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金融崛起进入机遇期 充满希望也潜伏危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28日 10:32 《中国货币市场》

  对21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和崛起,有很多乐观的看法。党的十六大也提出今后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对金融崛起,尤其是对国有银行与跨国银行的竞争,我们往往感到担心,压力也很大。其实,未来20年,中国经济和金融崛起,充满希望,也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一、我国经济、金融崛起充满希望

  (一)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良性循环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和金融经过25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发展阶段;中国利用外资政策的成功,使中国成功地走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轨道;中国经济进入资源、技术和创新约束而资金、劳动力和产品过剩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对经济和金融发展予以适当引导和把握,继续扩大内需,对国内市场进行细分化或等级分类,不断开拓和巩固国际市场,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就会成为现实。

  中国有近13亿的人口,市场及其潜力巨大,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一个产品的需求,数量大、时间长,市场稳定。没有一个大的跨国公司愿意放弃中国市场,即使一些面临货币、金融危机或困难的国家也是如此。

  中国处在工业化的发展或成长阶段,正由发展中国家逐渐走向中等富裕的国家,人均消费、拥有的消费品、某些技术产品(包括文化、知识)以及技术产品水平与成熟工业化国家差距很大,因此,这个发展过程是比较长的,大体在20~30年或更长,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

  中国市场的利润回报相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要高很多,这也是外资看好中国的重要动机。如此相对高的回报、如此大的市场,如此长的机会,在目前的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具有。

  (二)中国已经有了25年追赶和学习世界成功经济的经验

  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2003年的25年中,中国经济和金融是一个逐步强大的过程。中国的强大主要表现在:把经济从面临崩溃的边缘拉回到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国从原先不如东欧和苏联到逐渐在地位和声望上超过他们。20世纪90年代以后,亚洲的日本尤其是东亚的四小龙再次成为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这种强大消失了,人们发现这种强大是脆弱的。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舆论有很多的担心和害怕,欧、美等发达国家再次成为中国的竞争对手,但2001年以来,美国和欧洲经济不景气,世界经济不景气,中国却一枝独秀。中国经济25年的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经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和调控政策的正确和高明。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向很多国家学习经验。最早学习匈牙利、波兰、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等国家的经验,但这些国家在后来的发展中没有成功,甚至衰落下去了,苏联在1991年也解体了,这使得东欧、苏联国家原来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政策不再是我们的学习榜样。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们还极力学习欧洲发达国家和日本的经验,学了很多,但也发现很多不合适。9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掀起学习亚洲四小龙的热潮,觉得非常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到1995~1996年达到了高潮,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被介绍到中国,但亚洲危机以后,这些经验被抛弃了。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又开始学习发达国家如美国的经验,学习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经验,发展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的经验,但2001年以来的美国和欧洲股市危机和经济低迷使得这种学习失去了方向。而中国自己反而逐渐成为世界学习的一个榜样。这就是中国走过的历史,也是中国的希望。

  (三)中国市场前景美好,仍然有20年的成长机遇期

  到2020年GDP再翻两番,进出口达到2万亿美元,投资也将翻番。这个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按照过去20年的经验,我们还可以吸引1万亿美元的外资,每年至少在500亿美元以上。

  过去的20多年,中国是市场化、全球化的推动者、改革者、参与者、受益者和利益创造者。所以会以积极的姿态对待未来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对待改革开放和放松资本管制。

  中国在改革开放25年的发展,国际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国民福利的改善,与世界各国比较,都是很突出的。

  中国是否还有20年快速、持续成长期呢?国际社会的经验一般是20~30年,中国已经走过了25年,是否还可以再持续20年,达到40~50年的历史?如果还有20年的成长期,那利益就不仅仅是中国的,而是世界的。持续20年的14~16亿人口的经济和市场对世界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刺激和影响,用简单的历史经验数据都很难判断,但前景确实诱人。

