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003城市竞争力排名 > 正文
 
《经济》杂志:北京离国际金融中心还有多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04日 11:00 《经济》月刊

  特约记者余珂

  一份由民间研究机构完成的关于北京金融业发展的报告,正在私下传阅。该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首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据说,该报告已经得到了北京市金融工委的高度评价,其中关于优化首都金融发展环
境的20条政策建议,10条已经被北京市政府采纳,并列入了今年的重要事务之列。

  这份研究报告的全称是《首都金融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是由中国博士后特华科研工作站完成的。据了解,在北京以金融为主攻方向的博士后工作站有五六家,而特华博士后工作站在站的博士后有深厚的政府背景。

  曾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王岐山担任北京市代市长后,关于北京将加快金融业发展的猜想不时见诸报端。如今,一家民间机构推出的研究报告得到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北京发展金融业制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这份报告到底是什么样的报告?《经济》杂志独家采访了该报告的课题组组长、中国博士后特华科研工作站常务主任王力。

  为什么要做一份这样的报告

  《经济》:特华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课题?

  王力:选择这个课题的初衷,主要是因为北京金融产业的发展环境,已经与金融产业的发展要求明显不相适应。2002年,北京有两个数字超过了上海,接近了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水平。一是第三产业占北京GDP的比重达到61%;二是金融业产值达485亿,占GDP的比重为15.5%,居全国首位。可以说,金融业在北京经济中的地位正变得举足轻重。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定位,北京金融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发展环境与上海等城市相比,差距正在加大。不少金融机构的总部选择了迁出北京。最早的全国10家基金公司,有8家选择过北京,可如今只剩下一家。我们想通过科学、细致的研究,提出优化首都金融发展环境的政策建议。

  《经济》:2001年国务院审批同意了上海的城市规划,国际金融中心成了上海建设的目标之一。而你的报告提出在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究竟出于何种考虑?

  王力:在今年元月课题组刚刚筹备的时候,不少组员也认为北京不具备建立金融中心的条件。他们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证明北京金融业发展环境与上海的差距:大家都知道房贷有两种还款方式,一种月供按固定比例,一种月供先多后少,同样10年30万元贷款,后者比前者利息支出要少2万元。但调查显示,上海大多数市民对后者感兴趣;而北京大多数人却嫌后者麻烦,宁可多花钱。

  对北京金融中心的定位产生质疑,是长期以来北京给人们留下的一种印象,随着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经济中心职能的淡出,在人们心目中,北京的城市定位就只剩下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了。但是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一个区域性、乃至国际性金融中心的宏伟构想,就像一道挡不住的风景,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经济》:这个报告有哪些创新的地方?

  王力:概括地说,实现了5个方面的创新:一是从新的视角对北京现有的优势进行了再认识,指出北京作为中央宏观调控部门和监管部门所在地,作为独一无二的全国性金融管理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具有发展金融业无可比拟的管理优势和资金优势。

  二是深入分析了制约北京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指出了缺乏能够反映首都城市经济功能的战略定位的问题,准确提出了城市经济发展定位和持续、稳定、明确的城市发展目标。

  三是首次提出北京明确“金融立市”的指导思想。

  四是首次提出应当“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目标。

  五是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北京建设金融中心的条件进行了客观评估。

  必然的选择

  《经济》:一般说来,首都是一国的政治、文化、交通以及国际交往的中心,至于是不是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要依据其历史条件、所在国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近来,国际上流行的观点是将首都的功能尽可能简化,巴西等国家甚至迁都到新的城市。将北京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是否与国际潮流背道而驰?

  王力:不管有没有人为的推动,北京的金融中心地位已经客观存在了。在北京有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等银行管理机关;有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等金融监管机关;有中央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等登记结算机关;有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两大政策性银行的总行和分行;有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北京市商业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部;有四大全国性保险公司;有银河证券、中金公司等大型证券公司的总部等等。

  《经济》:金融机构的总部集中在北京,就意味着北京是金融中心吗?

  王力:只要总行在北京,所有的资金调度就将在北京完成。正在着手建立统一数据库的各家银行,一旦把整个银行的资金集中到总部统一运作,就意味着中国银行业资金总量的80%左右集中在北京,如此庞大的资金调度总量,在东亚地区也是数一数二的。

  此外,中国保险业三分之二以上的资金统一运作也在北京完成,北京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金融结算中心。还有,国有资产总量的一半以上,由总部在北京的国有大企业所控制,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 移 动、联 通、网 通、华能、中远等,它们所带动的庞大的资金流,同样是北京成为金融中心的有力支撑。

  《经济》:您刚才所列举的现象,是北京特有的,还是其他国家首都的共性?

