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中小企业“转属转制”改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3日 09:3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本报记者 王梓 沈阳报道 双转双放 “去年323家中小型工业企业转属到区,相当一部分企业完成了国有资本的退出。”沈阳经贸委改革处处长程科介绍。 自1998年以来,沈阳市就开展了转属运动,用沈阳经贸委的表述就是“双转双放”,程科的解释是,“转属转制、放开放活”,沈阳市政府的计划,集中用2002和2003年两年的时间,实现中小企业划归区属,国有资产从中小企业中退出,彻底放开这部分资产。 沈阳经贸委有关材料显示,2001年,全市有268户市属中小企业下放到各县区实行属地管理。今年上半年,又有市商业局等8个非工业系统主管部门所属的162户企业转属到和平区等8个区实行属地化管理。 转属的目的在于转制。2002年12月中旬,辽宁省计划会议上,辽宁省今后仍将加快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用3年时间使国有资本从中小企业基本退出,建立大、中、小型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和专业化协作的生产组织体系。三年内完成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建立起开放型的企业运行机制。 2003年7月15日,沈阳市委十届全会第七次会议上透露,2002年在企业转属的基础上,全市488户工业企业完成转制398户,占转制总数的81.5%。今年,全市非工业系统的中小企业总计423户。按照各单位全年计划安排,423户企业主要将采取五种方式实施转制,其中,招商引资105户,对外出售116户,股份制101户,依法破产24户,偿债销号77户。 沈阳经贸委改革处有关人士介绍,中小企业转到区级进行管理之后,由区经发局、工业局、土地局、统计局等部门组成转属转制领导小组,由市里进行政策指导,转属后的企业以区为单位整体规划和资产重组,而在企业的合资合作过程中,“增值保值是一个前提”,转制的方式包括四种:直接破产、产权出售、股权多元化、股份制以及合资合作。 知情人士透露,去年沈阳市经贸委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精神,出台了《关于市属中小企业转属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深入调研、制定方案,树立“样板工程”,以点带面;积极做好有针对性的指导、协调工作,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取得了重大突破。 “双转运动在去年和今年达到高潮”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沈阳市政府确立了两个典型——大东区与和平区。 两个榜样区的难言之隐 在沈阳的青年大街一侧,辽宁电视台南面,歌仙大饭店的牌子很是显眼,没有人想到,该饭店一直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 1999年9月,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歌仙大饭店的全部经营权交给广州白云穗港酒店设备工程公司,直到2004年底。目前饭店的资产总额5591万,其中流动资产3832万,基本为应收账款和待处理的呆死账。饭店负债总额4596万,目前改制资金缺口342万无法落实。 该饭店属于沈阳市奉集实业总公司,是集团共有所属企业7户内唯一的一家尚在经营的企业。集团有关人员介绍,“目前集团公司已经到了资不抵债、举步维艰的地步。” 在大东区今年非工业企业的“双转”名单中,奉集实业总公司赫然在列,这曾经一度成为大东区经济贸易发展局的一块心病。大东区经济贸易发展局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已经将今年转属的非工业企业奉集实业总公司退回市里,“实在是因为问题严重,区里难以解决”。 “转到区里的企业基本都是非常困难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市政府就有历史包袱。”3月底转属到大东区的长白集团子公司外部设备公司,就是集团内典型的“困难户”,而正是这一点,却成了集团公司作为大企业整体合资的优势所在。 大东区政府有关人士透露,更有甚者,在双转的企业中,有很多趁机夸大自身负担,增加了问题解决的难度。 如意集团汇报的材料上显示,集团目前净资产评估为5亿元,而债务涉及9亿元,缺口4个亿请区政府解决。区政府的领导心里很清楚,无论是资产还是负债,该企业都有“虚头”。 按照沈阳市经贸委的有关文件,今年和平区转属的非工业企业共有49户,其中壳企业就有3、4家,和平区经济贸易发展局副局长郑选介绍。 