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经济学家吴敬琏23日在“2003中国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目前经济出现过热,货币供应过量并不表现为通货膨胀,而是引发资产价格膨胀形成泡沫。
吴敬琏说,今年前3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增长速度是1993年以来同期的最高水平。而投资增长又是由贷款增长支撑的。前3个季度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累计增加2.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3万亿元。与投资和贷款同步增长的是货币供应量。2003年8
月末,M1和M2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8.8%和21.6%。
吴敬琏认为,货币供应过量不一定以通货膨胀的形式表现出来。货币政策的调控滞后期很长,不管是货币超发还是货币紧缩都有一个滞后期。近期央行采取了一些措施,有望能够平稳地软着陆。吴敬琏表示,不一定会出现很严重的通货膨胀。
他说,现在总需求中投资和消费增长的情况大不一样:消费增长很慢,虽然较以前稍有回升,但是前3个季度也只增长了8.6%,所以不会造成物价的剧烈上涨;投资增长得很快,但是消费物价指数是平稳的,近期也看不出来会有变化。
但吴敬琏表示,目前投资已经过热。他举例说,2003年,我国增长最快,投资最多的是房地产,上半年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而去年为24.4%,其余如钢铁业投资增长150%、机械业投资增长52%、纺织业投资增长626%,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他分析,投资资金相当大程度上是来自银行贷款。贷款的增加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已经有超过5年的时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超过了GDP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本来,货币数量和GDP的比重高表明的金融活跃。但是我们的情况是过高,现在广义货币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70%。大量的货币在市场上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货币过量可以表现为物价指数的上涨,但也可以表现为资产价格的上涨。物价指数是针对商品和服务价格而言,如果货币不是买商品和服务,而是去买资产(如房地产、股票、其他的金融资产等)就会造成资产价格膨胀。
吴敬琏认为,资产泡沫的危害性并不比通货膨胀小。资产泡沫的危害,在时间上拖得更长。香港从1991年开始的房地产涨价,1995年房价曾经回落,然后又继续上涨,一直到1997年。1991年到1997年人人都赚钱,1997年以后,香港的中等收入阶层几乎全部都是负资产,因为按揭买的房子现在房价下跌了70%。
吴敬琏指出,货币的过量供应通过贷款的增加进而导致投资的猛涨给经济带来危险。中国居民储蓄率过高,居民把储蓄的大部分(约为GDP的40%)作为存款存入银行,银行以此贷放给工商企业,用以支持它们的高速增长。然而,这种大量贷款支撑的增长只是一种寅吃卯粮的“借来的增长”。在周转的过程中,增长的高成本、低效率导致了资金的大量浪费,使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积累起来把储户心目中的财富仓库变成“空仓”。
作者:毛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