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侯宁
北京下雪了。瑞雪兆丰年啊!消费景气指数由负变正,且1—9月达到了0.7%,这是好事啊,走出通缩阴影了!但是,与之相伴的是,物价涨了,尤其是原材料和农产品的价格涨了。这不仅体现在现货市场,也反映到了敏感的期货市场,三大市场各品种竟然出现联袂涨停的壮观场面!更有甚者,央行判断房地产建设出现过热,国内出现了通货膨胀迹象,早已
在各界对此还判断还存在严重分歧之时,便抡出了央行准备金率等风险调控的大棒,似乎通胀这台恐怖的大戏已经演绎得非常热烈了。真得如此么?该如何看待目前的物价上扬等“通胀”迹象呢?
事实上,上个世纪末的95年以后,人们对物价上涨的记忆已然变得模糊不清。因为通货紧缩,消费意愿低迷使这些年来人们司空见惯而政府舆论也常喋喋不休的话题。直到今年上半年四五月,SARS横行国内时,国人才再度知道了涨价的滋味。尤其是生活在SARS重灾区的老百姓们,更是尝到了物价飞涨带来的苦头。平时2块多点一斤的鸡蛋彼时也身价倍增,逼着身在北京重灾区的笔者情急之下的3块8买了一斤。即便这样,还是笔者对政府平抑物价的能力深信不疑,否则,按照家人的想法,一次可能便买回10斤鸡蛋!好在,笔者的判断被证明正确,温家宝总理走进了商场和街道,很快,生活用品的价格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北京人悬着的心落地了。
当时,人们也普遍认为,这次所谓涨价只是SARS期间的特例,是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可预测的风险。对此并没有上心。可能只有极少数的专家在密切地关注着美元贬值、CPI缓慢上扬、高价楼市热炒、购车队伍排队以及国家粮食种植面积连年减少、库存连年降低的事实,并盘算着这会不会带来真正的通货膨胀。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下半年以来,特别是近两个多月以来,国内期货市场中交易的农产品、工业品期货价格连续飙升、联动涨停,显示出了一种疯狂上涨的势头,以至于三大交易所联手干预,才稍稍降了点温。但笔者接触到的专家和行内老手却纷纷指出,期铜、期铝、天胶以及小麦、大豆、豆粕的涨升势头并未结束。短期调整无法阻止其中其继续上涨的势头。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国内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周期性的牛市。而根本原因,还在于生产消费领域的需求在不断扩大,而供给却很有限,有些原材料和农产品的供给甚至是负增长。比如国内的大豆豆粕这两个期货品种,由于国内产量有限,每年大豆都靠巨大的进口(1400万吨左右,今年估测将达到2000万吨)才能维持国内大豆生产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而为了扶植国内豆农和大豆种植业,有关部门又不得不制定转基因条例来调节进口。这样,在大豆进口豆价本来就偏高的情况下,便更增大了国内大豆的需求缺口,抬高了国内豆价。而作为下游产品,豆粕需求厂家有因此而增加了运营成本,导致我国出现了中小榨油厂全面亏损,并继续殃及更下游的饲料厂、养殖场等。有人夸张地说,照此推断,则国内会出现大面积“宰猪杀羊捞鱼虾”那样“血流成河”的局面!
大豆如此,据专家预测,铜铝天胶等工业品期货便更不用说了。国际需求强劲,国内需求更加强劲,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汽车等消费品的高速发展,是这些原材料供应总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导致其价格在今年完全走出多年的低迷,步入了空前的大牛市。上半年天胶风波虽然有炒家光顾的因素,但基本面的供胶空当也是胶价飙升的一大缘由。而下半年以来,天胶继续牛市表现,并有分析师预言期市胶价将达到空前的22000元/吨;与此同时,期铜期铝更是一反常态,在国际金属价格普遍上扬、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带动下,彻底走出世纪大底,走进了一轮令所有分析师们都鲜敢言空的牛市。而在小麦期货市场上,牛市的表演也在上演。笔者最近刚刚听到的消息是,由于连续减产,加之今年自然灾害频发,国家粮储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应付突发性灾害的重要性而强化了补库意愿,纷纷开始检查粮库,增加采购。如此,则小麦期市的交割库存也就不可避免地更加紧张,而小麦便根本失去了做空的基本条件了。总体看,期价上扬的动力虽然不乏投机因素,甚至可能借力于罕见的国际炒家的过江龙式投机,但其根本原因却是相关产品现货价格的走强。也就是说,物价是真的上涨了。这和SARS时期的涨价性质迥然不同!
