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报告称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硬着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0月22日 10:36 中华工商时报 | ||
【记者张隐隐北京报道】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中,在总结了境内外学者观点后,提出: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硬着陆”。 世行在这份报告里分析了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上升的原因:投资的高涨似乎既有市 据统计,2003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总投资增长了31.1%,这与在2002年和2001年同期的增长率21.5%和15.1%,形成较大的对比。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33.5%上升到2002年的42.2%,预计在2003年还会进一步上升。无论以什么标准来衡量,这样的水平都是不正常的。 报告认为,中国近几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经超过了1993年37.7%的峰值水平,但那时大家普遍认为经济过热,增长速度无法持续的时期,最后促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软着陆”的政策措施。目前,尽管在很多工业行业中生产能力的利用率还比较低,但仍在快速地增加生产能力,而不仅仅是建设新的生产线。比如,考虑到目前及预计今后的移 动电话销售的增长势头(2000年为3300万台,2003年为13000万台),在移 动电话生产方面投资的增长应该是比较合理的。但是诸如水泥、钢铁和铝等行业的扩张似乎风险要大一些,特别是在还存在大量生产能力的闲置的情况下。 报告分析认为,从地方政府的行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政策推动和市场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从1998年开始,中央政府启动了一系列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这为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中国东部省市占全国固定资产总投资的大部分,比重为72.6%,东部省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在2003年上半年又增长了29.2%,但是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投资增长速度还要快很多,分别达到55.9%和45.6%。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推动的,中央政府的推动作用相对很小。在2003年上半年,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总金额只有184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7%。但地方政府的投资项目总金额高达132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1.5%。 在支持这些投资方面,财政支出发挥了重要作用,银行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也同样重要。世行分析,主要发放给国有企业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从1997年占总资产的40%左右下降为2003年初的20%左右,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项目的长期贷款比重大幅上升。因此,银行系统总的风险敞口正在从国有企业的工业项目转移到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项目(公路、能源和通讯)及相关的房地产开发。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所导致的市场分割及重复建设(比如有29个省已建成了汽车生产厂),这些投资所依赖的现金流的不确定性,以及地方政府还本付息及担保义务不断加重。因此,繁荣之后出现萧条的可能性比较大。而这有可能使其资产状况雪上加霜。 世行的报告认为,传统的经济过热指示器,像通货膨胀压力所给出的信号可能并不一致,同时考虑到非市场机制的作用,如软预算约束使得企业的盈利意识不强,并在减价方面有很大的自由度,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分析关于各个省、县级政府的财政及借款、担保的零星信息,并了解近期地方藉以借款的资产的质量情况,那么很可能发现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才能防止在经济管理方面今后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