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施压事已至三 贸易大战能否爆发
贸易战爆发的可能性或许很小,但贸易纠纷已不可回避了。在这场国际政治经济的博弈中,中国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既要避免贸易战,又不可不做准备
□本报驻沪记者王丰
9月20日,西方七大工业国(G7,包括美、德、英、法、日、加、意)财政部长会议在阿联酋的迪拜召开。与月初在北京不同,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在迪拜得到了这个“富人俱乐部”其他成员国的响应。
七国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当天表示,为了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实现顺利而全面的调整,主要国家必须采取更为灵活的汇率政策———这个“主要国家”在外界看来,所指的是“中国”。
七国此举,被认为是一个月内,继斯诺访华和欧盟之后,西方国家向人民币发起的第三轮施压行动。七国在会后发布的一份公告中说:“将继续密切关注外汇市场动向,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合作。”
针对美国利用G7攻击人民币的做法,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日前表示,不能把汇率问题变成国际政治问题、当作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
这位发言人指出,发达国家的就业问题与中国的汇率没有关系。这显然是公正之言,目前,中国的平均工资只有美国、日本的3%左右。即使人民币汇率升值1倍,工资水平仍相差十几倍,不可能改变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和低成本的现实。
西方三次施压,三次被中国挡了回去,不过,从目前情势来看,仅以“政治秀”的概念来判断美国等国对人民币态度的性质似乎过于简单化。
被称为“富人俱乐部”的西方七国集团,GDP之和占世界的2/3,贸易量所占比例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一个担心自然而发:中国与它们之间会爆发贸易战吗?
对此,本报记者分别采访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海闻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陈雨露教授。尽管他们的判断不尽相同,却各有见地。
记者:贸易战会爆发吗?如果面对贸易战,中国在政策层面、企业层面要做哪些准备?
海闻: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小。贸易战的结果是双方都遭受更大损失。中美之间的年贸易量达1000亿美元左右(2002年数)。美国已是中国商品的第一出口国,中国2002年向美国出口了将近700亿美元的商品,占当年出口总额的21%左右,加上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美国市场对中国来说举足轻重。同时,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已经成为美国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乏的商品。
对美国来说,虽然对中国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不大,但涉及到美国的一些重要产业,比如农业等初级产品和一些高科技产品。
由此可见,中美一旦发生贸易战,不仅会影响两国工人的就业,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美国人民的生活。在中国新一届政府执政初期和美国即将大选之际,没有一个政府敢于和能够承担贸易战带来的经济与政治损失。
但贸易战的可能性小并不等于中美双方尤其中国方面可以高枕无忧,无视中美之间的贸易纠纷,这种纠纷的扩大和政治化以至出现贸易战的威胁或局部的贸易战都不是不可能的。
近年美国经济不景气,美国对华的巨大贸易逆差成为政治家和利益集团最易攻击的目标之一。
为了转移公众视野,也为了安抚国内不景气行业的工人和业主的不满,政治家们很自然会把中国作为替罪羊。前段时间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的舆论正是新一轮中美贸易磨擦的前奏。虽然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已基本排除,但随之而来的必定是对于贸易问题的直接挑战。
对于中国来说,虽然贸易战不会发生,但即便只是“贸易战威胁”,其损失也会不小。
一旦出现贸易战阴影,商业前景就会出现不确定性,就会大大影响双边贸易,甚至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影响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从1989年到1990年代的中期,美国国会每年要讨论中国的最惠国待遇问题,中国(包括香港)的政界、商界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做工作以免贸易战真正发生,而中美两方企业也都随时准备应付不幸而大大增加交易成本。
因此,面临今明两年的政治经济形势,我国政府和企业在中美贸易问题上都不可掉以轻心。中美双方的政府和企业一方面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不愿过分刺激对方形成对抗,这是一场国际政治经济方面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中国既要有原则性(如坚持人民币不升值),又要有灵活性;既要避免贸易战,又不可不做准备。
陈雨露:西方发达国家将不惜与中国打响新一轮的贸易战。美国近期的动向(商务部对中国非法倾销和补贴等反竞争行为的调查,关于提高中国产品关税的提案)和欧盟财政部长们日前的发言似乎都预示着为了逼迫人民币升值,西方发达国家将不惜与中国打响新一轮的贸易战。
汇率政策是一国的内政,我国肯定不会放弃本国的经济稳定,屈服于外来压力而让货币升值。目前,西方国家的经济大多呈衰退趋势,贸易保护主义气势日盛。贸易战发生的概率就更大了。因此,我们要做好应付西方国家贸易制裁的准备。
从政策层面上说,我国政府短期要做的事情有两个:一个是建立完善的信息市场,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国门,提高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对外贸企业提供指导,提高应对贸易争端的技巧。
另一个是完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法规条例,既可以保护受到进口产品严重冲击的行业,又是对外国贸易战的有力制约。
对抗贸易战不只是政府的任务,企业的角色非常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贸易壁垒的形式发生了很多变化,关税等有形壁垒渐渐退居二线,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等无形壁垒的重要性在上升。
我国很多出口产品的确在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以至于给国外竞争者提供了口实,因此,我国企业要强化市场意识,严格遵守国际市场上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还要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中,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不可避免地成为很多国家“攻击”的对象,需要注意的是,提高对抗国外贸易战的能力,不只是针对近期国际贸易的紧张局势,而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记者:中方如何避免这场贸易战?有论者言,眼下的任务是让美、欧尝到各自想要的甜头,这些甜头是什么呢?
