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棉改多事之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0月25日 16:30 《财经》杂志

  新的棉花年度里棉花价格大幅波动,对2002年9月以来的棉花购销放开政策提出了严峻挑战。怎样才能不走回头路?

  棉改多事之秋

  本刊记者任波/文

  疯狂的涨势

  每年9月,棉花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年度。然而2003年的棉花年度很不寻常。围绕棉花价格异乎往年的急涨,全国的棉农、棉花流通企业、棉花加工企业、棉纺织行业以及有关部门进入了新一轮棉改之后一个真正的多事之秋。

  9月初,新棉甫一开秤,长江流域、黄淮海地区和新疆三大主产区的棉价便高于往年。在业内人士看来,此后棉价涨幅几乎可以用“疯狂”二字形容。9月中旬,湖北新棉收购价格达到2.4元~2.7元/斤,新疆,喀什的棉花价格4.3元~4.6元/公斤,乌苏的收购价已经到5.5元~6元/公斤。国庆期间,行情更加“疯狂”。短短七天之内皮棉销售价上涨了大约1300元/吨,达到了15300元/吨上下,籽棉更是达到3.3元/市斤的高点。为数众多的涉棉企业蜂拥而至全国最大的主产区新疆,抢购、囤积棉花者十分踊跃。美国棉花协会也不失时机地来华了解行情、推销棉花。

  有关部门对此在短短两周之内连续作出反应。9月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内部明传电报,紧急通知要求做好2003年度新棉收购工作。通知要求,广大棉花经营企业和纺织企业要认清市场形势,吸取以前发生的抬价抢购造成销售困难的教训,形成合理的新棉收购价格。

  9月18日,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供销总社、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农业发展银行六部门联合召开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较为直接的调控手段:各级农业发展银行继续实行贷款上限政策,收购资金不足部分由企业自筹。在棉花收购价格过高时,农发行可以停止发放贷款,以规避市场风险。此外,2004年棉花进口关税配额增加到89.4万吨,将在今年底全部发放给用户。

  但是,价格的涨势并没有因此而作出调整。棉价上涨推动国内纺织市场棉纱类产品销售价格涨幅接近十年以来的最高点,棉纺织企业若高价进货,将造成亏损,若不抓紧时机购买棉纱,则又可能面临停产。发改委有关人士及纺织行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棉价越高,风险越大。他们指出,今年纺织业发展和棉花需求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若价格过度上涨,最终有可能造成销售困难,纺织业也将面临严峻考验。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朱兰芬进一步指出,棉纺织行业目前面临着“生与死”的问题。“棉花一天一个价,纺织行业今年会怎么样,我眼前一片漆黑。”她说。

  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为数不少的纺织企业停工待料。整个棉纺织行业要求国家出台强力调控政策的呼声十分高涨。

  以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曾几起几落,每逢棉价上涨,棉纺织行业受到冲击时,放开棉花购销、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棉改便要退回统购统销,牺牲棉农利益的老路。此次棉花价格如此大幅波动,毫无疑问对2002年9月以来的棉花购销放开政策提出挑战。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最大的悬念在于:此番决策层最终将站在什么立场,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干预?角逐棉市

  9月20日,往年是棉花收获的大好时节。山东聊城农民张红霞此时却不得不在家中忙着整理被雨淋坏的棉桃。由于阴雨和低温,相当多的棉桃无法裂铃吐絮。他们全家把这样的棉桃一一摘下,再小心翼翼地逐个掰开。然后,这些棉桃还要经过晾晒才能真正“打开”。

  记者了解到,今年棉花的收获时间比往年大大推迟。更重要的是产量大幅下降,“辛苦了一年,原来150斤的单产今年还要少收60来斤。”张红霞心疼地说。

  对于棉农而言,今年实在不是好年景。由于六七月份江淮流域发生洪涝灾害,造成安徽、江苏、湖北等地约190万亩棉田绝收。7月~8月棉花生长期长江流域持续高温少雨,再加上立秋以来黄淮流域部分地区阴雨不断,使这些地区棉桃脱落严重,棉花单产受到影响。业内有一种说法,即“全球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看天气”。然而天不作美,9月底,新疆又遭遇了雨雪天气。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认为,“到9月10日,今年全国棉花单产减产已成定局。”“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单产水平大幅度下降,预测主产区长江和黄河减产三成。”

