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输油管道谈判内幕:具体路径成谈判重点
●俄罗斯官员表示,优先建设安大线的立场没有改变●俄经济发展与贸易部长提出石油管道“北线”新方案
9月23日凌晨,俄罗斯政府总理卡西亚诺夫乘专机抵达北京。23日,他在参加完上海合
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二次会晤以后,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他将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中俄总理第八次定期会晤。
中俄谈判谈到凌晨
对于访华的具体内容,卡西亚诺夫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将与中国领导人探讨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其中主要内容是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也表示:“两国总理将就两国关系的全面情况特别是经贸等领域的合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步互利合作提出规划,双方在能源领域里的合作也应包括在内。”两国官方不约而同地重点提到了能源问题,表明了中俄石油管道(从俄罗斯的安加尔斯克到中国的大庆,又称“安大线”)问题为双方所瞩目,而且到了关键时期。
在卡西亚诺夫抵达中国前,俄罗斯几位高官已先期前来中国,其中最引人注目是主管能源领域的副总理赫里斯坚科。他与中方22日开始的会谈一直持续到23日凌晨,双方就中俄总理第八次定期会晤期间将签署的有关文件进行商议。
目前,中俄两国媒体,甚至整个国际社会都非常关注:中俄石油管道到底能不能修?如果修的话,将要走哪个路径?
中俄油管项目没有被否决
卡西亚诺夫来华前,俄罗斯和中国的一些媒体报道说,俄罗斯通往中国的油管项目“已被俄罗斯政府否决”。对此,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日前在一次论坛会议上透露,俄罗斯政府并没有改变优先建设通往中国输油管道的立场。俄政府官员也公开表示:“有关报道与政府立场有出入,中俄石油管道项目已经写入俄罗斯政府经济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俄方向中方重申:优先建设安大线的立场没有改变。”
具体路径成谈判重点
中俄石油管道项目是俄罗斯方面首先提出来的。按照中俄正式达成的协议,“安大线”动工时间应为2003年年底,2005年全线贯通输油。但是,就在中俄两国有关方面落实计划时,日本插了一腿。日本高官接连访俄,劝说俄罗斯将输油管线改道。去年年底,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提出了另外一个管道项目:起点仍为俄罗斯的安加尔斯克,终点却改为俄远东港口纳霍德卡(“安纳线”)。俄罗斯国内就两个方案展开了激烈争论,问题最后摆到俄罗斯最高层的桌面上。今年3月,俄罗斯能源部提出一个将两条线路合二为一的折中方案,即在铺设“安纳线”的同时修建“安大线”分管道,并决定先建“安大线”。
但是,两线合一只是一个原则性结论,中俄石油管道有一个最关键问题没有解决:整个线路的具体路径。在具体路径上俄方迟迟没有明确表态。俄罗斯媒体估计,卡西亚诺夫访华时,中俄双方将主要就这个问题展开谈判。
俄罗斯提出新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天,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和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部长格列夫对中俄石油管道发表言论,这两位高层人士都不约而同地提到未来石油管道的路径问题。
卡西亚诺夫日前在接受中国记者集体采访时表示:“为了实施中俄能源合作协议,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里明确规定有一条通往中国的石油管道项目。俄罗斯专家现在正在就铺设这条管道的技术经济问题进行细节研究,其中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要求。在这些工作结束以后,将会明确铺设石油管道的具体路径。”
格列夫说得更细一点。9月22日,他在圣彼得堡表示:“卡西亚诺夫总理将与中国领导人讨论中俄石油管道的路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走“南线”还是走“北线”的问题。”格列夫解释说,“南线”是最初提出的“安大线”线路,即以安加尔斯克为起点,从南面绕过贝加尔湖,然后沿西伯利亚铁路,在后贝加尔附近引出一条通往中国的支岔;所谓“北线”,也是从安加尔斯克起,但它从北面绕过贝加尔湖,先沿贝加尔—阿穆尔大铁路,途经卡扎琴斯科耶、滕达、斯科沃罗季诺,而后转到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途经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最终到达终点纳霍德卡,其中在滕达附近引出一条通往中国的线路。
“北线”对中俄的意义
俄罗斯有关专家特别指出,“北线”的俄罗斯境内部分实际上就是“安纳线”的上游路径。从某种意义上说,修“北线”就是部分铺设“安纳线”。只有这样,这条石油管道的主动权才能完全掌握在俄罗斯手里。如果哪一天石油资源允许,资金也能够到位,俄罗斯就可以将石油管道从滕达往东一直铺设到纳霍德卡,中国线路届时将变成百分之百的支线。
对中国来说,“南线”和“北线”有很大的差别:一是“安大线”走“北线”要比走“南线”长大约800多公里,由此将导致铺设管道费用的大幅度增加和石油运输价格的上涨,这在经济上是很不合算的;二是走“北线”后,中方也担心俄方在铺设主线以后有单方面切断向中国供油的危险。
另外,由于中俄石油管道所涉及的技术经济论证(尤其是管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到现在还没有完成,再加上俄罗斯即将举行国家杜马和总统选举,俄罗斯上层仍有可能因为政治原因而推迟石油管道问题的解决进程。
中俄应妥善处理实际问题
近年来,中俄关系总体良好,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去年俄中贸易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20亿美元。但中俄关系并非没有问题,特别在一些具体的、实际的问题上,双方的利益并非完全吻合。俄《独立报》认为,俄外交政策是一切从实利出发,往往是“脚踏两只船”。另外,俄国内有一股势力,对中国抱有戒心。他们害怕中国的强大,担心中国对俄实行“人口扩张”和“经济扩张”,认为中国对俄构成“威胁”。中俄石油管道风波也是这两个因素在起作用。今年5月28日,胡锦涛主席在访俄时强调,中俄合作“既要考虑本国的利益,又要照顾对方的利益”。中俄在石油管道问题上也要本着互利的原则,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