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调整出口退税率 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0月30日 19:29 证券市场周刊 | ||
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主要内容包括:1.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2004年起出口退税率适当下调,综合退税率从原来的15%平均下降3个百分点;2.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2003年起,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收入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税;3.退税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共同负担,过去累计欠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 这次出口退税率改革结构性调整力度较大,因此各个行业受到的影响程度也各有不同 对外贸出口的综合影响 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我国出口行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1、积极影响 (1)加快退税进度。近几年我国拖欠企业出口退税款现象一直十分严重,影响到外贸企业的正常经营。而本次出口退税政策改革为出口退税规定了稳定的资金来源(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收入),而且此次“新账不欠、老账要还”的原则也是国家对及时足额退税的一个保证,有利于提高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 (2)规范行业环境。中央地方共担机制不仅减轻了中央财政负担,而且也有利于退税管理,有利于打击出口骗税和规范行业环境。 (3)优化产业结构。本次政策调整针对不同产品出口退税率降幅不同。对国家鼓励出口的产品退税率不降或少降,对国家限制出口的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这是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一大举措,与此同时,出口退税进度加快也将直接有利于继续享受较高出口退税率的行业。 2、不利影响 降低出口退税率将直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出口增长率。据测算,出口退税率下降幅度与出口成本上升幅度大致相等,这次综合退税率下降约3个百分点,也就意味着我国产品出口平均成本也将上升3个百分点左右。 出口产品成本的上升必然导致价格的上涨,由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以中低档为主,价格是最主要的竞争方式,因此下调出口退税率对出口增长率的影响不可小视。 从历史上看,我国出口增长速度对退税率调整的反应还是比较敏感的,例如1999年7月国家上调出口退税率2.95个百分点以后,当年下半年出口增长率从上半年负增长的阴影中快速回升,影响还波及到2000年,使当年出口仍达到27.8%的高增速。 今年1-8月我国出口增长率超过32%,全年进出口保持高位运行,2004年出口退税率下调后,企业出口效益将受到严重影响,在2003年的高基数上,2004年出口增长率可能从今年全年的25%以上下降到10%甚至更低,从而对出口占较大比重的相关生产性行业和港口服务贸易等行业产生不利影响。 但另一方面,我国出口的高增速受到抑制,贸易顺差进一步降低后,将对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助于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 行业影响差异分析 通过对出口退税率的结构性调整,国家的产业政策得以进一步强化。 1、受到国家扶持,退税率保持不变的行业 农产品、船舶、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医疗器械、部分机电产品等继续享受足额退税政策。机电产品中继续享受17%退税率的主要包括数控机床等、工程建筑采矿用机械、程控电话光通信等部分通信设备、便携式自动数据处理机、印刷电路等。 这类行业或是国家鼓励的促进出口结构升级换代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或是国际竞争力不足、需要政策扶持的重要产业如农产品、汽车及一些重要的机械设备。 由于明年起退税进度的加快,这次退税政策调整对这类出口企业的经营效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退税率变化最大的行业 (1)部分资源性产品如原油及衍生产品、木材及制品、矿砂、部分金属及废碎料、羊绒等取消了出口退税。焦炭半焦炭、烧镁等的出口退税率降幅达10个百分点。 原油、木材等资源性产品出口绝对值不大,整个行业内出口比重较低,因此虽然退税率调整幅度最大,但对出口总额和行业效益影响不大。 部分产品如羊绒、稀土金属矿、钨矿砂、焦炭等供给量居世界前列的资源性产品出口比例大,具有国际市场价格主导能力。本次调整后,这类未加工或初加工的资源类产品退税率下降为零,虽然可以通过调价转移新增的成本,但价格弹性作用必将影响该类产品国际市场需求,从而影响出口企业的效益,客观上也对资源性产品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提出了要求。 (2)原先享受17%退税率的服装、棉纺织品、部分机电产品(包括部分专用通用设备、台式计算机及外设、家用电器、大部分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等)的出口退税率下降为13%,降幅达到4个百分点。 服装、纺织品和部分机电产品由于出口金额大,一旦出现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出口总额的波动。而由于自身行业特点和产品特点的不同,具体到各家企业受到不利影响的程度也会各有不同。 从产品角度看,价格弹性较大,以及产品档次低、利润率薄的品种会受到更大影响。其中,纺织行业利润率相当低,生产企业平均净利润率在10%左右,外贸企业净利润率仅为1%-3%,退税率降低后,行业效益将受到重大打击。机电产品门类繁多,利润率差别也比较大。 3.其他行业 其他产品如钢材及其制品、小五金、化工原料、玩具、鞋、箱包等轻工制品,化纤、陶瓷、橡胶制品、煤炭、化肥等的出口退税率下调幅度均为两个百分点。另外,由于出口增速下滑也将抑制我国港口服务业的高速增长。 对出口型生产企业和外贸流通企业影响的差异 下调出口退税率后,很多外向型生产企业和外贸流通企业的经营业绩都会受到较大影响,但是,与生产企业相比,专业外贸公司在此次退税率调整后将受到更大冲击。 对外贸流通企业来说,由于外贸流通企业的利润率远远低于生产企业。以纺织业为例,生产企业平均净利润率几乎是外贸企业平均净利润率的3-5倍,因此,外贸流通企业对退税率下降的反应要敏感的多。 由于退税率下降导致的利润率下降,作为中间流通环节,理论上可以通过向供应商压价和向客户提价的方式来抵消。但是,经过多年来的外贸体制改革,我国外贸经营门槛大幅降低,获得进出口自营权的生产企业快速增长,生产企业、海外进口商和批发商的选择范围都大大增加,外贸流通企业对上下游的要价能力越来越低,供销两头挤压将使外贸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难题。 对生产企业来说,外销效益下降将促使生产企业把产品更多转向利润率更高的内销市场,在压缩生产成本和费用方面也有更强的主动性。与产品结构类似的外贸企业相比,生产企业的适应能力更强。 因此,总的来说,这次出口退税率政策改革后,盈利能力收到最大压力的是以纺织品、服装、技术含量较低的机电产品出口为主的外贸流通企业。(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南方证券研究所研究员 田世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