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路诸侯南京聚首 银监会考虑撤销部分城商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30日 10:14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见习记者艾李俊南京报道 8月26日到28日,六朝古都南京,钟山宾馆。 112家城市商业银行(简称“城商行”)的头头脑脑们风云际会,参加于此间举行的“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工作会议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四次会议”。据银监会人士称,这 会议主题一如往昔--城商行如何发展?出路何在?讨论虽然热烈,却也难有新意。而最引人瞩目的,当属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和副主席唐双宁联袂出场,以及各地银监局筹备组负责人的与会,给等待政策风向的一众城商行吹了一股不大不小的风。然风过之后景象如何,则尚未可知。会上,监管高层在肯定各地城商行的成绩之余,将可能采取的政策和手段一并抛出,其中留给市场巨大想象空间的是一招撒手锏--市场退出。 银监会政策风向 分析认为,适当时候的适当退出,其用意恰恰在于保护。 “银监会保护的是存款人的利益。”刘明康说,保护了存款人,也就保护了银行股东和银行的利益,因为“覆巢之下,没有完卵”。沈阳市商业银行行长张玉坤认为,这是监管思想的进步。而之后刘唐二人在谈及城商行的一些发展对策时,更每每以保护“金融消费者”为主题。 会议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2003年6月,全国城商行的总体资本充足率仅为5.92%。而据监管高层估计,倘按巴塞尔协议标准严格计算,此比率还会降低。依照现行标准,全国有66家城商行满足8%的监管要求;未达标的46家中,有15家资本充足率为负,极少数更在-10%以下。 资本充足率不足,出路何在?最显见的输血方式,当为资本重组与增资扩股。对于城商行的此类计划,银监会表示乐见其成,但须报请批准后方可实施。唐双宁在一份讨论稿中称,“银监会支持任何符合法律法规的企业投资参股城市商业银行;支持条件成熟的银行上市,建立资本金补充的市场机制。”而少数城商行相互参股的行为,亦被监管层视为可行之道。 于热盼增资扩股的银行而言,唐的表态无异于一针强心剂。但如何防范参股企业与银行之间的高风险关联交易,却是这一针能否见效的前提。因为即使就目前而言,个别城商行的关联交易问题便已形成了巨大风险;一旦股权结构变动,问题将尤显突出。对此现象,银监会高度关注,并正在研究制定《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管理办法》。 此次会议还为另一个重大问题--此前媒体一度热炒的城商行“跨区域发展”问题--定下了基调。唐双宁透露,对少数资质较好的城商行,银监会将研究其跨区域发展问题,并相应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程序及跨区域发展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他同时表示,城商行如有将机构延伸至下属县(市)之需求,可经当地银监局批准设立。唐双宁还鼓励城商行收购城市信用社,但须以后者的资产和财务损失得到弥补为前提。 再探不良资产出路 风险仍然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刘明康亦指出,城商行的工作必须围绕“两个中心”,一为公司治理,一为风险控制。 统计显示,截至2003年6月末,全国有城商行112家,总计不良贷款余额1078.11亿元,不良贷款率由2000年的30.96%降低到16.53%,但其中绝大部分仍为“两呆”贷款;全行业累计财务亏损55.97亿元(2003年上半年实现账面利润36.09亿元),历年累计亏损的行占4成以上。 究其原因,一则城商行系由各地城市信用社等2200多家金融机构合并而成,开业之初即承接了原有城信社的大量高风险资产;而开业之后,因风险防范机制欠严,新的不良资产亦不断发生。迄今为止,虽然部分地区,如上海、杭州、芜湖等地的历史包袱已基本消化,但仍有部分城商行的风险问题十分严重,个别地区甚至有恶化趋势。据银监会统计,目前处于高风险状态的城商行有20余家,其中半数账面已资不抵债。 有监管高层认为,解决城商行不良资产质量的问题,是化解其风险的中心任务。按照计划,2005年年底之前,城商行总体不良贷款率当降至15%以下;不良贷款率超过20%的,每年必须下降3~5个百分点。 然而,考虑到巨额不良资产形成的特定历史条件,无论是从实力还是时间来看,依靠城商行自身发展来消化都不太现实。如此,银监会对不良资产处置创新的政策扶持,便成为城商行翘首以盼的甘霖。 “我们大家提出方案,集体讨论后提交银监会。”在8月27下午举行的不良资产处置分论坛上,张玉坤等与会代表们讨论热烈,商量如何将意见更好地反馈上去。从讨论的情况看,处置不良资产的税费调整、政府支持、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开通全国地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信息网等话题,仍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此前的2002年9月,104家城商行曾在天津集体签署《关于对城市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给予税收政策支持的联名呼吁书》,建议从2003年起,每年增加0.5%呆帐准备金税前扣除的比例。 