  总结历史发展的经验,世界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着发展的机遇,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抓住机遇,是否创造了机遇。一个国家能够避免与外部的对立和战争,避免内部的混乱和社会动荡,能够避免来自内外的危机,包括金融危机,保持政治的稳定,可以说,这已经是抓住了最大的机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逐渐强大,而如果利用外部战争和外部危机,在这个过程中开辟市场,那就会更快发展和强大起来。关键是本国不要卷入战争和内部混乱。

  (四)中国经济和金融具备了一定的抵御外部危机和化解内部风险的能力

  从1978年到2003年,中国经济(包括金融)有过多次过热(1978年的投资膨胀,1984~1985年的双需求膨胀,1988年的价格闯关,1992~1993年的开发区和房地产热,每次经济过热都伴随高通货膨胀和贷款膨胀),也有过数次需求不足(1989~1991年的经济低迷,1997~199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冲击,都伴随通货紧缩),但通过控制物价和贷款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治理整顿经济、金融秩序,增加国债发行,扩大内需和鼓励出口,实行产品技术升级换代,调整经济结构等手段,这些问题终究都顺利解决了,没有恶化成为经济和金融危机,反而使我国的经济实力逐渐强大起来。到2002年底,我国的GDP已经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在世界排名第七;外汇储备2864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二;进出口突破了600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五;很多产品已经占据世界第一。同时,在20多年中,政府积累了很多保持社会稳定的经验。所有这些,都使中国经济增强了抗御和化解自身内部危机、解决自我生存危机的能力。

  不仅如此,中国经济和金融抵御外部危机冲击和恶意投机的能力也大大增强。1989年国内出现政治风波,一些西方大国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但1992年以后,情况就大大好转。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周边国家货币严重贬值达到50%~100%,甚至作为国际货币的日元也大幅度贬值,但人民币汇率坚持不贬值,1999年欧元启动以后,对美元贬值达到25%~30%,人民币汇率也坚挺了过来。因此,只要不出现世界经济大萧条,只要主要发达国家金融不出现大危机,正常情况下,我国经济和金融遭遇外部危机和投机冲击而中断发展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经济、金融对市场低迷的承受力比较强,1989~1991年的经济低迷和2001到现在的股市低迷以及高比例的银行不良资产所产生的风险,我国都具有较大的承受力,这一点,比较中国和日本、东南亚就可以看出,这很大程度是因为我国是一个成长性社会。

  中国经济出现危机的持续时间一般在1~3年左右,不会超越这个期限,这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特殊性。对于危机和风险,中国经济和金融由于承受力的问题,观察时期也比较长,因此有足够的智慧和群体力量、认识一直来解决问题。

  还需要指出,经济发展往往是思路和意识、价值观的矛盾所导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经验,已经积累了很好的处理这些问题的办法。包括私有化问题,民主问题,这些问题的很好解决,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五)中国金融崛起中的银行问题不会成为障碍

  对于中国的金融崛起和强大,很多人心存疑虑,担心国有银行巨额不良资产会使其在与跨国银行的竞争中失败,也有人认为国有银行的根本问题是国有体制,觉得只有民营才有出路。

  我国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确实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没有达到法定的8%,但不能因此说与外资比较缺乏竞争力。中国的国有银行包括股份制银行具有国家信用,因此,不同于西方的银行。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为25%(新5级分类),但我国的财政发债只占GDP的16%左右,如果银行不良资产由财政发债解决,其占GDP的比重不到45%,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60%的债务率比较,很安全。因此,我国有能力和条件解决这个问题。资本充足率达到8%是国际竞争的标准,我国银行并没有到国际上去参与竞争,4%就可以了。即使去了,没有8%,只要我们资金能够保持正常流动,仍然会有竞争力。因为国家信誉可以大大抵消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西方银行没有这个。因此,不要被这个指标的要求迷惑,让外界评我国银行的信誉等级如何,根本不可比。

