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评:3000亿退税缺出口 退税连着国家信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01日 07:33 中国青年报 | |||||
河杉 3000亿元出口退税缺口怎么填——由财政部牵头的出口退税新政策仍在艰难修改。 据《21世纪经济报道》7月31日披露,该项已酝酿多日的退税新政策有两大关节点:一是将现有综合退税率调低4个百分点;二是从今年起新增退税由中央和地方按75%与25%的比 尽管退税新政策尚未最终敲定,但学界与民间已就此提出种种质疑。在建设政治文明的时代潮流下,制订事关出口企业利益、确保外贸稳定发展的政策,发扬经济民主是十分有益的。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倾听民声、谨慎决策。 国内外贸出口退税政策这些年一直在调整,而国家应退未退税的缺口却越来越大。各地争夺退税指标、有人“出卖”退税指标、有人借机骗取出口退税、企业公关争取提前退税、部门借退税寻租的腐败之风也愈刮愈烈。 在一些国家(在WTO允许的框架内),作为正当且常用的调控本国外贸出口举措,退税是作为一项制度实施的,一般都能平稳有序地操作,国家、企业、个人都各得其所。原因是其背后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撑。制度要变,先得修改法律法规。可是在国内,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退税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项政策(作为一种权宜之计),依据主要是一纸红头文件,随意性较大。 退税作为一项受法律保护的国家承诺,背后连着国家信誉。可咱们习惯将退税视做一项对出口企业的优惠。既然是优惠,给多大的优惠幅度、何时增加、减少或取消优惠,自可由决定政策者说了算。 把出口退税是否到位、是否退足上升到事关国家信誉的高度,绝非危言耸听。向企业征缴的出口环节税全部入了国库,为支持出口而给予企业退税,实乃避免对企业双重征税。政府具体操办退税,其本质是代行一种国家行为。现实的难堪是,政府已将由国家财政支付的退税款花掉了一大部分,等到要对企业兑现退税承诺时,只能靠拖欠应付。政府打“退税白条”,其性质实际上是另一种财政赤字,是在透支国家信誉! 根据去年国内的外贸实绩,广东省占到国内出口总量的1/3,江浙沪两省一市占到国内出口总量的约2/5。也就是说,江浙沪外加广东省支撑着国内外贸出口的大半壁江山。现在,由于国家应退未退的税款长期不能到位,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部分民营出口企业正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后果,个别实力较弱的则已经因此而破产。 这件事,中央与地方、部委与部委、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纠葛缠绕其中。但这些毕竟只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国家信誉连着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关联社会利益,各相关利益方若确立如此大局观——利益观,解决退税问题其实并不难。
|