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200人“会审”中央部门 审计署透露四大问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20日 09:2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李红兵北京报道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9月5日,在北京怀柔召开的2003年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培训班开幕式上,国家审计署副署长刘家义给审计人员打气。审计署25个派出审计局的人员参加了培训。

  为期3天的培训班通过了《中央部门2003年预算执行审计和决算草案审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和《中央部门公务用车费用开支及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方案》(以下简称《调查方案》)。

  刘家义亲自部署了2003年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任务和重点。“从总体上讲,现在中央部门预算编制不完整、预算执行不规范、财政收支过程中不真实、不合规的问题屡屡存在。揭露问题仍然是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首要任务。”刘家义说。

  以此为标志,审计署对60个中央直属部门的年度审计正式拉开序幕。

  中央部门预算管理4大问题

  “有些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可以通过体制改革来加以解决,但是还有相当多的问题是人为的违规违纪问题,这也是最令人忧虑的。”9月18日,一位审计署派出局的官员说。这位官员参加了9月5日的培训。

  据其介绍,审计发现,中央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4大问题:

  其一,中央部门本级预算管理不规范。仅以审计署2002年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为例,在被审计的60个中央部门中,就有23个部门未按规定细化预算或预算编制不完整;6个部门没有按规定及时足额批复预算;12个部门擅自调整预算项目及其金额。

  另一个问题是,中央部门对其所属的二、三级单位疏于管理和监督。审计署去年对中央部门所属的200多个二三级单位延伸审计的结果显示,隐瞒收入、私设账外账等问题金额就高达37亿元。其中仅从中国气象局及其直属18个二级单位中就查处违规违纪金额2.29亿元。

  一些单位甚至为谋取小团体利益,编造虚假项目,骗取财政资金。其中典型的例子是:水利部原信息研究所以建设“东小楼改造附属工程”为名,编造虚假项目预算,并与某工程处签订虚假施工合同,将135万元预算资金拨付该工程处,然后分批收回,用于发放职工补贴。

  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不严也是其中的问题。审计署去年对中央部门的审计发现,有14个部门自立项目或超范围收费5.22亿元,15个部门应缴未缴中央预算收入3.31亿元,29个部门未按规定上缴财政专户资金18.53亿元,26个部门隐瞒、截留或坐支预算外资金2.68亿元,有的甚至设立账外账。

  最后一个问题是,中央部门决算编报不实。根据审计署对国务院25个部门2002年度决算(草案)的审计情况看,部门决算编报不实的问题仍然存在,涉及少报收支和结余、少计资产、少汇所属单位决算报表的金额共达41亿元。

  根据1998年国务院批准的审计署机构改革方案,审计署在中央各部门一共设立了25个派出审计局,人员编制一共200人。

  同时,为进一步强化派出审计局审计的独立性,国务院批准的审计署机构改革方案还特别规定,将派出审计局由驻在部门和审计署双重管理的领导体制改为由审计署直接垂直管理,各派出局的人、财、物都由审计署直接管理,独立开展各项审计,不受驻在部门干涉。

  “信息产业部每次的预算会议我们都必须参加,我们有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甚至可以投反对票。这次,刘家义副审计长再次高度赞扬了审计人员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格执法的精神,这对我们无疑是个巨大的鼓舞。”审计署信息邮政审计局官员傅少军说。

  “有的部委结存资金上百亿元”

  与历次审计不同的是,结存资金成为这次审计署对60个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重中之重。

  “自从1998年国务院机构大改革以来,由于各种遗留问题,各部门的结余资金越积越多,不仅造成了国家有限的财政预算资金被大量闲置和浪费,更为某些部门私自谋取小团体利益甚至滋生腐败创造了客观的便利条件。因此,总理多次批示审计署,要求对中央各部门的结余资金进行全面调查和清理。”9月18日,审计署相关官员对本报记者透露。

  根据审计署的统一部署,审计署外交外事审计局、海关审计局、信息邮政审计局已经分别先期在外交部、海关总署、信息产业部三部委进行了试点审计。

  9月上旬,3个小组的审计结果汇集成的书面审计材料共计达到60多页,已送交审计署。

  审计署信息邮政审计局的一位官员透露,在上述试点基础上,这次正式通过的《工作方案》要求:25个派出审计局要以对部门结存资金的审计为突破口,通过对60个中央部门2002年底至2003年底结余资金进行专题审计和调查,做好审计工作。

  “从我们初步调查的情况看,结存资金主要是1998年国务院各部委机构大改革时期形成的。随着一些部委的撤销和合并,此前已经下拨给这些相关部委的预算资金却没有及时做出处理,不同部委的预算资金随之被大规模分拆或者合并,导致一些部门的结余资金骤然剧增。”审计署派出审计局的一位官员说。