  跨国银行可怕吗?其实,日本金融机构的问题以及严重的不良资产,在1995年开始暴露以前,谁知道它有多严重?美国和法国、德国的银行经营业绩很好吗?这些银行及其持有的企业股票价格在最近3年损失严重,银行肯定有严重损失,可是,大家都掩盖着。因此,不要相信西方银行的神话。中国的国有银行比他们的透明度可以说已经高了。论资产和利润,西方的某一家大银行确实可以把中国的所有银行全部买下,但是,哪家银行能够拿出纯粹的1~2亿美元利润到中国投资,与中国的国有银行竞争?没有听说过。其实,那些利润都是需要分配的,要分配给投资者和股东的。退一步说,跨国银行本身是全球竞争,过分投资某个地区,对其他地区的竞争可能不利。如果怀疑中国的国有银行在本土的竞争能力和利润,那么,外资银行到中国来竞争,靠什么获得巨大利润?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利润都被跨国银行拿去了,没有谁会相信,除非中国的国有银行都不会学习和模仿。因此,对国有银行不必要怀疑其竞争力。

  从国有银行来说,银行体制改革和银行的发展比经济体制和企业发展在时间上相对滞后一个阶段。因此,国有银行问题的存在以及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实际是要依据中国的经济成长是否可持续,看中国的企业是否能够获得竞争的成功。如果这个有了答案,那么,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之间的竞争其实是增长的蛋糕分割问题,不是生死存亡问题。如果企业破产、债务问题以及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可以部分得到解决,银行的很多问题会大大缓解。银行业会和企业一样,进入繁荣时期。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银行的所有制和企业的所有制问题一样,没有绝对的单一答案,只是时代潮流下的社会思潮,一种思潮持续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30年。比如,关于私有化和资本帐户自由化问题、完全管制到完全自由化到目前的中间道路的社会思潮等都是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计划经济和国有化也曾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榜样,因此而推动了西方社会的国有化发展和国民福利制度的改变。但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吸收市场经济的优点因此而在发展和竞争中失败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纷纷转向市场经济,有些国家转向私有化,但纯粹向私有化转变的,还没有成功的案例。

  二、中国经济、金融崛起也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一)模仿型经济和金融的危机——经验不足但雄心十足

  落后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往往甚至必然采取的都是拿来主义的态度和方法。但历史证明,没有自己的创新,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能领先的。日本曾经拿美国的技术进行改进,使产品普及化、家庭化,取得了成功。但是,1990年泡沫经济逐渐破灭以后,缺乏创新和领先技术的企业无法再次发展起来,因此而进入了长达10多年的经济低迷。应该说,中国无论是在技术、管理、企业竞争和政府管理体制,还都处在模仿和学习阶段,处于模仿、学习的成功阶段,但过了这个阶段以后,是否能够继续保持发展,不仅需要制度的创新,还需要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但在专利和知识产权垄断乃至收取高额费用的时代,在技术变化以月为计算单位的时代,研究与开发占投资高比重的情况下,创新可能没有利润甚至导致严重亏损,巨额投资无法回收。再次拿人家的技术利润几乎要全部给人家,自己最多只能拿低廉的加工费。因此,在模仿和学习阶段成功以后,我国很可能进入技术停滞时期,经济和金融发展也可能因此裹足不前。

  全球化时代,大家从来都是跟随富人理论走的。因为富,所以认为其一切都是好的,值得崇拜的,理论也是先进的、正确的,很少有理论研究人员去探索对本国的适用性。由于本国自身创造不出理论,因此,很多理论和认识采取的基本是拿来主义或接受主义的态度,这是难以解决的心理学现象。但是,发达国家的金融理论是他们走过的历史阶段的总结,中国没有这样的历史,简单地学习和认为这些理论正确,不去创新,必然不能摆脱那些理论的控制,也无法摆脱被大国金融控制的结局。

  就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监管历史来说,中国与成熟金融经济国家比较可以说差距很远。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包括对货币控制和区域货币的认识也有了近70年的历史,也经历了多次的危机洗礼,积累了金融国际扩张的深厚经验;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才20多年,股市运作才10多年,但是,期望通过股市发财的愿望是如此强烈和迫切,而对其风险和危机恰似初生牛犊不怕虎,对国际金融扩张还很不熟悉,没有产业企业走出去的支持,但银行已经走到了前面。所有这些经验不足,都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出现。

