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十月,阳光灿烂;上海的十月,秋高气爽。对两地来讲,十月是一个意味着丰收的季节。素有合作渊源的上海和香港,在这样一个收获的季节里,迈出了两地合作的新步伐。
香港人称,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是一份“大礼”。记者在香港采访期间,感受到香港人无论是工商界的巨
子,还是以劳力谋生的普通市民,都对C EPA带来的机遇充满期望,对上海市政府代表团的此次赴港也充满感情。
10月27日到28日,由市长韩正率领的上海市代表团,在香港刮起了“上海旋风”。27日上午,沪港经贸合作会议第一次会议在香港礼宾府举行,会议确定了在C EPA框架下加强全面合作的原则、机制、领域,并且推出了近期八个方面的合作重点。
28日上午,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和香港贸易发展局联手举办“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信息发布会”,将重点推进和香港在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会展旅游、商贸服务4个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下午,上海市人事局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了令人瞩目的“引进香港千名专才”信息发布会,当场发布了1015个管理和专业技术的职位,其中中高级职位占三分之二……
虽然代表团在港停留只有短短的48小时,但香港社会各界给予了全面呼应。一些知名人士发表评论认为,沪港合作成果令人振奋,可扩及长三角、珠三角乃至全国。
一位工商界人士告诉记者,C EPA的签署使香港企业率先获得市场准入的机会,为香港人在内地的发展,为香港经济向内地的延伸,为香港经济的转型,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当然,C EPA并不是单向大门,也许用桥梁来比喻更为贴切。对上海来说,C EPA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正如韩正所言,香港作为自由港和国际化大都市,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旅游中心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区位,有高度自由开放的经济体系,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有广泛的国际市场联系,有一大批成功的企业家和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而上海是全国潜力最大的市场,可为香港工商界提供良好机会,而且上海对资金及专业的需求很大。
香港作为金融中心,并在专业服务上具有优势,两地可以互相配合,让香港专业人才到上海发挥才能。沪港双方共同认为,只要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必将会产生“1+1>2”的效应。
韩正谦虚地称,沪港合作是一个成长中的青年和一个成熟的壮年之间的合作,上海要向香港学习。而董建华则称赞,上海是一个“有志气、有理念、有目标、很勤奋的年轻人”。
沪港合作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香港回归祖国怀抱6年多来,沪港合作不断发展。
我们不妨来看一组数字:投资方面,目前香港是上海吸引外资的最大资金来源地,项目数、合同外资额在来沪投资的国家、地区中均居第一位,香港在上海的投资项目数占上海外资项目总数约三分之一,合同港资占上海合同外资总额约四分之一。
贸易方面,近年来沪港货物贸易稳步增长,2002年上海对香港出口31.2亿美元,列上海出口国别(地区)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占上海同期出口总额近10%;上海从香港进口17.3亿美元,列上海进口国别(地区)第六位……
而随着这次沪港合作进一步拓展,以后香港将有更多的资金、人才流向上海,合作领域也将从过去的工业、房地产为主,逐步扩大到金融、商贸、咨询、广告、旅游、会展等行业,并进一步向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拓展。
上海有著名的“东方明珠”,香港有“东方之珠”的美誉,上海和香港的合作,仿佛双“珠”合璧。我们可以相信,明天,两地的收获都不可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