  王力:我们发现,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大洲的全球性和区域性金融中心近40个,其中大部分都是所在国的首都。三大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东京,两个是在首都;巴黎、阿姆斯特丹、新加坡等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中,约有1/2是首都;至于国内金融中心,是首都的更是占据了4/5。

  首都,特别是非联邦制国家的首都,成为金融中心有其必然性。首先,首都是一国的金融决策中心。对于金融业这样一个受到高度管制的行业来说,与监管机构密切沟通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没有哪家金融机构不愿意和监管机构离得更近些。

  其次,首都因其特殊的地位、优良的经济基础、便利的交通网络和发达的通信条件,汇集、传递着全球丰富的经济和金融信息。这种优势既能为本国或地区的经济和金融活动提供决策参考,也能为国家间经济和金融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

  《经济》:有一种说法认为,将首都建设成为金融中心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安全,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王力:所谓不利于国家经济安全的担忧,说白了是认为资本市场风险大,一旦有风吹草动会影响首都的稳定。其实,将首都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能通过集中的金融市场和集中的有效监管,有效控制金融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

  《经济》:北京此前已经提出了首都经济、奥运经济、建设国际大都市等口号,如今你们提出“金融立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新口号,与这些相比,你们的口号有什么不同的意义?

  王力: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北京过去提出的许多口号,基本上没有具体实施的方案和对策。此外,在产业发展上,高科技产业和金融产业是北京业已具备的优势,放着既有的优势产业不发展,反而去寻求其他支柱产业,这才是不明智的选择。因此我们就优化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和人才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客观、务实、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不是同上海争资源

  《经济》:提起国际金融中心,人们首先想到香港。近年来,上海将城市定位于东亚乃至国际性金融中心,上海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渐渐深入人心。北京也提出要建国际金融中心,是否会带来重复建设?

  王力:首先要纠正一个观点,那就是一个国家可以有一个以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因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分层次的,纽约是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并不妨碍芝加哥成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因此对于中国来说,从长远发展考虑,完全可以拥有两个以上的国际性金融中心。

  其次,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分步骤实施的。目前,作为全国性金融管理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北京已经处于非国际金融中心和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之间。既然成为金融中心是北京作为首都的必然选择,就不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

  《经济》:作为金融中心,北京有金融决策优势,但缺乏金融市场,而上海正好相反。如何协调两个城市的功能?

  王力: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绝不等于否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也不是要与上海争资源、争项目。在建设金融中心方面,北京与上海是优势互补、各有侧重的。

  上海的优势是具有一个比较完备的金融市场,包括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外汇交易所等。此外,在加入WTO的最后协议里,首批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的城市名单中,上海也榜上有名。目前,外资银行已经有70多家进驻上海,其中30多家开展了人民币业务。为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市针对金融企业税收、金融人才购房等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上较高的市场自由度和宽松的环境,上海在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进入、对外开放逐渐显露出其独特的优势。

  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同样拥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因此,把北京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其具体定位是:金融管理控制中心、金融业支付结算中心、金融信息中心、金融行业标准制订中心、金融批发业务中心、资金调度中心和金融中介服务中心。

  至于在有形金融市场上存在的差距,我们认为,随着金融电子化的开展,金融中心的职能也在分解,并不是说上海有什么,北京就要建什么。此外,我们也要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目前在北京设立代表处的外资银行已经有118家,国外研究机构认为,2006年政策放开后,北京最有可能成为外资银行的集结地。当然,这需要政策的引导,更需要环境的优化。

  两套评价体系得出一致结论

  《经济》:国际上对金融中心有没有权威的评价机构,有没有公认的评价体系?

  王力:我们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参阅了国外关于金融中心研究的大量文献资料。但是迄今为止,对于金融中心国际上仍没有一个权威的评价机构,也没有一个权威的评价体系。

  《经济》:我们注意到研究报告采用了一套量化的评价体系,这是你们的独创呢,还是借鉴成熟做法的产物?

  王力:对金融中心进行量化评估是课题的一项创新。在国外,对金融中心过去多是定性的评估,定量分析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其中,指标的确定、量化的标准仍有不少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借鉴了干杏娣《开放与成长:新世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胡坚《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和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分析》一文中所设立的指标体系,分别从全球范围和全国范围,对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和条件进行了比较评价。

  《经济》:两套评价体系得出的结论是否一致?