有专家分析认为,是我国经济升温造成了近期物价的上涨。他们指出,一方面,有一些农副鲜活产品受季节性影响,价格上涨;第二,2000年平产,1999、2000、2001年连续3年粮食减产造成粮价抬高;第三,投资增长较快,一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如钢材、有色金属、橡胶、水泥等原材料,由此影响到最终产品价格也略为走高。而原材料价格的走高是其中的关键所在。而笔者也倾向于认为,原材料价格确实是造成物价普涨的首要因素。因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源于我国近几年旨在拉动消费需求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与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局相关。在此背景下,房地产建筑业、汽车制造业、水电建设行业等原材料需求较大的行业蓬勃发展,拉动了消费需求,刺激了消费欲望,增加了就业机会。不仅如此,以上行业的扩张,还使得水泥、石化、钢铁、化纤、矿产等多个产业受到拉动,从而加入的需求扩张的队伍。因此,如果由此作出通胀来临的判断,那么,从源头上治理倒是恰如其分。这也就是央行采取措施整顿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原因。
然而,笔者认为,对我国长期处于通货紧缩的局面后刚刚开始的需求复苏的苗头,如果轻易扣上经济过热甚至通货膨胀的帽子,是否太急了呢?毕竟,物价的上涨才刚刚开始。而在一些专家眼里,前些年低迷的物价尤其是农产品价格本身就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已经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而现在,只是向上合理的回归而已,根本谈不上通胀,更谈不上经济过热。笔者在此想拿大豆产品为例说明这一点。记者上半年大豆期货市场多空搏杀激烈而空头行将落败的关键时刻,空方曾向有关部门反映了大豆期货价格的“不正常”上涨,认为大豆期价非理性上扬,人为操作明显,已经明显地偏离了现货市场状况,并导致中小榨油企业由于买不起原料而大部分停工停产,下岗职工增加,而迫于生计买进口大豆的进口的行为又让国家浪费了大量外汇。更不用说,大豆期价的上涨并未给豆农带来真正的实惠。因为大豆被交易商垄断性控制,迫于生活压力的豆农根本就无法卖出好价。可以看出,空方的理由是有道理的。因为身在农村的农民,不管是豆农还是菜农,都承受着各种各样的盘剥,这也是我国政府三令五申要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因。而处在分散状态、信息渠道稀少、]素质有限的农民不会也不敢去搞什么期货套期保值。所以农民得到实惠少言之成理。而我国中小榨油企业甚至更下游的企业的总体亏损也是不争的事实,外汇损失也不言自明。但是,为什么大豆期货价格还是总体呈现牛市格局呢?这就不能不令人深入思索了。因为说白了,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消费需求的拉动,消费者对豆制品的需求的大幅增加,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如果那日本队豆制品的消耗数量和我国比较,那么,可以说,我国的大豆消费需求的扩张还只是处在大发展的前夜。如此,则产量不增,价格能不涨么?你即便说出一万个其它的理由,但供求关系一条,就足以说明期价上涨的合理性了。这也是下半年大豆期货价格继续屡创新高的根本缘由,而这一事实也说明了上半年空方的市场判断有着根本的缺陷。由此推断,则我国物价当前的恢复性上涨,只能说是合理上涨,并没有到了需要政府干预的地步。相反,政府要做的,是顺应趋势,在切实增强对农民利益保护的前提下(比如增加粮食补贴),对我国粮食供销体制作出完全市场化的根本变革。
总之,笔者认为,近期我国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远未达到通胀标准,并不代表我国出现通货膨胀。而逐步走出通货紧缩阴影倒是一个相对正确的判断。需求大了,供给少了,物价涨了,这没什么不好,说明市场体制起作用了。相反,如果在需求增加供给不足之时,物价依旧低迷,我们倒是应该反思了。事实上,这一信息不独在期货市场,即便是在低迷的股市中也早就有了“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效应。君不见,江西铜业、海螺水泥、太钢不锈、宝钢股份等生产销售原材料的上市公司部已经率先走出低迷,联袂走强了么?!
当然,物价上涨的同时如果您的收入没增长的话,那么在这个时候,看好自己的钱袋子,算好自己的支出账单,对消费者而言,也就显得很必要了。而这样做还需要考虑一个前提,就是我国政府奉守承诺,保证人民币不贬值!
下雪了,北国风光本身当然好看得很,代替秋叶飘飘的季节也是自然规律使然。但笔者多心,还是要说,观景之时,多加点御寒的衣裳也没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