  棉花减产、新棉推迟上市,库存逐渐告罄。大量私人棉商和小型轧花厂纷纷加入抢购棉花的行列。在全国最大的主产区新疆,从今年9月新棉开秤起,区内外的个体棉花收购商就在各产棉县驻村入户、混级收购。他们白天谈价格,晚上收棉花。棉农们十分罕见地在与棉贩的讨价还价中占了上风。由于对后市预期较高,大量棉农惜售,等待价格继续攀升。当地籽棉收购价格5元1公斤在往年已经是了不得的高价,可今年这个价根本收不上棉花。不少正规收购站无花可收,市场棉价从每公斤5元以下一个月之内就涨到目前的6元以上。

  在长江流域著名的棉花产地湖北潜江市,抢购棉花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状态。9月中,当地民营棉花企业收花、轧花搞得热火朝天,籽棉价格达到2.8元~2.9元/市斤。原有供销社旗下老棉麻公司很难与之竞争。无奈之下,改制后的潜江市棉花公司利用广播、电视、甚至散发传单的方式,大张旗鼓进行宣传,承诺“我们的收购价比个体户高两毛”,以此大量吸引棉农、小贩手中的棉花。从10月2日开始,湖北省潜江市棉花公司各收购站(点)巳全部开秤,各收购站(点)一律3.0元~3.2元/公斤收购棉花。潜江市范围内,目前每公斤籽棉平均又涨价0.4元。

  近几年遍地开花的轧花厂为争夺有限棉花资源,很大程度上为价格上涨推波助澜。据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全国供销总社棉麻局局长、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董事长史建伟介绍,到去年年底,全国轧花厂总数已超过8800家,加工能力超过2000万吨。而2002年,中国全年的产棉量仅为492万吨。竞争之激烈由此可见一斑。

  国庆期间,棉花行情更加“疯狂”。短短七天之内皮棉销售价上涨了大约1300元/吨,达到了15300元/吨上下,籽棉更是达到3.3元/市斤的高点。

  抢购之中,棉花的质量令人担忧。9月中旬,武汉周边地区收购价格在2.6元~2.7元/斤,水分含量过高影响了籽棉交售量。由于小户棉贩上门收花时对籽棉的等级、湿度等要求松,棉农普遍抱有“不用晒花”的想法,使目前正规收购站“无花可收”和“无干花可收”,收购量上不去。

  由于价格上扬,混级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现象也不鲜见。在新疆,过去棉农摘棉花必须戴白帽、用白布袋,现在则是编织袋子满地飞,大量籽棉含水量高达17%,远远高出10%的国家标准。还有棉贩有意往棉花中撒沙子、盐水。新疆麦盖提县棉麻公司经理郑三成透露,他们收购的棉花,100公斤晒干后只有83公斤。据了解,为了完成收购任务,目前当地各棉麻公司不得已也采取了混级收购。

  面对巨大的利益,某些地方政府也以各种方式参与抢购。新疆麦盖提县是一个产棉百万担的大县。据了解,9月23日,该县个别乡有关部门以防治某种棉花病为由,公然在路上设卡,对在该地区收购籽棉的非本县单位,一律强制性押送到个别乡轧花厂交售,结算价格才4.3元/公斤,远远低于市场价。

  并不确定的风险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目前棉价急速攀升,其主要原因是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棉纺行业有关人士指出,是来自中、美两国农业部的减产报告最先搅动了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平静气氛。9月10日,我国农业部对全国棉花生产形势调查汇总后发布报告,预测今年棉花国内总产量为520万吨,比原预计减少30万~40万吨。国际市场棉花价格每磅随即上涨将近3美分,纽约棉花期货上涨265个点。

  9月11日,轻易对预测数字不做调整的美国农业部也调整此前预测数字,重新估计中国棉花产量为550万吨,亦比其原先的估计减少33万吨。并且,美国农业部预测,2003年度全球棉花产需缺口为120万吨,其中中国缺口102万吨,如果中国大量进口棉花,将引起国际市场棉价波动。很快,国际市场棉价又上涨约3美分。三天之内,国际市场棉价上涨约合人民币每吨1500元之多。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内棉价。此外,中国棉麻流通经济研究会也预测,今年棉花产量要比原预计减少30万~40万吨。

  史建伟分析,棉纺能力扩大导致需求增加,是推动棉价上涨的重要因素。根据中国棉花协会提供的数据,2002年,国内棉花供求是基本平衡的。其中,除工业库存外,全国总产量、期初库存和进口量的总和为772万吨,总消费量为685万吨。他指出,2002年度上规模的企业纱产量892万吨,比上年增长17.1%,按照惯性规律,即使有一批企业停产,纺纱增长率仍然不会低于10%。今年用棉量至少增加63万吨。

