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谋划新东北 造就第四增长极的可能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06日 13:0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记者 王伟勋 东北报道 重振东北 8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黑龙江、吉林两省的考察牵动着整个东三省的神经。 温家宝总理先后考察了大庆石化公司、哈飞集团、吉林铁合金集团、一汽集团公司等11家国有大型企业,3日下午,于长春市主持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最高规格的会议。 温家宝在会上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并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温家宝说,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需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主要任务:一要继续从战略上调整经济结构,包括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国有经济结构。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线和基础。二要切实加强企业技术改造。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环节。三要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长远大计。四要积极搞好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保证。五要加快发展科技教育事业。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条件。六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强大动力。 温家宝的东北之行显然给东北重振注入了强心剂。 4日下午,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在省委领导干部会议上表态,要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吉林省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也是难得的重大机遇。 目前,吉林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总体构想是:用8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到2010年,把吉林老工业基地建设成国家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完成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既关系到当前面临的各种矛盾的有效缓解,又关系到吉林的长远发展。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关键是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发展新型产业。要坚持开放带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推动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 造就第四增长极 辽宁省省长薄熙来此前表示,在国家确定重振东北的国策后,东三省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之后的中国第四增长极。而温家宝此前在考察辽宁时指出:“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最根本的是靠改革。”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宋冬林博士认为,东北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长期的向外输血造成东北地区企业设备老化,负担沉重,后劲不足。此外东北受前苏联经济模式影响比较大,计划经济色彩比较重,虽然改革开放已有20多年,但政府、企业、个人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整个社会有浓重的官本位意识和抑商思想。 “观念改变根本上还是要依赖于决策者的制度设计。”“东北三省重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黑吉辽三省的现代大工业布局已经成型,辽宁省的制造业、吉林省的汽车业、黑龙江省的动力产业相得益彰,加上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宋冬林就此认为东北的投资回报率应高于国内其它一些地区。而时下被视为负担的千万产业工人如果与资本达到有效结合,会显露出更大的比较优势。与此同时,发达的农业也为工业提供了雄厚的发展基础。关键的一点是东北地区人均的收入一直比较低,穷则思变,人们对致富、变革有着强烈的渴望。 参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发展经验,宋冬林认为东北的振兴一定要做整体考量,避免各自为战和重复建设。考虑东北一直为整个国民经济输血的因素,国家应该在减轻历史负担的同时给予东北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一个国家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要靠特殊的因素来拉动,现在中央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西部大开发相提并论,显然赋予了其重要的历史使命,在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资源依赖型工业模式后,东北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决不是一句空话,它的意义也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宋冬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