  王力:干杏娣的指标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国际金融中心市场运行与结构评价;国际金融中心的直接基础因素评价;国际金融中心的宏观与经济因素评价。通过对纽约、伦敦、新加坡、香港、上海和北京的评价,我们发现北京与国际一流的金融中心虽然还有较大差距,但是北京已经初步具备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许多有利条件。

  胡坚的指标体系共分为三组22个指标,包括经济指标(GDP增长率、投资比率);金融指标(金融部门增加值、金融市场成熟程度、金融市场的透明度);政治指标(主要包括政治风险等级)。得出的结论是,北京正处于非国际金融中心和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离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与国内其他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比,北京的经济增长率、投资比率和金融部门产值均名列第一,符合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是国内建设金融中心的最佳城市之一。

在京各类金融机构统计
	银行	证券	保险	信托	期货	基金	其他金融机构
中 资	32	11	20	4	18	2	3
合 资	0	1	0	0	0	0	0
外 资	125	24	83				14
合 计	157	36	103	4	18	2	17
 (数据来源:北京市金融工作办公室)

注册地在北京的证券公司
成立时间	注册资本(亿元)   营业部家数  类别
华厦证券	1992.10	10	131	综合类
北京证券	1997.12	15	26	综合类
中金公司	1995.8	1	—	综合类
银河证券	2000.8	45	177	综合类
中关村证券	2001.7	15	13	综合类
首创证券	2000.2	15	13	综合类
民族证券	2001.8	15	12	综合类
科技证券	2002.10	10	22	综合类
民生证券	1986.11	13	15	综合类

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评价与比较
		纽约	香港	上海	北京
1.银行业	49.61	25	5.49	4.15
银行资产规模	45.76	20	3.46	3.47
外资银行数目	3.85	5	2.03	0.68
2.外汇交易	54.90	15	0.04	0
外汇日交易额	45.49	12	0.04	0
互换与远期日交易总额	9.41	3	0	0
3.股票市场	1244.47	25	23.03	14.26
年末市场价值	326.40	12	7.90	10.27
年成交额	888.96	10	12.06	3.23
年筹资额	29.11	3	3.07	0.76
4.债券市场	212.10	10	2.58	13.2
债券市场规模	106.05	5	1.29	9.03
年成交额	106.05	5	1.29	4.17
5.基金业	111.56	5	0.1	0.04
基金数目	17.86	2	0.04	0.02
基金规模	93.70	3	0.06	0.02
6.保险业	70.19	15	5.39	4.17
保险机构	37.25	5	2.75	1.6
保费收入	32.94	10	2.64	2.57
7.衍生交易额	27.38	5	0	0
总  分	1770.21	100	36.63	35.82


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直接因素与基础因素评价与比较
        			纽约	香港	上海	北京
1.国际声誉			9	7	6	7
2.金融中介及配套机构		9	7	5	6
3.货币自由兑换与国际化程度	9	7	7	7
4.金融价格的国际影响力	9	6	8	9
5.金融市场准入与自由度	9	9	8	8
6.金融监管水平		8	7	6	6
7.金融创新能力		9	6	7	5
8.金融人才			9	7	5	6
9.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9	7	8	6
10.金融信息透明度		9	8	6	6
总  分				9	7	6	6
注:级别分为9、8、7、6、5、4、3、2、1(由高到低)。

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宏观与环境因素评价与比较
			纽约	香港	上海	北京
1.经济实力		9	6	6	6
2.经济增长		7	6	9	9
3.法律环境		9	8	7	7
4.税收及其他政策环境	7	9	8	7
5.国际经济地位	9	6	5	5
6.市场经济体制	9	9	5	6
7.信息透明度		9	8	6	6
8.人才素质		9	8	8	9
9.社会政治风险	9	8	7	7
10.城市基础设施	9	9	9	9
11.城市人文环境	9	7	8	9
总  分			9	7	6	6
注:级别分为9、8、7、6、5、4、3、2、1(由高到低)。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际金融中心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图片铃声随心换
无线上网无限生活
10余万种经管图书,低价销售尽在当当网!

  进入欲望都市 喝冰锐朗姆酒 体验性感新生活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说一口流利英语,其实不难? MBA联考培训特惠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第53届世界小姐中国总决赛报名开始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了解彼此性爱感受努力营造性爱意境
非常笑话
无限精彩——成人世界的快乐元素!
图片
铃声
·[韩 红] 青藏高原
·[王力宏] 这就是爱
·[陈晓东] 比我幸福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比基尼美女
  • 月色如水小夜衣
  • 夏日狂花比基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