  此外,近两年来我国的纺纱能力迅猛增长。棉花减产,用棉量增加,势必产生缺口。

  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总经理雷香菊指出,中国是全球棉花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如果中国大量进口棉花,将引起国际市场棉价波动。“这也是最近国际棉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她说。

  然而,此轮价格上涨速度之快、幅度之高出乎大多数人意料,以至被有些纺织业内人士称之为“离奇上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盛霖在9月18日召开的六部门联合召开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指出,这种涨价背后正孕育着较大的风险。

  纺织行业首当其冲。棉价上涨,纺织品的价格必然随之提高,这就会影响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李盛霖分析,今年春节后国际市场棉价上涨,而中国纺织企业使用的棉花价格相对较低,所以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较强。

  近几年,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的高速增长,美纺织界对此反应十分强烈。前不久,美国纺织生产商协会对中国部分纺织品出口提出设限申请。目前,美国政府正在对此进行审理。雷香菊指出,一旦美国采取设限措施,新年度中国纺织品出口前景不容乐观。发改委有关官员提醒,美国此举还有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连锁反应。

  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协会副理事长朱兰芬也认为,正是中国近几年棉纺织品出口市场的扩大拉动了国内纺织品的需求,并带动了棉价上升。但是,“如果出口出不去国内绝对不可能消化那么多棉花。”她说。

  有数字表明,近几年中国纺纱能力增长相对过快。根据发改委提供的数据,去年年底全社会棉纺纱锭达5000万锭以上,在国家压缩940万锭的基础上,又新增了1700多万锭。李盛霖指出,纺纱能力的急剧膨胀和棉花价格的过度上涨,必然引起争抢资源和市场恶性竞争,从而导致一部分的纺纱企业破产。

  此外,纺织企业普遍对今年国家调低企业出口退税率的传闻十分担心。一旦如此,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产品的成本,对纺织企业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而此前出口退税迟迟不能到位亦严重影响了出口企业的资金流转与扩大出口的积极性。

  谁亏谁赚?

  在各种场合,棉纺织行业对棉价上涨均十分忧虑。9月27日,全国棉花协会组织的一个形势分析会几乎成了棉纺织行业的“诉苦会”。“从今往后我们可能就没有利润了,我们的目标是能够不亏,保平。”效益一直不错的大型企业江苏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副厂长邵嘉祥的说法很有代表性。

  企业最高究竟能承受多高的棉价?朱兰芬算了这样一笔账:截至9月底,国内32支棉纱价格大约为19300元/吨。根据她的算法,按照全行业平均的管理费、财务费水平和损耗量,企业要保本经营,平均用于购买棉花的价格为每吨12000元。朱兰芬说:“按照这个价格,每纺一吨纱就亏损2071块钱,亏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可以,亏上半年我们的流动资金就全没了,怎么周转?凭这一点我对纺织业的未来没有信心。”

  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新疆棉花协会会长马德则告诉记者,据他估算,皮棉价格在14000元/吨时农民和纺织企业应该能够承受。

  另据记者了解,按照目前市场上3块钱一市斤籽棉计算,轧制成皮棉约折合每吨15000多元。按照这个价格加工成32支棉纱的成本价约为每吨22000元,而按照目前32支纱的市场价计算,每纺1吨纱要亏损2000多元。

  “价格不合适,不能马上签合同。”据邵嘉祥介绍,由于棉花供不应求,大批新棉推迟入市,且价格极高,不少纺织企业不敢急于购买原棉,目前的库存已经纷纷见底。有的企业不得不推迟订单的交期,有的企业采取多纺细纱的办法,有的开始转用化纤原料,有的甚至已经出现停产或半停产的状况。就连某些几十年来“十一”从来没有放过假的企业,今年“十一”也破天荒放起了长假。

  价格的变化最终带来利益的消长。史建伟认为,棉花价格在目前这个比较高的水平运行,流通企业其中也包括棉花企业的利润空间将会缩小,而经营的风险加大,其中有一部分或者相当一部分流通企业会陷入停顿的格局。

  此外,纺织企业也将面临着全面的考验。“棉花价格不断地上涨,恐怕也会有些企业要退出去。”他指出,这同时将令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如果按籽棉两块八一斤计算,恐怕全国农民有500多万人的收入增加100亿。”他说。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张红宇则指出,即便涨价,农民的日子也未必好过。他分析,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农民减产造成的损失和棉花涨价带来的收益基本抵消,部分地区的损失甚至远超过涨价带来的收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认为,棉价上涨对于棉农来说是好事,更何况在以往棉花供大于求的年份,棉农的利益多年没有得到实际的保障。