海闻:不要给美国政治家们提供煽动民众的机会。在坚持人民币不升值的原则下,中国应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来消除或至少减少引发中美贸易战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
在过去近10年中,中国对美贸易始终存在着顺差而且越来越大,今年头7个月又达到了287亿美元。
当然,我们有很多理由来解释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包括美国对华限售高技术产品、亚洲其他国家对美贸易顺差的对华转移等,但对美国的广大公众来说,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去了解和理解这些原因———他们所看到的是满眼的“中国制造”,听到的是中国市场的高关税和非关税保护。
在经济不景气失业率较高的状况下,任何政治煽动都会激起美国公众的情绪,在大选之年这种情绪又会给政府压力,以致政府为竞选连任而采取一些激进强硬的措施。因此,对于中国政府和企业来说,我们不能给美国政治家们提供煽动民众的机会。
具体做法可以包括针对美国的市场开放和增加进口。目前,中美双方的贸易壁垒是不同的,中方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相对高一些,进入WTO后,中国虽然作了许多承诺,但多为2005年后实施(如小汽车关税现为43%,到2006年降为25%),由于有关税还要下降的预期,进口与消费反而会趋缓。
另外,在非关税壁垒方面我们仍有许多空间可以放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也许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为缓和中美贸易的紧张关系进行大型集团采购,但我们在政策与制度上仍有不少地方可以改善,并且这种改善与中国入世和开放是一致的,只是对美国在时间上提前一些而已。
在这个问题上必须与美国单独谈判,甚至可以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表示我们改革开放和成为世界经济中负责任大国的决心。
可以考虑开始跟美国进行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探索和谈判。中美经济上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对减轻短期压力、避免冲突、稳定两国政治关系亦很有益处,这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战略选择。
另外从结构方面看,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7月,中国对美顺差达287亿美元,对欧盟顺差达80亿美元。
同期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为121亿美元,对日本是85亿美元,对东盟的逆差则达到80亿美元。
记者:这些数字表明中国的贸易结构非常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美国、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
陈雨露:我国的贸易结构的确不平衡,出口市场集中在美国和欧洲,而在东盟等地区和国家的市场份额却很小。
这引起了美国等国家对我国出口的强烈不满。我国不平衡的贸易结构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我国企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信息处于劣势,风险控制能力也较差,因此有很强的地域惯性;另一方面,出口产品结构的单一造成了市场的相对集中。我国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国和欧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属于夕阳产业,因此对中国产品的需求相对旺盛。
而在东盟等发展中国家,产品结构与中国相似,因而对中国产品需求不大。因此在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同时,政府还应当积极引导产业结构的完善和发展,实现出口产业的多元化,以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和生存空间。
海闻:中国已有10年贸易顺差,今年头8个月的顺差为88.6亿美元,顺差总量虽不多,但结构上有问题,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顺差高达360亿,而对日、韩和东盟却有大量的逆差。这跟我们的政策有一定的关系。时间久了这种格局会引起与美国和欧盟之间的磨擦。
另外,也不能简单地将这种磨擦归之于美国的保护主义。
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必然引起欧美的企业、政府甚至民众的反弹。目前出现的迫使人民币升值和大量的反倾销,实际上是一种贸易报复行为。
如果我们不积极主动并从长远和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处置好这一问题,大量贸易顺差的所得也会因其他方面的损失而有所丧失。
至于增加进口会不会导致中国进出口的不平衡,我认为,至少近期内不会。
记者:增加进口,加强对外投资,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陈雨露:增加进口和加强对外投资都是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重要且可行的措施。近年来,在出口迅速增长和外资大规模流入的支撑下,我国的外汇储备有了大幅增长,因此有能力扩大出口和对外投资。
但在制定具体政策的时候,应当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不能单纯为了消化升值压力。
就进口来说,关键是调整进口结构,对奢侈类消费品的进口仍要加以控制。具体措施有:对美国等国家限制对我国出口高技术产品的政策施加压力,增加进口国外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机器和设备,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增加石油战略储备的规模,调整储备形式,以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强经济增长的自主权;增加大型飞机的预订,既能赢得西方国家国际航空公司的支持,又能促进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在加强对外投资方面,切不可一窝蜂,在现阶段,还应当对企业对外投资的资格进行审查,并提高对资本流动监控的技术,完善预警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