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石洪涛
一位经济学家这样评价中国当前频繁遭遇的贸易摩擦:如果是一只蚂蚁爬进瓷器店,无声无息;而一只壮牛闯进瓷器店,怎会没有响声?
上周,美国商务部部长埃文斯造访了北京,高调抱怨中美贸易环境不公正,造成美国
大量制造业工人失业。此前,他的同事美国财长斯诺和美国贸易代表左里克已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不是指责中国有意调低人民币汇率,就是说中国对中美贸易顺差视而不见。总之一句话,中国要为美国国内的经济不振和工人失业承担责任。一夜间,中国不仅成为美国国会议员攻击政府的标靶,似乎还成了美国工人不共戴天的仇人。
中国反复做着解释工作。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在埃文斯访华时表示,中国出口的大多是美国不再生产的产品,美国民众从进口中国产品中也获得了很多好处。中国对美贸易一半以上是由外资企业完成的,这包括了许多美国或中美合资企业。中国愿意进一步增加从美国的进口,但我们也希望美国减少或者取消对中国出口的限制。美国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和“欧元之父”蒙代尔都赞同中国的解释。但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忠告中国,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代,必须正视美国的警告,必须有所作为,否则将严重影响中美关系,因为美国政治家的头号问题是“重新当选”,而不会完全理智地倾听中国。
对美国的态度,很多中国学者表示不满,认为美国的做法有两种心态:第一,利用各种借口来打击中国经济;第二,大选前,布什政府转嫁危机。其实,这两种考虑都缺乏战略眼光。站在正常的国家利益和大国兴起的角度考虑,我们就不难得出答案。正如著名学者、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3日在博鳌所说:一个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动。中国的崛起必然会面对各种阻挠和挑战,对于中国来讲,国际经济摩擦时代已经来临。
其实,日本人是最敏感的。什么“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人民币应该升值”等等论调的背后,都能发现日本人的痕迹。如果从大国兴起的角度考虑,就完全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态。中国必须以正常和正确的态度来面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否则不仅不能消除疑虑,反而会遭受更多的麻烦。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面对“如何对待经济摩擦指责”的问题时说,只能通过主动沟通来解决,要主动告诉美国人:在我发展的同时,我会尽量照顾到你的利益;告诉日本人:亚洲的利益是共通的,不要干损人不利己的事。
一位美国智囊曾告诉克林顿: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不是苏联成立和苏联解体,而是中国的崛起。这一论断可谓是高瞻远瞩。有“日元先生”之称的日本庆应义书塾大学教授神原英资说,现在全球经济中心从西方转到东方,并不是让人非常吃惊的。从历史上来看,世界经济的中心在19世纪以前就是在亚洲,有很多经济学家分析了19世纪末期的经济数据时发现,在19世纪初,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甚至达到了20%,印度居第二位,占14%。中国和印度加起来,接近世界G DP的34%。仅仅是在过去150年间,西方逐渐取代了东方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现在经济中心正在逐渐地重新转向东方,尽管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但是它是不断持续的,可能会20年、30年、40年、50年。如果中国能够迅速赶上来,这对世界的其他对手来讲,实在是太重要了。
关于中国经济的实力,有不同的说法。2002年,中国的G DP总量为1.25万亿美元,不足全球份额的4%,按当年汇率计算只是美国G DP总量的1/8,日本的1/4,但在全球GDP新增份额中中国的贡献率却达到了17.5%,仅次于美国。而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从1980年至2000年的20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 DP(以购买力平均价衡量)增长的贡献率年均为14%,仅次于美国的20.7%。如果照着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中国经济总量将在近年内超越法国,20年后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按照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未来20年内,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摩擦将会日益严重。而这种摩擦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不是战术性的,是战略性的。我们现在考虑的问题应是如何摆正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各种摩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