  国欣农研会是1984年“卖棉难”中由13户棉农发起的一个科技合作服务组织,目前拥有5万多名会员。其副会长卢怀玉也指出,虽然今年棉价有所上升,但是由于单产大幅度降低,棉农的投入又并不减少,因此利润不一定比去年增加。他认为棉纺织行业的如此大肆诉苦,完全是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棉花放开购销后市场已经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

  他指出,要从棉农的角度考虑,棉价当然越高越好;而从棉商的角度,从用棉的角度考虑,棉价却是越低越好,这是一对很难调和的矛盾。但是无论棉价高低,都应该尊重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棉价上涨虽然增加了纺织企业的压力,但纺织行业应该从内部挖潜,压缩成本以此适应市场。“以往由国家出台一个价格,棉纺织行业就能够有很好的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尴尬的调控

  对于棉花市场目前的状况,有关部门曾试图有所作为。然而,棉花放开购销之后,棉花供大于求伤农,供不应求伤工的现象到目前为止显然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夹在棉农和棉纺织行业、旧体制和新制度中间,政府部门的地位显得十分尴尬。

  1995年度至1998年度,中国棉花连续四年供大于求,棉花严重积压。从1999年度开始,中国纺织工业开始走出低谷,对棉花需求量逐年增加。从去年9月份到今年三四月间,国内市场棉价经历了第一波大幅度上涨,从10100元/吨上涨到4月初的13600元/吨,甚至高于进口成本500元/吨左右。

  一些大型棉纺织企业不失时机地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其调整价格的愿望。山东兰雁集团反映,国内当时牛仔布市场售价为14.5元/米,而生产成本则为15.2米/元,每米亏损0.7元。上海嘉丰飞龙纺织公司反映,进入4月份,出口订单下降30%。

  作为主管部门,发改委在此备放开市场后第一次拾起了市场调控的职能。早在4月10日,国家发改委就牵头组织召开部分省区棉花工作座谈会。当时会议认为,棉价暴涨有很多不正常因素,一是棉花经营企业惜售,二是一部分企业市场炒作。会议还预测,棉花需求量有可能减少而产量则有可能增加,将导致棉花市场价格下跌。因此会议还制定了几个调控措施:一是加大抛售国储棉和老商品棉调控市场的力度;二是督促棉花经营企业限期归还库存棉花占用的农发行贷款;三是禁止棉花经营企业囤积棉花,规范交易行为;四是必要时组织进口。但是这些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措施没有对棉花价格起到实质性的干预作用。

  9月初,新疆棉花还没开秤,就出现大涨价苗头。9月10日,在自治区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自治区副主席熊银辉讲话,强调要刹住哄抬棉价风。结果是开会前籽棉价格还在5.3元/公斤上下徘徊,会议一散反而涨到了5.8到6元/公斤。

  进入9月,有关部门的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发改委、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连续召开会议,或下发通知,试图平抑棉价。而提出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各级农业发展银行要继续实行贷款上限政策,在棉花收购价格过高时,农发行可以停止发放贷款,以规避市场风险。此外,2004年棉花进口关税配额增加到89.4万吨,将在今年底全部发放给用户。

  令所有人士跌眼镜的是,发改委和农发行将今年内地标准级皮棉贷款上限定为450元/担。这在目前是个连籽棉也买不到的价格,业内人士均表示困惑。

  此外,发改委有关人士近日还提供了和市场行情截然不同的信息,即2003年度全球棉花供求大体平衡,国内产量增加,做好国内棉花的供求总量平衡工作是有保证的。不少业内人士对此亦感到十分困惑。

  到目前为止,这些调控措施基本未见成效。过去,在棉花统购统销的年代,承担收购棉花之责的供销社可以起到调节作用,而今,供销社系统可供出售的库存老棉已经为数不多,对市场的调控力度甚微。一些棉商认为,由于供销社系统棉麻公司社企分开的改制工作加紧进行,非供销社系统棉花企业棉花收购量已经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再要祭出统购统销的老办法也已此路不通了。

  毫无疑问,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不能走、也无法走回头路。如何在2亿棉农和整个纺织行业纵横交错的利益关系中协调取舍,这是对政府部门一场严峻的考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网络调查赢取丰厚大奖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精彩华纳铃声免费下载!还有精彩大奖哦!
  好消息-新东方新概念送教材! 学会哇啦哇啦说地道英语 考研&MBA冲刺早准备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在耳边呢喃诉爱意
跳一场激情双人舞
非常笑话
最最酷辣的笑话
每天都来爽一爽
图片
铃声
·[范玮琪] 那些花儿
·[和 弦] 同桌的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淑女疯狂
  • 火辣露乳装新上架
  • 买内衣送性感大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