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外商投资中国东北:不“乐观”但有信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6日 10:51 《财经时报》 | |||
日本贸易振兴会北京代表处所长江原规由:围绕大型国有企业的上下游,只要对外资和民营资本同时放开,会有更多中小企业进入 韩国贸易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金哲焕:如果这个地方能赚钱,即使政府不鼓励,企业拼命也要来的 记者彭晓红 作为本届政府最重要的经济决策之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大业近来如火如荼。在各种版本的“开发设想”中,外资的投入都被列为一个重要因素。 日本和韩国企业是目前对中国东北最活跃的外资投资体。近日,日本贸易振兴会北京代表处所长江原规由、韩国贸易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金哲焕接受《财经时报》专访时,详尽提出了各自的判断。 作为日本政府派驻机构的负责人,江原规由在中国东北待过6年。上周,他率领一个日本企业考察团前往辽宁沈阳、大连、丹东三个重要城市考察。而作为一个民间组织的重量级人物,金哲焕从1992年以来一直在中国,为该协会的9万多名会员服务,推进在中国的投资。 东北的优势和劣势 江原规由:中国东北与其他三大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相比,缺点是长期以来比较保守,作为重工业基地,改革缓慢。此次温家宝总理把开发东北提升到与西部开发同等重要的地位,意味着中央政府会在东北地区进行更多的试点改革。 东北的优势在两个方面:一是包括装备制造业等在内的重工业基础;二是强大的农业优势。从长期看,中国其他区域的轻工业发展较快,但每年进口装备耗资甚大。东北如果从重工业基础上转向发展轻工业,成本低得多。 金哲焕:东北是中国最后一块待开发的区域。东北的特色在于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与朝鲜、俄罗斯、韩国、蒙古等接壤。在中国政府推动下,或可在未来与以上国家形成共同经济体。对韩国企业来说,最大的吸引力来自东北三省有200多万朝鲜族人口,没有语言障碍,会极大减少企业管理成本。 日韩企业投资布局 江原规由:日本企业在中国东三省的投资主要在大连,之后是沈阳,越往北投资则越少。中国东北的企业以国企为主,民营企业还在培育阶段——与国有企业是没有什么生意可做的,政府只有把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放在同等地位,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才会活跃起来,才会有商机。 日本企业在大连和沈阳的投资集中在电子、机械、纤维、IT技术等领域。在中国的外资直接投资中,日资企业占6%左右,总额并不大,但在东北地区投资额是最大的。目前日本企业的投资项目数量不如韩国和香港,但多为大型工业项目,投资额集中。 金哲焕: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起步于1992年8月中韩建交。迄今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总投资达到72亿美元,其中对东北地区的投资额为10.5亿美元,占15%左右。韩国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近年来以三星等为首的大企业更青睐长三角。 韩国企业在东北的投资大多为劳动密集型。最早的如农产品(相关,行情)加工、纺织、石化等。比如在沈阳集中在电子机械行业,在长春是机械行业,在黑龙江则集中在农业方面等。近年来,一些家电和高科技企业对东北的投资也在增长,如LG集团。在东北的韩国企业大多数是中小型制造业企业。 对东北战略的建议 江原规由:东北不同城市的特色可以说一目了然。 大连是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沈阳是中国的“工业长子”;长春的长项是农业和汽车工业;哈尔滨的重工业不如沈阳,但农业实力足可弥补不足——其实哈尔滨的实力等于沈阳和长春的综合,加上临近俄罗斯,也可吸引投资。 我非常看好东北地区以高速公路网络相连接的区域经济。南方的长江三角洲经济体内,各城市虽有公路和水路相连,但城市之间相距过近,加上特色区分不十分明显,区内经济融合时有摩擦,各城市竞争意识强烈。东北各城市间的融合将更有效率和效益。 东北经济体的发展目前有一个关键问题,即“哪一个城市承担起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这与长三角的上海,珠三角的香港、深圳不同——其实也不必专门设立一个中心,但各城市间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结合。我认为,作为连接东三省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特殊区域,辽宁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作为“浆糊”,把两个经济区域粘连起来。 金哲焕:上个月韩国总理卢武铉访问中国时说,将促使韩中贸易在5年内达到1000亿美元,而2002年韩中贸易额为411亿美元。 具体到东北地区,韩国企业进入的范围可能是当地外资企业中最广泛的。从1992年直至今年6月的累计数字看,韩国企业对各省的投资额分别为:吉林2亿美元,黑龙江1.7亿美元,辽宁6.7亿美元。目前韩国企业对东北的兴趣可能更集中于辽宁的大连和沈阳。 至于哪一个城市应该成为区域经济的“龙头”,我觉得并不重要。关键是不要过度竞争,而要互补。目前朝鲜还没有开放,俄罗斯对东北亚经济体的态度还不明朗。未来以中国东北为核心联结5国经济一体化不是没有可能,但现在说还为时尚早。 外资正在观望 江原规由:整个东北地区吸引外资的数量非常少,商业习惯几乎没有,商机自然不多。中国政府多年来对东北很少有特殊政策,所以也引不起外资什么兴趣。 现在中央政府的开发方向已经确定,但仍处于观望状态的外资要主动“买票进场”,还需要更明确的政策导向,以及投资环境的明显改善。比如,中国南方的舞台比较时髦,提供的节目可能是电影;北方的节目要传统些,可能是杂技;外资可能更喜欢看电影,但也不排除看看杂技。 8月初我带领一个不到30人但涵盖了制造、金融、旅游等各行业的日本企业考察团专门去了大连、沈阳和丹东。他们没有料到中国东北的发展如此之快,但这个考察团具体会带来多少真正的投资,现在还不好说。东北制造业大多为国有企业,围绕这些企业的上、下游,只要外资和民营企业同时放开,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积极进入。 事实上,改革本身不是风险。经济改革、政策试点对东北来说都是好消息。我对东北经济未来发展的态度不是“乐观”,因为具体方案还未成形,措施远未展开,无所谓“乐观”或者“悲观”——我的态度是“有信心”,因为东北的潜力非常大。 金哲焕:目前,中国西部的重庆、西安等城市的开发进展非常迅速。东北开发除了政策口号,最重要的还是资金的流入和投资环境的改善,这需要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对企业来说,如果这个地方能赚钱,即使政府不鼓励,它拼命也要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