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走在京沪之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0月27日 09:01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寒烟 林木 北京报道 中关村魅力难消 10月16日,日本NTT DoCoMo与位于中关村的融科资讯中心正式签定租赁合同,在融科资讯中心建立其专注4G的技术研究中心,这是继美国硅谷和德国慕尼黑之后,NTT DoCoMo建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贵林称,目前,已知入驻或者确认进入中关村科技园的外资企业已有1500多家,世界500强中的54家,包括微软、诺基亚、西门子、松下等公司都在中关村建立了办公室,设有分支机构。 “中关村的核心地带内不仅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还云集着中科院等重要研究单位,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能满足企业研发的需求,这是中关村核心竞争力所在。”张贵林表示。 实际上,中关村园区吸引一流企业凭借的不仅仅是单一的人才优势,“政府创造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入园”的措施还包括,中关村园区是享受国家给予优惠政策的科技中心,入园企业也将因此获得在其他地区没有的优越条件。 上周,已在融科资讯中心设立了北京办公室的美国益华电脑宣布,其与中关村软件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3000万美元建立的中关村益华软件学院成立。益华软件学院并不像其他公司那样,在写字楼里租一层楼做研究,而是在中关村科技园的昌平园区建了自己的校舍。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评价软件学院推动了“中关村作为北京市IT中心的建设步伐”。由此,无论是从市一级管理层还是从中关村执行层来看,都明确了中关村作为“科技中心”的定位。 张贵林对此表示认同。他说:“中关村园区与作为北京市商务中心区的CBD是不一样的。企业可以把它的行政办公室设在各种商业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的CBD,但中关村作为技术中心的地位使它们毫不迟疑地把研发中心选在了中关村。”当然,中关村也要有自己的中央商务区。张贵林表示,目前正在大力发展中关村西区,建设与之配套的金融、贸易中心,吸引那些新兴的高科技企业把总部选在这里。 无论如何,中关村吸引企业的主要还是其丰富的人力资源,就连新办公室选在他处的微软(中国)也保留了在中关村的研究中心。同样,DoCoMo预计投资530万美元的研发中心选择了融科资讯中心,而其北京办公室较早的时候就安在了北京的CBD核心——国贸写字楼。 北京CBD管委会的目标是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在商务中心区内设立管理总部,使商务中心区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运行控制中枢之一。这意味着北京将在吸引跨国公司方面与上海全面展开竞争。 与上海试比高 办公空间不大的企业总部可创造数亿元的营业额、数千万元的利润、上千万元税收,京沪“总部”之争由此而起。在更大的范围,“总部经济”正成为新加坡、香港、上海及北京等众多地区不遗余力追求的新经济形态。 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7月底,北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为24家,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达41家。北京在吸引跨国公司总部方面似乎略逊一筹。 不久前,一份由北京市金融工委起草的报告已经成形,其主旨在于吸引各路金融企业来京落户。据悉,报告内容涉及给予来京的金融企业提供多项不输于上海的优惠政策。此举进一步展示了北京意欲与上海一争高下的决心。 年初,飞利浦中国区总裁张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到,一个地区要成为区域性总部,取决于当地的流动性有多高,包括人力、物流和财流。对此,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弘认为,一个地区若将北京和上海的优势加起来,就具备了成为区域性总部的最好条件。但就现状看,北京与上海在这三个方面各有优势。 上海在金融方面条件明显优于北京。虽然北京是国家政策发源地和全国大多数银行的总部所在地,但上海拥有着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所三大金融市场。据悉,全国最早的10家基金管理公司,曾有8家将总部选择在北京,但却都相继迁到了上海和深圳,如今北京只剩下了一家。2001年,还出现了四大基金管理公司集体搬离北京的现象。目前,工行票据部、中行数据信息中心、建行信用卡部、华夏银行信用卡部也都已经搬迁到上海。 张告诉记者,飞利浦之所以将中国区总部放在上海,是因为上海交通便利且飞利浦的营运大部分放在华东和华南。赵弘分析指出,上海具有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网络设施,有全国第一大港——上海港,而北京只能通过天津港做航运基地;上海是我国惟一同时拥有虹桥和浦东两大机场的城市,北京只有首都国际机场。 根据中国交通部最新公布的数据,从年初到今年九月,在货物吞吐量上,上海港是天津港的近一倍,二者分别是22979万吨和12170万吨;在集装箱吞吐量上,上海港是天津港的三至四倍,二者分别是820万TUE和224万TUE。在航空运输方面,上海虹桥机场共有66个机位,通航的国际和地区城市40个,国内城市61个;浦东国际机场有76个机位,覆盖32个国际城市,52个国内城市。 赵弘表示,“企业的资源是分层次的,一个大企业的发展需要两个层面的资源,一个是稀缺的战略层面的资源,比如高级营销售人才、资本运作人才、信息;二是常规资源,如土地、水、蓝领工人。北京与上海都是战略资源密集地。” 不同的是,上海与江浙形成的长三角经济具有群聚效应,企业的配套成本低。像飞利浦、理光、通用等跨国公司都将中国区总部放在上海,同时将生产中心放在江浙一带。这种交通的便利既方便跨国公司对分厂的管理,同时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北京所处的环渤海经济圈不一样,北京和天津、河北之间是一种企业竞争的关系,这使得区域之间很难进行合作。 当然,北京也有自已的优势。赵弘指出,北京首先具有技术优势,科技资源丰富,研发人员充裕。根据最近完成的北京研发(R&D)资源清查资料,2000年首都地区有高校61所,其中重点高校23所,占全国重点高校的1/4;北京高校中有500个博士培养点,博士培养规模占全国的1/3;有1081个硕士培养点,硕士生规模占全国的1/5。截至2002年8月,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中,北京位居第一,共有49家,而居次席的上海仅有15家。这也反映出北京在人才方面的巨大优势是上海一时难以企及的。 其次,北京作为首都,政府的公共资源非常丰富。赵弘说:“很多企业看好了这种政府的公共资源。”对此,飞利浦总裁张表示认同。他认为,北京更多的时候可以承担一个政府关系点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