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的“整合术”:五大企业合并案浮出水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5日 16:53 《中国企业家》 | ||
杜亮 静悄悄的变革 作为一个拥有6.9万亿资产的"大老板",国资委似乎没有不受外界关注的理由。7月10日,国资委召开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家庭会议",旗下190多家中央大企业老总们在北京聚齐 然而,对于参加过上次会议的其中几位大企业老总来说,这次会议只能坐“壁上观”了。 在本次工作会议上,5对中央大企业的合并案首次集体"浮出水面"。它们是:中煤建设集团公司并入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中国科学器材进出口总公司并入中国生物技术集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并入中国轻工集团公司;中国药材集团公司并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华轻实业公司并入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当初,由原中企工委整体移交给国资委的196家企业数量遂减至191家。 而在两天前,也就是7月8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会见韩国总统政策首席秘书权五奎时,所提及监管的企业数量还是“196家”。 事实上,在此次会议之前,5对企业的合并方案已经得到了国资委及相关部门的批准,合并后的整合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有的合并案甚至已经"尘埃落定"。 7月1日,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合并了"中煤建设集团公司"和"中煤进出口集团公司"两家中央大企业组建的"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在京悄然挂牌,成为最新的一起合并案例。而在更早些时候,中国药材集团并入中国医药集团的事情已为外界所熟知。 一切进行的是如此低调和隐秘。 暂无大规模整合打算 为什么首先合并的是这10家企业?国资委经研中心某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员向《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解释,这5对企业的重组是"被动式"的,即在国资委成立之前,他们之间已经表示出了明确的"合并意向"。 从5对企业的重组思路看,有三种情况:一是"出口型企业"与"生产型企业"的合并,如"中国科学器材进出口总公司与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二是"研究院所"与"实业型企业"的合并,如"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与中国轻工集团公司";三是"业务相近或互补"的企业之间的合并,如"中国医药集团与中国药材集团"。 "这样合并的好处一是优势互补,使重组后的企业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二是避免同业恶性竞争。"该人士表示。这位人士同时指出,国资委目前还没有施展大规模整合的想法,主要是担心这样"可能会陷入到'行政捏合'的老路上去"。 国有经济布局之道 虽然国资委此番"整合手术"有顺势而为之意,但其推进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决心似已昭然于众。"今后随着企业兼并流动,还会出现新的重组。"国资委副主任李毅中表示。 国资即要流动起来,必然有所扬弃。与很多地方政府全面出售国资的一揽子方式相比,对于中央大企业的"处置"显然需要更加高超和缜密的"整合术"。 2003年5月22日,李荣融在国资委成立后召开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要"努力建设30个至50个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哪些企业需要"努力建设"?此番表述立即引起了外界的广泛揣测。 在7月10日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李荣融首次为191家中央大企业圈定了未来发展的五大领域:国家安全行业、自然垄断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重要的资源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并要求中央大企业必须成为这五大领域所涉及到的行业的排头兵。 而在此前,见诸于十六大报告和5月27日发布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说法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涉及"两国两重"的企业,即"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领域的国有企业,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再向前追溯:199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成立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及有关问题的通知》有这样的表述:"对39户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领导班子列入中央管理干部的范围。" 时过境迁,当初39户中央大企业经历分拆重组,到196家企业移交国资委监管后,数量已经变成了53个。这53家企业是不是应该"顺理成章"地成为国资收缩的"底线"?在国资委成立前后,一直是内部争论的焦点问题。最典型的疑问是:"哪些企业应该属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 如今,取向似已明确。而在前后的表述中,差异非常明显。五大领域的表述显然要比"两国两重"更宽和更精确。 "这种安排一方面回应了国资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的妄言,另一方面对今后国资的大规模重组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依据。"有关专家表示。 两条重组路径 即使明确了战略调整的方向,对于体量庞大的近200家中央大企业来说,重组也需要经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路径的选择在此就显得尤其重要。 从目前情况看,"自上而下"的合并改组与"自下而上"的剥离改制是两个主要的方式。 10家大企业的合并属于前者,除此之外,东风与日产的全面合资也可以归为此类。更多的企业在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剥离改制的办法。 由于历史的原因,"层级太多、管理失控"是目前大多数中央大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据透露,截止2002年,196家中央企业所属的三级以上的企业就高达11598户,其中中小企业占78%。李荣融也不得不承认:"这几年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监守自盗等许多重大问题大都出在三级以下企业。"不仅如此,"层级太多",战线过长还带来了"主业不突出"的弊端,影响了中央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国资委对此已明确提出:今后企业集团的公司结构应控制在三级之内。那么,对于三级以外的企业甚至三级企业进行剥离改制就成了题中之义。 2003年初,原经贸委等8部委曾为此下发了《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而一些深受管理层级过多之害的中央大企业在办法公布之前就开始了行动。 《中国企业家》杂志获悉,深圳三九企业集团从2001年就开始酝酿"主辅分离"的改制方案。其思路是将三九集团旗下的产业分为"健康产业"和"非健康产业",把包括药业、食品、啤酒在内的产业划入健康产业,作为集团主业发展,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中医药集团。而其它的产业,诸如汽车、外贸、物流等产业都集中在新成立的"三众实业控股公司"旗下,在辅业上加速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三九集团有关人士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在2003年底之前,"清理"完所有的四级公司。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实际上是两条并行不悖的路径。"有关专家表示。"在中央大企业们把辅业剥离掉之后,合并重组的条件会更加成熟。" 10家中央大企业合并简况 本刊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新公司名称 合并前公司名称 成立时间 所属行业行业地位规模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中煤建设集团 1999年 建筑施工----经营规模50多亿元 中国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 1982年 能源、进出口资产额232.64亿元 中国医药集团中国药材集团 1994年 医药(中) 2002年销售收入6.88亿 中国医药集团 1998年 医药(西) 国内销售额超100亿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1955年 科研机构 /中国最大的食品发酵工业科研机构----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 1952年 轻工原料贸易 /中国进出口额最大企业500强资产额50亿元 中国生物技术集团 中国科学器材总公司 1962年 科技贸易 /中国最大的生物技术企业 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 暂缺 生物制品开发---- ---- 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 中国华轻实业公司 暂缺 轻工产品---- ---- 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 1972年 贸易、建筑、采矿、百货 /中国出口额最大企业排名120位1999年进出口额2亿多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