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产阶级盼楼价上扬 当务之急搞活市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3日 17:23 广州日报大洋网 | ||
40多岁的王国明(假名)是香港一家传媒的中上层管理人员,月薪5万多元。儿子读小学,妻子则全职照顾儿子。这个典型的中产家庭住在港岛区名牌层苑的一个近千英尺海景单位。 该住宅单位1996年以500多万、分期付款方式买进,曾一度升到900多万,但楼价大跌近七成,目前只值约200万。王国明每月向银行供3万多元,至今还欠银行300多万元。 中产家庭生活艰难 他还算是幸运的,因为他的职位很安稳。但现在对上司的一些无理指责都要忍,不敢轻举妄动。他说:“以往每年公司都会加薪,而且住宅会升值,很容易就可以卖掉套现。”为了减少家庭支出,王国明去年底开始把近千英尺的单位以1万多元的低价出租,自己和家人则搬回母亲家中一起挤。过去两年王国明省吃俭用,惟一不减的是儿子的教育费。 王国明终于在今年年初下定决心申请移居加拿大,但他本人并没有留在那里,甚至不敢告诉上司,只请了两个星期假,把妻儿安顿好,就赶回香港。“在加拿大又找不到高薪的工作,所以要回来香港保住这份工作。” 类似王国明这样的负资产中产人士真的不少。 据香港金管局的最新数字,香港有8万多户负资产。但地产界的统计数字则多一倍。据香港主要物业代理之一美联物业首席分析师刘嘉辉估计,现时香港有近17.7万户负资产。 以香港平均每户4人计,等于有60多万香港人是负资产人士,负资产总金额高达3000多亿港元。他们大部分是专业人士。 当务之急搞活市场 其实当局对房地产的问题已深刻明白,董建华上京前夕明确表示,“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发展搞活房地产市场”。 自去年由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孙明扬宣布,推出包括暂停政府卖地等托市“九招”后,楼价仍然继续下跌。这其中当然包括非典疫情突袭的原因。但香港通缩持续,而住房供过于求,经济前景不明朗,以及失业率持续上升,才是楼价一蹶不振的主要原因。 香港自从1998年10月起,消费物价指数不断出现负数,到现在已是破世界纪录的连续近5年通缩,而楼价比起1997年的高峰期已大跌七成。 香港的中产人士是社会繁荣稳定的中坚,努力工作、缴税最多、福利最少,他们希望能以个人的才能,取得相应的回报。只要他们能保住工作,继续赚钱,子女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房子才能保值。但他们现在许多人还背上一大堆债务,甚至破产。 当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刮起,政府未及时调整房屋政策。其间香港的经济又因外在和内在原因没有起色,令许多有楼中产人士纷纷变成“负资产”。 群策群力前途可期 特区政府当务之急是要搞活房地产,这个市场还活得起来吗?孙明扬就曾公开表示,他没有灵丹灵药。人们又如何能期待短期内会推出新的救市“仙丹”? 不过,民建联最近向政府提出了救市七招。一、政府停止卖地两年;二、延长物业发展期一年,以便发展商视乎经济情况更灵活决定物业落成时间;三、政府合理处理两间铁路公司上盖物业以减少供应;四、协助单身及小家庭置业;五、建议中央政府容许内地居民来港购买物业,并以此换取居港权;六、增设改善居住环境购楼贷款;七、建议放宽现时银行的七成按揭上限。 民建联的建议也许不是全部可行,但起码可以让政府去考虑。中央已经表示,会全力协助香港经济的发展。而要搞好经济,香港的房地产市场不能再是死水一潭。问题只是办法何在? 根据市场公开的数字,目前香港已完成住房约两万多个单位,明年底前新推出市场的会约有5.4万个单位。楼价短期内仍难平稳。 但孙明扬近日表示,他个人的评估是,未来两三年,供应会逐步减少。因为政府掌握的数字显示,目前的住房建筑工程已呈越来越少。他相信3年内楼宇产量高峰期会过去。而随着供应的减少,房地产价格能稳定并可望逐步上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