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透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中国经济是否过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29日 07:12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八日电题:中国经济是否过热?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今年夏天,房地产过热的声音还没有完全消失,钢铁业投资的高速增长,以及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固定资产投资又引起了一些经济学家的警觉,中国经济过热的声音一时间此起 今年上半年,克服了SARS影响的中国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高达百分之八点二。今年上半年,中国投资实际增长百分三十一点四,达到历史之最。不仅如此,目前中国工业产出的增长率也是一九九五年来最高的,仅低于经济过热的一九九二年下半年至一九九四年的水平。为此有关专家警告,虽然现在还不能做出其增速是否偏高的判断,但若增速进一步上升则会有较大风险。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日前在上海也曾指出,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但仍存在应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中国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十三个百分点,消费的拉动则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十七、八个百分点。今年以来这种偏向更加突出,长此下去,势必带来经济发展不协调、不稳定的问题。 但是否可以据此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出现过热苗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和平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连续三个季度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可以作为经济过热与否的指标性参数。判断目前中国经济是否过热,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GDP的增速来看,一九九二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一直下滑,一九九九年下降到百分之七点一,二OO一年为七点三,去年为八点零,今年上半年为八点二。从增长趋势上看,只能说是略有回升。所以,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趋势上看,说经济总体有过热的苗头根据不足。 第二,从总需求来看,二OO一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了百分之十,二OO二年增长了百分之八点八,今年上半年增长了百分之九点八,大于GDP的增加速度。 曹和平分析指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总需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判断需求不足导致总供给难以实现从而得出经济过热的最敏感统计量,目前其增加速度大于GDP增加速度,何以恐惧经济过热呢? 第三,全世界目前生产着约五十万种商品,中国供给的商品总量不到三十万种。近年来一些私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投资更多的是中国传统领域不生产的商品,这些原有地区不存在的技术、产品,带来的投资增长恰好弥补了国民生产结构配置上的“硬伤”。 曹和平表示,如果说中国新增的经济份额,主要在以前所没有商品供给的生产领域,中国经济增长得更快一点,也不会过热。目前这个份额有多大,还没看见分析数据。因此,判断经济过热与否,在统计量体系还没有科学完成之前,结构分析更为可靠。 第四,从经济深层结构中分析,二OO二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了百分之十二点一;二OO三年上半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二。按照资金来源来看,其中外资快速增长以及外资配套资金快速增长是重要的贡献力量;地方项目增长百分之十一点五;中央项目下降了百分之七点七,说明中央计划内所管理的固定资产投资基本没有影响经济过热的因子。 曹和平认为,根据上述判断不能得出中国经济过热的结论。判断经济过热没有实证性的数字是不准确的,现在研究经济泡沫言之过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日前公开表示,不认为目前汽车、房地产业已经过剩,某些行业已经到了过热的边缘、需要“小心谨慎”地迈步,而是要鼓足干劲地迈步。中国正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消费结构正在变化,相信人们的资金累积能够支持这种变化。 曹和平说,目前中国经济处在良性增长当中,中国过去二十年的经济发展中一直存在结构问题,中国经济还处于转型经济阶段,总会出现结构问题。应该重视结构矛盾,但是结构矛盾并不可怕;转型经济有风险,要防范风险,但不要在今年突然夸大结构矛盾。 这位经济学家建议,应尽快建立起一套观察宏观经济过热的指标体系,尤其是缺乏房地产贷款、汽车贷款等耐用消费品投资以及新产业形成的细分统计数字。建议国家统计局尽快完成该指标体系,以据此判断情况。另外,应加强中国货币供应量与中国特定的通货紧缩现象的研究。货币增加没有带来必然的物价上涨,传统的货币增加带来物价上涨这个链条切断的原因要做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