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百万下岗者的期望:小额贷款或者公益岗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1日 06:5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王虎 北京报道 正在被改变的命运 “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却下了岗。不过,在沈阳这是很常见的事,谁的身边没有几个下岗的呢?听说政府现在给下岗失业人员提供2万元的小额贷款,我正在忙这个事情呢。”电话那端的周大雨无奈地说。 今年36岁的周大雨原来是沈阳三明铝型材厂的职工,已经在这个厂干了将近18年。他介绍说,早先厂里生产民用铝型材,也仅能保证吃饱饭,日子将就着能过得去;大约6年前,民用市场竞争激烈,三明厂开始转向工业市场,客户主要是沈阳周边的大型国有企业。 可是命运的转折就在这个时候。“我们作民用时曾接过工业市场的工程单子,有一阵子还真不错,可是正式转到工业用市场后,正好赶上沈阳国有企业大规模破产,产品一下子没了销路。”周说。 从前几年开始,工厂就陷入不景气之中,订单时有时无,开工断断续续,不过他仍一直坚持了下来。周说,困难的时候根本没有收入。工资一欠就是几个月,三年之中,三明厂上班的职工从200多人减少到60多人。 “有工资的时候,也不过每个月三五百块钱,确实没什么意思,有点办法的人都不来了。我干的是技术活,还算熬到了最后,可是工厂终究还是不行了。” 铝型材厂破产后不久被一家民营塑钢厂兼并,但是兼并的条件是原三明厂全体职工一次性脱离劳动关系。周说,厂房、设备和人员本来就不值什么钱,人家要的是三明厂位于市区黄金地段的土地价值,沈阳大部分企业兼并大都如此。 到今年3月,也就是刚过完春节的时候,周大雨得到正式通知,说工厂破产了,按理说像周这样多年的老职工可以领取1万多块钱的补偿金,可是工厂暂时还没钱支付,只有先等着。 祸不单行,周大雨爱人原来在沈阳冶炼厂,那是一个3万多职工的大厂子,曾经是沈阳数得上的大企业,三年前也破产了。去年5月,周的爱人领了1万多块工龄买断补偿金回家了。 自工厂破产以后,周大雨干过好几个工作。先是到抚顺的一家铝型材厂干过几天,后来因为爱人在社区谋了个做快餐的营生,家里缺人,他又回到沈阳。一个偶然的机会,周给朋友封阳台时,朋友发现他技术很好,就建议他自己开个小门脸,专门做门窗装修。 “以我十多年的技术,出来自己干肯定没问题,我以前也不是没想过,我以前的同事有好几个现在都自己干这行。可是就算开个小门脸,也至少需要四五万块的投资,对我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周说,“现在政府说可以给贷款,还说下岗创业的还有税收优惠,我这两天净琢磨这个事了。” 周大雨是新近加入失业再就业队伍中的典型一员。不过,今年以来,在沈阳超过100万的下岗大军中,周大雨们的命运正在得到改变。根据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日前出台的新政策,辽宁省已建立1.5亿元的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为下岗创业者提供2年的贷款担保,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另外,对安置下岗职工的企业,政府也提供了相当的税收减免。例如在零售业,每解决一个下岗职工,企业可获得减免2000元所得税的优惠。 沈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沈阳市有关部门正在根据辽宁省政府要求建立下岗失业人员贷款担保体系,沈阳市政府金融办也正在与相关银行洽谈此事。下岗失业人员即将因有政府担保而走出贷款难的瓶颈,沈阳的下岗失业人员不久即可获得小额就业贷款。 经济增长是硬道理 对于正处于逆境之中的庞大的东北失业人群来说,最近听到的好消息可谓激动人心:前不久,中央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温家宝总理主持长春决策会,发表讲话,将发展东北与西部大开发并列,力促东北国企改组。辽宁省省长薄熙来也发表观点称,东北有望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 “毋庸质疑,中央提出的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对辽宁省的社保工作将带来巨大推动,”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里说,“但是,企业要改制,人往哪里去是首要问题。如果没有社保工作的安置,东北的产业重组和新的就业机会就会遇到巨大阻力。” 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直以来,国务院在辽宁省进行的社会保障改革试点,就被省内各级官员称为“一号工程”。 作为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最集中的省份,辽宁省拥有970万产业工人,占全国的6.6%,位居中国各省区之首。而对于辽宁这个中国计划经济重镇来说,就业状况却相当不乐观。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与改组大潮中,辽宁国有企业的大面积亏损、关停并转企业的数量大增,带来了就业和分配格局的巨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辽宁省政府对全省劳动力就业结构强制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城镇一二三产业就业构成从1995年末的3.5∶54.5∶42调整到2001年末的3.5∶45∶51.5,近百万的第二产业下岗人员转移到第三产业中,开始打破了以第二产业和国有经济安排劳动就业为主的格局,第三产业、非国有经济、各类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体。 另一方面,国企减员增效使大量的冗员下岗失业,在短时间内造成了大批下岗职工,时间之集中,人数之多,前所未有。根据2001的统计结果,该年全省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9%,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而在2002年,辽宁省统一使用“失业”口径来统计下岗者和失业者,这样一来,以前不被纳入失业范畴的下岗者的事实失业问题显性化。众多“下岗职工”转变为失业者后,将不可避免地使失业率再次提高。辽宁省政府负责就业的一位官员认为,在辽宁省进行社保试点改革的特殊时期,6%左右的失业率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然而,不论从哪方面来讲,对中央新精神的乐观都非常有道理。辽宁省发改委企业改革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显然,要解决长期以来产业失调和就业失血的局面,仍然只能依靠发展这个硬道理。“经济增长推动就业市场,根据我们的经验数据,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带动就业增加70万,如果重要的政策能得到贯彻落实,解决就业问题也许只需要很短的时间。” 沈阳市大东区的情况为这个说法提供了注解。该区经贸委的官员告诉记者,由于今年德国宝马和沈阳华晨的合资项目上马,就近带动了很多就业机会。而汽车的产业链条很长,合资带来的就业以及其它影响将不断显现出来,“关键还是要有新的产业机会,就业才能带动起来”。 辽宁省发改委企业改革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的东北大开发计划,或许在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上会有实质性倾斜,有了新的投资,旧产业可以得到改造,老问题就可以解决一大半。但他同时指出,钱并不是唯一的:“现在大家有一个基本共识,东北的问题关键还在于如何把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制改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 止血迫在眉睫 目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辽宁省最重要的政绩考核指标。辽宁省政府的要求,从现在到“十五”期末,力争320万城镇劳动力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 对于辽宁省来说,当务之急是解决目前的就业难题。除了出于民生的考虑,保持社会安定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在这种考虑之下,辽宁省政府日前首次决定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给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来自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消息称,省政府已经安排1.34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在全省开发10万个公益性就业岗位。 在沈阳,市政府出资购买就业岗位去年已经开始,主要倾向于在社区消化。目前沈阳已安排了2884个公益性岗位,而全年仍计划再安排至少2万个。 不过,根据辽宁省不久前的一次关于失业保险大检查得出的数据,辽宁省目前需要安置就业的人员达160万左右。就业形势之严峻,远远超过以往的预料。要消化这么庞大的失业群体,恐怕依靠政府购买岗位来充实,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