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保护土地资源迫在眉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26日 06:59 中国青年报 | ||
鲁宁 “10亩地也算个园区?”近日召开的浙江省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省长吕祖善狠戳该省工业园区“小而散”。据该省国土资源厅的调查,浙江由县级以上政府批准的工业园区、开发区共计731处,现已占用耕地126万亩,其中56万亩属于违规占地。 浙江如此,江苏也如此,上海亦同样。而且,两省一市的政府都意识到,土地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的,任凭“小而散”的工业园区泛滥下去,对长三角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带来不可化解的负面制约。笔者前几天在浙江一些乡镇走访时,有位镇长直言相告:“本镇再想发展制造业,已面临无地可征的尴尬境地。” 正是基于对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的忧虑,两省一市的政府开始了又一轮工业园区整治。以上海为例,从8月中旬起,一场针对区、县两级工业园区的整治整合行动,已在上海各郊县悄然进行。浦东新区决定将合庆、机场、川沙三镇的工业园区进行整合,南汇区33个工业园区也开始统一进行归并,金山区的初步想法是撤销、合并、做大、做强“四手并用”……上海的目标是,到2005年前,告别工业园区“散、多、小”的状态。 发展长三角的制造业集群,占用现有土地资源不可避免。若把发展制造业看作养“鱼”,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尽可能少占用土地资源则可视为保留“熊掌”。人们通常认为“鱼与熊掌”难以兼得,但是,土地资源保护与GDP增长之间是否真的不可兼得呢? 回答应当是否定的。浙江绍兴县夏履桥镇的实践就颇有说服力。该镇在镇工业园区招商中尽量选择占地少、单位土地产出高的工业投资项目落户。一段时间后,“鱼与熊掌”兼得的效果初步显现。该镇党委书记孙君说,“提高单位土地的工业开发利用率是寻求镇域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的一种现实选择”。若改用经济学的观点分析,这个镇的实践已经将“级差地租”理论作了扩大化应用。 《经济日报》日前推出一个“县域经济”周刊,其电子版特意开出一个乡镇长论坛,已有200多名年轻、有思想的乡镇长成为该论坛的注册成员。他们在网上讨论交流的话题中,很大一部分涉及到乡镇现有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然而,中国毕竟有4万多个乡镇,能将土地资源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考虑的乡镇长,在现阶段终归是极少数。因此,要想将夏履桥镇的实践推广开来,对绝大多数正患着“投资饥渴症”的乡镇来说,眼下显然缺乏可行性。 越到基层,对土地资源的随意占有现象越普遍、越严重、越疯狂,这也是长三角几乎失控的“圈地”运动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因此,由省(市)级政府甚至中央政府出面,出台政策遏制滥占土地现象的蔓延固然很有必要,但更须借助强有力的法律手段。说到法律手段,人们自会首先想到现有的《土地管理法》,但该法作为专门法,显然还不足以从综合层面遏制各种违法违规占地行为。 从现实主义的立场出发,充分考虑到现有的国情,要想有效地遏制滥占土地现象,还有待《物权法》与《行政许可法》能按计划在年内颁布。前一部法律将对农民的土地使用权赋于物权的内涵,使征地成本———对农民的补偿大大提高一截,后一部法律则对包括违法占地在内的行政行为有明确的限制。到时,兼得“鱼与熊掌”将有望迈出实质性步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