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扬央行温和收紧银根 近期升息可能较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1月08日 13:40 中国经营报 | ||
本报记者 胡朝辉 北京报道 通胀、通缩,原本陌生晦涩的经济学术语,仿佛一夜间成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对企业,这意味着原材料价格是否还会继续上涨,对百姓,意味着你在未来是否要花更多的钱来满足生活需要。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国际公认的衡量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自1998年4月出现下滑后,长期呈通货紧缩的走势。然而自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出现回升势头并首次由负转正,其中9月份涨幅更是达到几年来少有的1.1%。有学者就此认为,我国经济开始出现通胀征兆,物价在未来将进一步上涨。 但更多学者则持相反看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倪红日研究员认为,仅凭目前的物价涨幅就断定出现通胀还为时尚早。银河证券的高级研究员宋国祥则进一步指出,明年的通货紧缩压力要大于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在未来还存在下降的可能。因此,央行近期升息的可能性较小。 货币投放增加导致物价上涨 国庆前后,老百姓突然发现一直稳中有降的粮、油、肉、蛋价格开始全面上涨,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都在短期内陡然走高。这是自1997年以来我国首次面临农产品价格大面积上涨。 然而对企业,早在今年年初,市场价格走势就已出现了新变化,一些重要原材料钢材、粮食、棉花等均呈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 对此,倪红日认为,从一般意义上讲,物价上涨与货币投放量增加有密切联系。在我国,投资资金相当大程度来自银行贷款,贷款增加必然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今年前3个季度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累计增加2.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出1.3万亿元。与此相应,货币供应量也呈同步增长态势,8月末广义货币M2比上年增长了21.6%,9月末增幅则为20.7%,这已是我国连续5年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总和。有学者认为,仅从此一组数字看,我国经济已有过热的迹象。 与此同时,今年前3季度,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4万亿元,同比增长30.5%,是199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增长最快最多的是房地产,上半年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34%,而去年只有24.4%,此外,钢铁业投资增长150%、纺织业投资增长626%,都达到了空前水平。 投资快速增长,需求旺盛,导致相关原材料、燃料等供应不足,进而拉动其价格上涨。其中价格上涨明显的如钢材,价格上涨了20.1%,并由此导致一些原料价格上涨,如铁矿石、焦炭等价格均出现了大幅上涨。 中长期仍有通缩压力央行近期调整利率可能较小 针对货币投放大幅增加的现象,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今年以来,央行已经多次采取措施紧缩银根,甚至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但是经济和货币供应量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 在此情况下,一些专家认为货币政策还需要加大紧缩力度。证券市场上甚至流传:央行将考虑提高银行利率。 对此,倪红日认为,短期来看,提高利率尚无必要,一方面仅凭物价指数目前的变化尚不能断定已形成通货膨胀;另一方面,由于紧缩银根的相关措施都存在滞后性,其效果尚有待观察。 另一不确定因素是出口退税率的下调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近年我国出口增长幅度大约在30%左右,此次出口退税率下调,有关人士估计未来出口增长可能会回落至9%左右。但是据一位专家向记者透露,根据他们从企业了解到的情况,多数企业认为该政策对企业出口影响并不大。由此看来,所谓出口增速回落只是理论上的结果,实际影响还有待观察。 至于目前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有学者认为,除了受生产资料上涨影响以外,也包含了某些特定因素。例如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主要在于结构调整导致供给减少,供求关系出现新变化。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粮食缺口一般都在0.25亿至0.35亿吨之间,一些粮食主产区的缺口还在逐渐加大。除了减产因素,据某业内专业人士分析,粮、油、棉的价格上涨还受到了中间商炒作的影响,他分析说:“当市场上某种趋势初步确立以后,中间商的囤积炒作很可能会将这一趋势进一步放大。而这一点无论在价格上涨时还是在回落时都会有所体现。” 而宋国祥判断,一些导致生活资料上涨的特定因素很可能在明年得到缓解,加之紧缩银根政策的作用,未来通货紧缩的可能性要大于通货膨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