一位城商行行长在会上坦言,“呆账准备金提取的压力非常大。”而威海市商业银行更是如此形容其迫切性:“用时间去换生存的空间。” 与此相应,唐双宁表示,银监会鼓励城商行研究尝试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方法和新措施,并将努力为之创造条件,在政策方面给予最大支持。但是他同时措辞严厉地指出,对于风险程度高、经营管理混乱、经过多方救助后仍无法摆脱困境的城商行,将“坚决实施市场退出,避免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联合:城商行梦想 “退出”二字,对少数高风险城商行而言无异于一记警钟。 自1995年国务院决定组建城商行至今,不经意间八年过去,各地银行城商行先后组建,其间大小聚会屡有见之,而最近两年的一个关键话题,便在于其出路。 8月28日的闭幕式上,112家城商行共同发表了《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宣言》,第四次城商行盛会缓缓落幕。 历时三天城商行工作会议和论坛中,始终有一个词若隐若现,那就是“联合”。作为大海中的“小舢板”,城商行平均资产规模偏小、市场份额偏小,合作与联合,依然是穿插在会议主题中的一条暗线。“从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来看,走联合之路是一种必然选择。”南京市商业银行行长章宁说。但他同时也承认,“目前全国性的全方位联合还存在较大困难。” 实际上,为了拓展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目前小范围的城商行联合与合作早已屡见不鲜。据章宁介绍,江苏省11家城商行以注册登记的社团法人组织--江苏省城商行协会--为载体,在债券业务、银行卡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安徽省多家城商行联合推出了“黄山卡”;也有的城商行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实质性业务联合,如上海银行、北京市商业银行等联合推出的华源集团银团贷款,武汉、杭州、贵阳、大连、深圳、南京等城商行间的六行合作机制等。 毋庸置疑,联合与合作的概念虽然没有成为本次会议的主题,但是却不能忽略它的意义和影响。正如《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宣言》所说:“我们还将……以业务合作为基础,进一步寻求资本联合模式,探索跨地区乃至国际化经营道路……”而会议期间,监管高层关于允许少数城商行相互参股、加强相互合作和业务往来、进行资本和机构的重组与联合的表态,既可看作是银监会默许这一方向的注脚,也为城商行的发展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 杭州经验:可行性与普适性 杭州市商业银行(简称“杭商行”)的不良资产置换,是此次会议期间脍炙人口的典型案例。 据杭商行有关人士介绍,该行此前有历史不良资产18亿元(本金+利息),经过长期准备并经央行同意,2002年3月末,杭商行同原杭州市排水总公司的母公司--杭州市投资控股公司--签订了“资产置换协议”以及“不良资产委托管理协议”,与原杭州市排水总公司的主管部门签订了“资产委托经营协议”。通过这种方式,该行现在已经办妥了资产置换的法律程序。 上述协议规定,杭州市政府以杭州市排水总公司优质资产(账面价值约18亿元)置换该行等额的历史不良资产。通过资产置换,杭商行取得杭州市排水总公司的全部资产,后者继续保留法人地位,作为该行的全资子公司。资产置换之后,杭商行的不良资产率已经降低到2%以下,是全国资质最好的几家城市商业银行之一。 这中间绕不开的一道坎是:现行《商业银行法》不允许银行投资经营实业。 考虑及此,杭商行在资产置换后,即委托原杭州市排水总公司的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管理,并按约定支付经营管理费。经央行批准同意,该行阶段性(五年)持有杭州市排水总公司资产;五年后,将采取协议转让、拍卖等途径退出该企业。 相应地,考虑到杭州市投资控股公司缺少专业人才处置置换后的不良资产,杭商行受其委托,将专门组织机构对置换后的不良资产进行催讨。对确实无法回收的呆账,按规定程序由杭州市政府根据财政情况逐年予以核销。 杭商行的经验让各家银行都意识到,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是城商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关键一环。 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主任南京明在论坛闭幕式上发表讲话时说:要敦促有关地方政府加强对城商行风险处置的领导,参照杭州、威海、齐齐哈尔等城商行的做法,以多种方式综合处置不良资产。 然则“淮南为桔,淮北为枳”,适用于杭州的方子,未必便能在其他地方对症下药。 德阳市商业银行行长李琦和杭商行有关人士透露,在杭商行不良资产置换取得成功之后,陆续有五十余家商业银行前去该行取经,但最后真正能够按此模式操作者,寥寥一两家而已。鉴于此,湛江市商业银行建议,应该将“杭州模式”或者其他处置模式由银监会向国务院报告并形成制度,以保证全国城商行不良资产处置的顺利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