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视野:“人民币升值”大辩论的浮浮沉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03日 08:3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丁霖 纽约报道 人民币是否应该采用浮动汇率?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本周访华的美国财政部部长斯诺都是浮动汇率的支持者。欧盟中央银行和日本中央银行同样也在耸动人民币升值的阵营里。 毫无疑问,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不断增加。但这并不等于说此问题在西方世界已经是被下了定论的。从6、7月开始,以英国《金融时报》和《经济学家》杂志为首的西方英语报界对此问题展开了时而冷静推敲、时而情绪激动的争执。参加辩论者主要有经济学家、记者、各国政府经济部门官员,甚至还有维护中国的利益的美国人。 任何严肃的成人世界的辩论都很少会有决定性的成功和失败。结论往往在正反两方的相互启迪下于一个新的方向产生。至少斯诺部长本人也承认他此次亚洲之行不是来告诉大家怎样做是对的或错的。 阵营一:当机立断升值 人民币汇率受到争议的背景是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复苏十分缓慢,而中国由于其廉价劳工的优势仍保持着强劲的出口势头,每年长势达到33%。由于美国国内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而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在去年达到1000亿美元。很显然,国内工作的流失加上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使得固定的人民币汇率成为了一头替罪羔羊。 《金融时报》在7月28日发表评论说这些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吁在原则上是正确的,但人民币为什么需要升值的具体原因却没有如此简单。 真正的原因,文章里说,其实有两个,一个是为了别的国家,另一个是为了中国自己的利益。 全球金融体制随着美国大幅进口而变得不稳定起来。美国现在的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计算所有进出口的货品与服务的净额)的赤字已达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金融时报》认为这是一个一边倒的情况,对全球资本流动不利,最终这种不平衡会带来美元的急剧贬值或经济衰退或两者同时发生。中国和亚洲的一些其他国家如果重估它们的货币可以帮助缓和这些危机进一步地恶化。 但另一个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是可以帮助中国自己。升值的人民币可以提高人民收入,用来购买更多的进口产品,可以增加中国货币的吸引力,为国内经济向制造高质量产品转轨提供条件,以进一步加大中国出口产业的竞争力。同时,升值的人民币也会有助于抵制近来人民银行面临的由于投资旺盛而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压力。 此文最后指出了美国国会内的成员在支持人民币即刻升值时考虑的并不是这两个问题。他们关心的只不过是双边的贸易逆差的国内工作流失,所以他们结论正确但论点产生的背景错误。 阵营二:现状未尝不妙 8月14日美国的《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刊登了一篇学者专稿。作者是加拿大的银行信用分析研究集团(Bank Credit Analyst Research Group)的发展国家资深策略家陈昭(音)。 陈先生的文章题为《不要干涉人民币》(Leave the Yuan Alone)。他主张贬值的中国货币是中国政府应该追求的对象,而不是升值。 他的主要论点是中国在全世界的出口份额从1999年以来虽然在逐年增长,但是进口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扩大。事实上,中国今年以来进口的金额已比去年高出45%。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自己其实经历了8年以来的第一次贸易赤字。 不过陈先生的文章由于未考虑到非典病毒今年年初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似乎略显片面。但他弥补了这一不足,他继续论证了升值的人民币可能影响到中国出口,给国内的经济发展造成障碍,而这将是对全世界都不利的。另外,他还指出了日本向中国的出口近期猛增(不过他没有说明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将半成品拿到中国去加工的原因),美国的贸易逆差如果不发生在和中国的关系上也会在其他国家身上出现,因为美国国内已不具备某些生产能力。这些都是驳斥人民币重估派的论据。 两周以后,美国的《商业周刊》(BusinessWeek)发表了一篇综述性质的新闻稿,描述了大批华裔商人提出了他们海外银行的存款和股票市场的投资,将其转换为人民币或投资大陆的房地产市场,以期待货币的大幅升值。 文章最后分析说通过人民币升值来遏制由外来资金注入而产生的泡沫只会适得其反。文章同样指出提高汇率的可能结局是中国出口的减缓,从而导致中国对海外原料和半成品需求的降低。有趣的是,《商业周刊》还预测升值的人民币会削弱中国的国内收入和消费品的进口。这与前面讲到的《金融时报》一文直接矛盾。 但这并不代表两个结论必然有一对一错。经济学考虑的是对可能出现的情况的分析,而非预测必然结果。由于主导经济发展的因素无数,无法一一评估,任何因素变化(譬如说全球油价上涨)都可能使一个经济情况(人民币升值)产生意外结果。 所以《商业周刊》考虑的是对它结论有利的因素。《金融时报》也同样如此。 新方向:“温和”升值 但升值派和现状派是不是都触及了一些必然结果,而忽视了另外一些因素?英国的《金融时报》在8月26日总算登出了第三家之言。 美国的国际经济学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两位资深研究员高士登(Morris Goldstein)和拉迪(Nicholas Lardy)撰文《建议人民币温和升值》,提出人民币中等程度升值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 大多数升值派主张人民币汇率提高35%或更多。由于中国近年来的资本账户(capital account,计算与海外资产交换的净额)盈余(GDP的1%)远远低于外国直接投资的余额(4%),一旦解除资本账户流出的限制(取消固定汇率),人民币将面临贬值压力,净资本流动将从盈余变为赤字。 相反,如果人民币汇率保持现状地低估,真正风险是中国长期的金融稳定。如果中国不调整汇率,资本将进一步扩张,损失目前处理坏账以取得的成果,而亚洲各国间关系也会紧张,美欧对中国出口很可能采取保护主义。 所以,两位学者建议中国尽快将人民币升值15%到25%,以在更稳定的汇率制度和国际收支状况的基础上与各国建立更广泛的国际协作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