  (二)国际金融市场危机转移到中国

  马来西亚央行的一位副行长2002年11月在参加中国举办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是很容易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股票市场的繁荣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但1990年日本股市发生了危机,资本开始转移到9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东南亚金融市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投机资本又大量转战美国,推动美国股市高涨。2000年以后美国股市泡沫开始缩水,2001年大幅度下跌,美国股市出现了危机。那么,下一个市场在哪里呢?世界都看好中国,短期资本、投机资本也在关注中国,但中国的股市能够繁荣多长时间呢?没有人知道。这就是中国金融崛起的危机。

  按照笔者的理解,美国的危机还没有结束。它的危机,类似日本,比日本可能更慢一些,波动更多一些,但股市下跌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中国的股市,无论是机构还是散户投资者,赌博心态太重,贪婪心也很重。如果繁荣或高涨起来,估计不需要很长时间,就会酝酿危机。但如果出现危机,再次恢复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目前世界和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股市,处于低迷状态,很多企业和投机资本陷入其中。中国股市虽然也处于低迷状态,但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前景预期看好,因此,如果中国股市能够繁荣或突然高涨起来,这当然是一些投资资本所希望的,它们会以各种渠道进入(包括地下钱庄)。由股市繁荣而导致的资本剧烈波动虽然会刺激金融和经济发展,但不会持续很久。

  (三)资金过剩可能导致金融泡沫

  2000年,我国银行各项存款为123804亿元,2002年底,银行存款达到170917亿元,增加47113亿元。2000年存款大于贷款24433亿元,2002年扩大到39623亿元,两年增加近15200亿元,每年增加7600亿元。不仅人民币存款增长大于贷款增长,外汇也是如此。2002年,我国银行外汇存款1507亿美元,贷款1027亿美元,存贷差480亿美元。由于社会资金的增加,以及银行对贷款的控制,银行大量资金用不出去。股市由于低迷和丑闻,其筹集资金的功能大大降低。结果,社会形成一种期待:股市迫切期望繁荣起来,期待银行资金的进入,银行也期待解决资金过剩。

  与此同时,保险业大量资金闲置,也期待通过资本市场赢利以提高未来支付能力。2002年,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3053亿元,占GDP的3%,这些资金迫切需要谋取利益来保障支付能力。但目前股市的低迷和债券市场的品种单调、规模偏小,使得保险公司的资金缺乏投资渠道,2001和2002年,投资于基金的资金差不多都是亏损的,而到境外资本市场投资,目前还有一些制度上的限制。

  尽管社会资金过剩,但资金规模还在大幅度增加,尤其是货币投放在增加,主要是外汇储备的增加,未来1~2年外汇储备规模有可能突破4000~5000亿美元,货币投放将达到16500~18200亿元,而1996年底到2002年底的6年,外汇占款从9579亿元扩大到23223亿元,增加不过13644亿元,因此,未来两年,外汇储备占款对货币政策的压力更大。2002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27亿美元,估计今后还有可能继续保持这样的规模,而外债变化不大,外资进入我国投资,必然产生资金替代效应,如此发展下去,未来几年,资金过剩的局面不会发生转变,只会加剧。

  应该看到,银行资金大量进入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必然酝酿泡沫。

  过度投资产业通过市场是可以很快纠正的,毕竟中国的产品市场需求相对饱和已经成为企业家、投资者和社会的共识。但是,如果资金有机会大量涌向特定的产业和行业(不动产和金融),涌向资本市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不那么容易统一。为什么呢?

