、重庆、杭州。

  四、我国城市外贸、外经需求旺盛、外资增长强劲

  2002年城市市场需求呈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这一迹象表明中国经济的景气度在提高。外资看好中国,中国经济已经从低谷走出来,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阶段。2002年全部地级城市(不包括辖县)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484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9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提高11.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数18906个,比上年增长8%;从业人员数1081.6万人,比上年增长49.8%。

  在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基础设施保持较快发展,设施能力有新的提高,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2002年,全部地级城市(不包括辖县,下同)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72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5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住宅投资额完成4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7.7%。

  2002年外商直接投资持续高速增长。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规模大幅度下降,全部地级城市(不包括辖县)当年实际使用外商投资金额增长率由1996年的27.5%,下降到1999年的-11.1%,下降了16.4个百分点。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开始止住跌势。2001年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全年直接利用外资金额超过了1997年的水平。2002年外商直接投资在上年增速较高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地大幅度增长。2002年全部城市当年实际使用外商投资金额为48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8.9%。经验证明,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对宏观经济运行有两方面的效应:一是带动了国内投资及由投资引致的消费;二是增加了进出口。2002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620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出口325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3%;进口29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2%,进出口贸易顺差30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4.6%。35个大中城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967.5亿美元,占全国64%;其中出口1960.1亿美元,占全国60%;进口2007.4亿美元,占全国68%。经过改革开放20余年的发展,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明显增强,其一是低成本的优势正在日益显著地发挥作用;其二是外资拉动作用。

  城市旅游市场持续兴旺。2002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达553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7%,继续高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其中,旅游外汇收入达204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3845亿元人民币。2002年全部地级城市(包括县)国际旅游收入180.8亿美元,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88.6%。

  五、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2002年,城镇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快速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据2002年城镇居民家庭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比上年增长12.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4%。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不同收入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逐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030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1%。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出新的变化。

  1、居民收入差距拉大。2002年,高低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占全部调查户10%的最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353元,比上年增加2238元,增长14.8%,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3003元,比上年增加200元,增长7.1%,致使二者收入之比继续扩大,由上年同期的5.4:1,扩至今年的5.8:1。

  2、地区间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省(区、市)份间的收入差距缩小,从收入分布看,位居全国前5位的省(区、市)集中在东部地区,分别是上海(13250元)、北京(12463元)、浙江(11716元)、广东(11137元)、天津(9338元);位居最后5位的省(区、市)是贵州(5944元)、安徽(6032元)、内蒙古(6051元)、宁夏(6067元)和黑龙江(6100元)。调查资料表明,居民收入最高的省与最低的省人均收入之比从上年的2.45:1(上海:河南)下降到2.23:1(上海:贵州)。位居前5位省份的人均收入平均数与名列后5位省份的人均收入平均数之比从上年的2.03:1下降到1.92:1。

  大中城市间的收入差距缩小,2002年,35个大中城市的收入增长明显,年人均收入为942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19元。人均收入超过万元的城市有8个,分别为深圳(21914元)、广州(13361元)、上海(13250元)、宁波(12970元)、北京(12464元)、厦门(11768元)、杭州(11432元)、济南(10094元)。收入位于后5位的是西宁(6433元)、兰州(6555元)、银川(6845元)、长春(6963元)、呼和浩特(6996元)。位居前5位城市的人均收入平均数与名列后5位城市的人均收入平均数之比从上年的2.37:1下降到2.19:1。

  3、消费支出持续增长,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消费质量有较大提高。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6030元,比上年增长9.1%。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从传统的基本生活消费逐步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移,主要特点是:

  (1)居民用于吃、穿的消费支出增长,比重下降。食品支出增加、结构发生变化,恩格尔系数下降。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为2272元,增长6.1%。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由2001年的37.94%下降到37.68%,下降0.26个百分点。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8%,下降0.7个百分点。(2)以家用电脑、空调、移 动电话为代表的家电产品拥有量显著增加。调查资料显示,至2002年末,城镇居民家庭百户拥有家用电脑20.63台,比上年增长1.55倍,空调51.1台,增长1.43倍,移 动电话62.89台,增长1.85倍。(3)医疗保健支出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用于医疗保健上的支出为43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8%。(4)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消费热度依旧高涨。城镇居民人均用于交通通信的支出为626元,比上年增长20.8%,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4%,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8个百分点。其中,用于交通的支出为267元,增长18.4%,用于通信的支出为359元,增长22.7%。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用于教育文化娱乐上的支出为902元,比上年增长15.7%,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5%,同比上升了2个百分点。

  六、科技、教育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依托科教兴市战略,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科技事业发展。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高校布局结构和专业结构调整,各级各类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全面提高。至2002年年末,全部地级城市(不包括辖县,下同)共有高校1361所,比上年增长17.6%,在校人数881.6万人,比上年增长27%;中等专业学校2722所,比上年减少1.7%,在校人数381.9万人,比上年增长1.5%。同时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水平,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普通中学20761所,比上年增长7.8%;在校人数2216.8万人,比上年增长15.3%。小学69196所,比上年增长3.1%;在校人数2838.3万人,比上年增长9%。成人教育加快发展。全年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在校学生506.2万人,比上年增长40%。平均每万名在职职工中有850人左右正在接受高、中等教育。

  结合国家机构改革调整和发展科研机构,至2002年年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1609万人,比上年增长6.6%;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为575万人,和上年基本持平。

  七、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2002年末全部地级城市(不包括辖县)实有铺装道路面积21.2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3%。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营运车量22.4万量,比上年增加2万辆,增长9.9%,每十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达68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335.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出租汽车77.9万辆,比上年增长2.9%。

  2、城市供水、节水工作积极推进。2002年,全部地级城市(不包括辖县)生活用水138.5亿吨,比上年减少12.8%,城市供水总量395.6亿立方米,与上年持平。

  3、社会公共事业也有所发展。至2002年末,全部地级城市剧场、影剧院达2503个,和上年基本持平,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9467万册件,比上年增长2.2%;平均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90册。

  4、卫生保健事业健康发展。以控制费用、改善服务、提高质量为主题,积极推动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满足城市居民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至2002年末,全部地级城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0963个,比上年增长10.9%,,医院床位数155.9万张,比去年增长5.3%;医生数82.4万人,比上年减少5%。

  5、城市绿化稳步发展。净化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创造高质量的生活,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2002年末,我国全部地级城市(不包括辖县)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0.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3.7%,建城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30.2%上升至30.4%;园林绿地面积85.1万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5.1万公顷,分别增长14.3%、和1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6平方米,比上年略有增加。

  6、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加快,市容市貌持续好转。与此同时,对各种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倡导清洁消费。由于工业和城市污染防治步伐加快,污染增长的趋势得到初步遏止。至2002年,全国地级城市(包括市辖县)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达到1330亿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177亿吨。主要是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了力度,努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5999夺冠行动,海信全线商用电脑优惠促销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新浪青少频道(Y-ZONE)全新上线
  数码摄像机、彩信手机,冬日里的狂拍大奖!让你体验情与爱!
  新东方商务英语—白领成功基石! 英语口语速成攻略 任汝芬领衔冲刺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体验缠绵中的滋味
回味激情后的温柔
非常笑话
非常心情加油站
让你越看越过瘾
图片
铃声
·[王 杰] 我比他好
·[和 弦] 黑客帝国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时尚前沿图片专题搜索
发传真,你已经落伍了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秋意浓浓美妙重重!(京)
心的冬季旅游(豫)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谁说糖尿病无法治愈!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