和平区经济贸易发展局有关人士也透露,最初转属的非工业企业的数字是55户,因为问题难以解决,最后只有退回6家,“不排除再退回的情况”。转制成本如何解决﹖ 关于转属的理由,大东区经发局综合改革科刘洁科长表示,中小企业转属之后,区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这有利于外来资本的介入。 知情人士透露,针对去年工业企业转制引进增量资金不足,企业出售给原经营者造成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沈阳市今年提出了资产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工业企业,必须以招商引资为主要转制形式。他介绍,在今年全市423户转制企业中,符合对外招商条件的有105户,其中,有26户企业招商工作已经启动,有79户企业仍没有招商对象。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大东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转制之后,客观上造成了区域经济活跃,但同时也使区里实际面临无限的责任,转属企业普遍负担重,冗员与债务是两个根本的问题。” 企业转属到区里之后,首要解决问题就是职工的并轨——与市场并轨,一次性脱离与企业关系,解决方式上,采用国家、地方、企业自筹的“三三制”原则。 大东区有关人士介绍,企业自筹的三分之一费用往往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转属后,企业应筹的资金由区里负担,去年大东区解决了20433名职工的并轨问题,区里支付的费用就有11042万,其中,除了转让土地等资产变现方式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外,6200万是通过银行借贷完成的。” 然而,并轨并非职工最希望的事。据知情人士介绍,在企业转制的过程中,“并轨”职工可以得到的一次性补助是15000元,而破产企业职工可以得到的是19800元,职工显然更愿意企业破产,但问题的关键是,很多企业没有破产的资本,仅职工并轨这一笔费用就难以支付。没有破产的企业,只能处于一种不死不活的状态,这种企业在大东区转属的43家企业中,至少占了10户。 相比职工的并轨问题,企业的历史债务更加难以解决,大东区经发局有关人士介绍,在转属的43户工业企业中,29户已经处于停工、半停工的状态,资金缺口为29.8亿。对于“资金缺口”,区里唯一的办法就是与银行谈判,利用公司原有的资产变现达到“债务缩水”的目的,但完全解决债务几乎没有可能。 和平区在沈阳市政府得到的政策是,“资金缺口由企业经营的市属房产无偿划拨政策解决,估计这部分资产变现可以在1个亿,可以采用有效资产合作和产权转让的方式解决。”知情人士透露,大东区也得到了类似的政策,工业企业的转制才会相对顺利。 知情人事透露,为了扶持中小企业转制,市政府以200216号文件及市长办公会纪要形式明确的各项政策要不折不扣的落实,涉及的市各综合部门必须全力以赴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转制工作开“绿灯”。市财政、国资、土地、劳动及经贸委等部门共同制定了《沈阳市国有企业转制国有资产处置审批程序》,使企业转制从方案审批到交割完成半年以上的周期缩短到一个月之内完成。 对于改革的成本,沈阳市政府有关部门决定是,“2003年,对于拟划拨的市管房产,市里直接划给相应的县区及行业主管部门,由各县区和部门统一变现、统筹使用。同时,对于存在转制成本缺口的县区及行业主管部门返还的土地出让金,也要做好统筹安排和使用。” 有关人士透露,去年工业企业的转属区里已经付出了相当的成本,今年非工业企业的转制、合资也就变的更加困难。郑选表示,相对工业企业,非工业企业的问题更容易解决:非工业企业债务相对工业企业不多,人员负担解决后恢复经营的难度不大。 2003年9月30日,是沈阳中小企业的“双转运动”预定完成的日子按照计划,最后一批非工业企业将完成转属同时实现转制。“但这个任务显然是难以完成的”,知情人士透露,为了保证任务的完成,5月24日,市政府分别与14个区、县(市)的主管领导签定了转制目标责任状,要求今年11月底前完成企业转制任务。 就在沈阳市奉集实业总公司退回市里的同时,大东区又接到了转属下来的两大集团,知情人士介绍,这样,大东区的中小企业就达到了七个集团,区里要逐个解决旗下的子公司问题,“没办法,我们的选择只能是按期完成任务。” 对于沈阳市的这种做法,全国人大财经委员、《国有资产法》起草组组长刘伊舜表示,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实行国有资产的三级管理,即中央、省、地市,县级单位没有处置国有资产的权力。另外,虽然国有资产多元化是大方向,但是否退、如何退应该是市场行为,而不能搞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