  据这位官员介绍,另一个原因是高校改革。高校改革前,国家对部委所属院校的预算拨款有相当部分是通过相关部委再下拨给高校的,这些高校被突然划拨给地方或教育部直接管理后,仍然有相当部分的高校预算拨款被结存在原来的主管部委手中,从而导致这些部委的结存资金也急剧增加。这位官员分析说,由于上述原因,结存资金的规模在各部委的差别很大,在有的部委达一个亿,有的部委则可能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

  按照规定,这些结存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必须纳入部门预算并上报财政部,根据财政部批复的部门预算对其进行使用和管理,但一些部门违背规定,未将结存资金纳入部门预算,私自将其变成了部门的小金库,或者私自对外投资,或者变相为职工发福利,这是目前在结存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务用车的数量不降反升

  与结存资金并列的另一个审计重点是,对中央部门公务用车费用开支及管理情况的专项审计。

  “这次公务用车专项审计调查,所涉及的部门之多,调查的项目之细,可以说前所未有。从部长用车到临时工用车,从燃油费到司机工资,全都在审计之列。”审计署信一名参加了培训的官员说。

  他预言:“一场前所未有的公车革命即将开始。”

  根据《调查方案》的安排,从9月11日起,审计署正式对40个中央部门的公务用车费用开支及管理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全部调查报告将于11月中旬结束。

  1999年4月《中共中央纪委关于加强对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和更换情况监督检查的通知》(中纪发〔1999〕4号)规定:部长级干部配备使用排气量30升含30升以下、价格45万元以内的轿车,副部长级干部配备使用排气量30升含30升以下、价格35万元以内的轿车。

  上述文件规定,领导干部已配备使用的轿车未达到上述标准的,要继续使用,不得借机更换,避免造成浪费;达到报废更新条件时,在坚持使用国产车原则的前提下,按照排气量和价格标准,经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更换。

  此前,根据财政部1995年11月印发的《中央国家机关所属在京事业单位汽车定编管理办法》规定:司(局)级干部(包括离休)人数按下列标准配备:30人以内,每6人一辆;30人至50人,每8人一辆;50人以上每10人一辆;单位职工通勤用车(指20座以上的旅行车和大轿车),按单位职工编制人数、职工宿舍距离单位远近、分散程度等情况考虑配备。一般职工在100人至300人配备一至二辆,300人至500人配备二至三辆,500人至1000人配备三至五辆。

  然而,现实情况并不如此。根据审计署初步的调查审计,一方面,很多中央部门下属单位的司局级干部都配有专车,另一方面,经过近年来的部门改革后,多数部委的人数已经得到大幅精简,但审计调查的结果是,多数部门公务用车的数量和质量却在不降反升。

  审计署的一名官员分析,现在,一个部委养一辆公车的年平均费用(包括司机工资)在10万左右,即使按一个部门100辆公车的数量计算,每年的养车费就达到1000万元。再算上超标准配车和违规用车,费用就更是惊人。

  审计内容全部公开?

  “尽管审计的力度在逐年加大,但是有些问题与整个配套的体制和制度密切相关,仅靠审计还难以解决。”在谈起审计署派出局的工作成就时,审计署一位“老审计”仍然有些无奈。

  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中央各部门公务员出差的报销标准,基本上仍然沿用的是财政部于1996年1月印发的《关于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的规定》(财文字[1996]2号)的标准。按照这个规定,一个普通公务员每天的出差报销标准仅为58元。其中包括:住宿费40元,吃饭15元,交通3元。现在审计署根据审计业务工作的具体需要,“法外开恩”地将内部报销标准提升为每天230元。但是,这仅仅是针对外出办案的人员,其它一般性的公务出差,仍然必须遵守每天58元的标准。

  这位“老审计”说,由于客观制度过于苛刻,再加上多数机关部门办公费用确实紧缺的现实,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各种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而且,更重的是,审计部门在发现这些违规事件后,最终也往往难以使其彻底纠正,甚至不了了之。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系教授毛寿龙说:“现行的审计制度本身也需要改革。审计最大的威力在于公开,除少数涉及到国家利益和秘密的审计内容自然不在公布之列外,只要把其余全部审计报告和结果一律公开,公众和舆论的压力就自然会促使被审计对象在很短的时间内自我纠正,并同时对那些试图违法违纪的部门和个人形成最有效的威慑。而现实的情况是,除审计长本人在人大会上宣读的最后报告外,其它的所有审计报告、决议一律不对公众公开。”

  来自审计署的消息称,到2006年,除少数涉及到国家利益和秘密的内容,所有的审计内容和报告一律公开。虽然这还是个设想,但审计署目前正在进行各项准备工作。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图片铃声随心换
无线上网无限生活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生殖健康两性差异
有奖订阅尽在学堂
非常笑话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图片
铃声
·[阿 杜] 一个人住
·[和 弦] 真情人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海安经洽会招商项目
最安全稳定的企业邮箱
中医抗癌革命性突破
加盟赠国际供求数字卡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搜“票”(沪)
心的夏季旅游(豫)
婚嫁交友在京城
占便宜的机会!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