  首先在于当资金大量涌向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的时候,会导致股市上涨,股民、企业、投资者乃至税收和财政都可能获得利益,国家经济也可能因此而出现繁荣,其持续的时间过程可以达到3~5年甚至更久,金融工具的创新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能导致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包括社会服务业可能出现大的发展和飞跃。在这样的利益背景下,实际利益部门不愿意相信股市和资本市场会发生危机,即使出现危机,也会等待。但是,一旦出现危机,其不良影响至少持续10年。1992~1993年我国治理整顿金融秩序,因房地产泡沫所形成的呆帐坏帐2000~3000亿元,到2002年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日本1990年泡沫经济和金融破灭,14年后还没有得到解决。

  其次,金融泡沫包括房地产泡沫与产业过度投资存在一些不同规律。当社会出现资金过剩以后,金融工具的创新和发展,金融品种的增加,预期和期货品种的发展,以及不动产的保值、增值功能的长期化(可以达到几十年),这些特征使得利益可以未来化,而物质经济部门的利益要形成一种社会预期和未来化的利益不很明显。尤其是资金会在金融和不动产部门内部循环,产生利益,最后使金融经济逐渐脱离物质经济和物质经济部门的运转规律。资金大量集中到金融经济部门,对物质经济和市场价格也不再有明显的通货膨胀刺激,这可能会使传统货币政策对市场放心。这些规律在运转过程中,由于缺乏长期的经验,不容易把握和利用,而物质经济的市场运行规律,企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驾驭能力。

  再次,金融经济和不动产的过度繁荣,很大程度具有虚拟经济的特征。虚拟经济的本质在于自身能够创造价值,但不能创造财富(包括创造财富的技术、专利等,2001年我国股市价值49000亿元,2002年降低到38000亿元,价值减少11000亿元,但国家财富没有减少。很多时候,股市价值大幅度上涨,个人货币收入增加很多,但社会物质财富并没有增加),它的繁荣完全依靠资金的注入。因此,虚拟经济有可能推动一国物质、技术经济的发展,也可能破坏一国物质、技术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虚拟经济经不起金融危机冲击,经不起价值的丧失和贬值,一旦出现危机,恢复时间很长,在开放经济时代,这个时间过程可能导致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丧失。但若不出现危机,会在短期内在某些方面加快国际追赶,或实现跨越式发展。

  最后,需要指出,银行确实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有力后盾,也是金融投机的强有力的支持者,亚洲金融危机并不是简单的投机资本冲击,而是以银行为后盾的金融投机与反投机的较量。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银行资本的支持,银行也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受益者,但银行同时也是金融危机的祸害者和受害者。

  所有这些特征体现的双重的作用和角色,在允许银行资本进入资本市场以后,很容易影响政策对形势的判断,也不容易产生共同认识。

  (四)资本市场过度开放和汇率升值导致的危机

  由于我国经济处于长期可持续成长阶段,因此,外部可能希望分享增长的蛋糕,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大幅度增加,可能导致对货币升值的预期和行为要求,股市的发展一方面会导致国内与国际接轨的呼声和要求,另方面外部也会要求开放金融市场。这些在3~5年内可能不一定产生明显的影响,但5~7年内很容易出现出口竞争力的下降和股市投机。尤其是外部投机资本都试图甚至希望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以使其亏损得到弥补。如果不能清醒认识到这一点,也会导致金融危机。

  当然,更重要的问题是中国的银行存在大量不良资产,虽然中国的银行是国家信用和信誉,与外国银行不同,但长期存在不能妥善处理也会酝酿成为危机。

  中国的金融崛起是机遇与危机并存,如何抓住机遇,保持机遇,避免危机,将是中国金融崛起的关键所在。(陈炳才)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图片铃声随心换
加快业务步伐,参加2003 IBM软件年会!
全球最大中文网上图书音像店当当网天天低价

  投票! 赢超酷腕表式手机!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说一口流利英语,其实不难? MBA联考培训特惠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第53届世界小姐中国总决赛报名开始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性生活中,女性不睁眼睛是在进行性想象。她们将……
非常笑话
病人:我周围的人居然不认可我的身份,气死我了…
图片
铃声
·[那 英] 一笑而过
·[刘德华] 回家真好
·[陈慧娴] 千千阕歌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比基尼美女
  • 月色如水小夜衣
  • 夏日狂花比基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